内窥镜的雾气防止系统和内窥镜的雾气防止方法_5

文档序号:9203428阅读:来源:国知局
动功率)。
[0179]在本实施方式中,雾气防止系统100利用加热器用发热量计算部159和发热源用发热量计算部191,计算对加热器驱动功率进行累计得到的发热量和对发热源驱动功率进行累计得到的发热量,其中,该加热器用发热量计算部159对加热器110的发热量进行计算,该发热源用发热量计算部191根据发热源180的控制时间和从发热源控制单元190输出的发热源180的驱动功率信息对发热源180的发热量进行计算。此外,加热器用温度假定值计算部161对加热器用发热量计算部159计算出的由加热器110产生的前端部1a的温度变化的假定值进行计算,发热源用温度假定值计算部193对发热源用发热量计算部191计算出的由发热源产生的前端部1a的温度变化的假定值进行计算。
[0180]校正部171根据这些假定值,计算期望时间内的前端部1a的温度变化的假定值。
[0181]如图SB所示,在发热源180如光源部件那样始终进行驱动的情况下,能够将假定值视作恒定。此外,如图8B所示,在发热源180如驱动元件50那样仅在期望的时刻进行驱动的情况下,假定值仅在进行驱动的时刻被算出。
[0182]比较判定部163对通过温度传感器120计测出的温度变化的计测值与由发热源180产生的前端部1a的温度变化的假定值进行比较,判定温度变化的计测值与假定值的差是否收敛在期望的范围内。
[0183][作用]
[0184]接着,参照图8C和图8D所示的流程图,对包含本实施方式中的雾气防止的动作方法的加热器110和温度传感器120中的至少一方的故障的检测方法进行说明。
[0185]由于Stepll 至 Stepl5、Step21 至 Step28、Step30、Step 31 的动作与第 I 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0186]如图8C所示,依次实施Stepll的动作、Step 12的动作、和Step21的动作。
[0187]在Step21为“是”的情况下,依次实施Step22的动作和Step23的动作。在Step21为“否”的情况下,实施St印23的动作。
[0188]在St印23为“否”的情况下,实施St印24的动作、St印13的动作、和St印14的动作,在Step25中,加热器用发热量计算部159根据加热器驱动功率和温度控制的I个循环的经过时间,计算该循环内的加热器110的发热量,并与记录部的到前一个循环为止的加热器110的发热量累计。然后,记录部对累计值Cl进行更新。然后,在St印25a中,发热源用发热量计算部191根据发热源驱动功率和温度控制的I个循环的经过时间,计算该循环内的发热源180的发热量,并与记录部的到前一个循环为止的发热源180的发热量累计。然后,记录部对累计值C2进行更新。之后,依次实施Stepl5的动作,返回Stepll。
[0189]在Step23为“是”的情况下,如图8D所示,依次实施Step26的动作和Step27的动作。
[0190]在St印27之后,加热器用温度假定值计算部161根据加热器用发热量计算部159计算出的加热器110的发热量(累计值Cl),计算期望时间内的加热器110的温度变化的假定值(Step28) O
[0191]发热源用温度假定值计算部193根据发热源用发热量计算部191计算出的发热源180的发热量(累计值C2),计算期望时间内的由发热源180产生的温度变化的假定值(Step52)
[0192]校正部171根据由加热器110产生的温度变化的假定值和由发热源180产生的温度变化的假定值,计算前端部1a的温度变化的假定值(St印53)。
[0193]比较判定部163判定通过温度传感器120计测出的前端部1a的温度变化的计测值与前端部1a的温度变化的假定值的差是否收敛在期望的范围内(St印54)。
[0194]在比较判定部163判定为差未收敛在期望的范围的情况下(Step54为否),比较判定部163判定为加热器110和温度传感器120中的至少一方发生了故障,并将判定结果输出到控制部155。控制部155接收该判定结果,例如使加热器110和温度传感器120停止。同时,显示部165显示表示停止的意思的警告(Step30)。
[0195]在比较判定部163判定为差收敛在期望的范围的情况下(Step54为是),比较判定部163判定为加热器110和温度传感器120正常进行动作。然后,返回St印31。
[0196][效果]
[0197]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计算出的加热器110和发热源180的发热量,计算前端部1a的温度变化的假定值,并与温度传感器120的温度变化的计测值进行比较。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进一步高精度地检测是加热器110和温度传感器120中的至少一方发生了故障,还是正常进行动作。
[0198]另外,为了提高检测精度,关于如光导20和摄像单元30那样始终进行驱动的发热源180的温度变化的假定值,也可以根据从发热源180开始进行驱动起的时间,在达到饱和状态之前设为上升倾向,在达到饱和状态之后切换到恒定量。此外,在如驱动元件50那样具有驱动状态和停止状态这两个状态的发热源180中,也可以根据期望的时间内的驱动次数,计算发热源180的温度变化的假定值。
[0199]另外热量信息可以根据加热器110的发热量、发热源180的发热量和前端部1a的散热量的总和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发热源发热量计算部计算表示发热源180的发热量的累计值、和由于散热产生的负的发热量的总和。然后,发热源用温度假定值计算部193可以根据该总和,计算期望时间内的发热源180的温度变化的假定值。
[0200]此外,本发明不直接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要素进行变形并具体化。此外,能够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组合形成各种发明。
【主权项】
1.一种内窥镜的雾气防止系统,其中,该内窥镜的雾气防止系统具有: 加热部,其配设于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部的内部,对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内部进行加热,以防止在配设于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内部的光学部件上产生雾气; 温度计测部,其对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内部的热量信息进行计测;以及 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述温度计测部计测出的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内部的所述热量信息,对所述加热部的驱动进行控制, 在所述雾气防止系统中,根据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内部的所述热量信息,判定所述加热部的动作特性和所述温度计测部的动作特性,当判定为判定结果在期望的范围外时,使所述加热部停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的雾气防止系统,其中, 所述热量信息是根据所述加热部的发热量而形成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的雾气防止系统,其中, 所述热量信息是根据所述加热部的所述发热量和配设于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内部的发热源的发热量的总和而形成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的雾气防止系统,其中, 所述热量信息是根据所述加热部的所述发热量、所述发热源的所述发热量和所述前端部的散热量的总和而形成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的雾气防止系统,其中, 所述发热源具有光源部件、摄像单元、对摄像单元进行驱动的驱动部件中的至少一个。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的雾气防止系统,其中, 所述热量信息是根据将时间、以及针对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发热源的控制量累计得到的累计值而形成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的雾气防止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量具有功率、电圧和电流中的任意一个。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的雾气防止系统,其中, 在所述加热部的所述动作特性和所述温度计测部的所述动作特性的判定中,对根据从所述温度计测部取得的温度而计算出的期望时间内的温度变化的计测值、与根据所述累计值而计算出的所述期望时间内的温度变化的假定值进行比较,示出所述计测值与所述假定值的差是否收敛在期望的范围内。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的雾气防止系统,其中, 在所述加热部的所述动作特性和所述温度计测部的所述动作特性的判定中,对针对所述加热部的所述控制量的实际值与根据所述控制量和所述热量信息而计算出的所述控制量的假定值进行比较,示出所述实际值与所述假定值的差是否收敛在期望的范围内。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的雾气防止系统,其中, 在使用所述内窥镜之前,实施所述加热部的所述动作特性和所述温度计测部的所述动作特性的判定。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的雾气防止系统,其中, 在正在使用所述内窥镜时,始终实施所述加热部的所述动作特性和所述温度计测部的所述动作特性的判定。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的雾气防止系统,其中, 所述雾气防止系统具有显示部,当雾气防止系统判定为判定结果在期望的范围外时,该显示部显示警告。13.一种内窥镜的雾气防止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为了防止在配设于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部的内部的光学部件上产生雾气,对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内部进行加热; 对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内部的热量信息进行计测; 根据计测出的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内部的所述热量信息,对加热的驱动进行控制;以及根据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内部的所述热量信息,判定加热的动作特性和计测的动作特性,当判定为判定结果在期望的范围外时,停止加热。
【专利摘要】内窥镜的雾气防止系统(100)具有:加热器(110),其对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部(10a)的内部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120),其对内部的热量信息进行计测;以及控制单元(150),其根据温度传感器(120)计测出的热量信息,对加热器(110)的驱动进行控制。内窥镜的雾气防止系统(100)根据热量信息,判定加热器(110)的动作特性和温度传感器(120)的动作特性,在判定为判定结果在期望的范围外时,使加热器(110)停止。
【IPC分类】A61B1/00, G02B23/24
【公开号】CN104918533
【申请号】CN201380069208
【发明人】井出隆之, 杉山勇太, 安永新二
【申请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3年9月11日
【公告号】EP2942000A1, US20150297070, WO2014106913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