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美白祛斑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241763阅读:来源:国知局
增加脂质双层的流动性,促进活性 物质吸收的作用,可提升复方制剂美白祛斑的作用。
[0047] 本发明的美白祛斑复方制剂中的蔗糖硬脂酸酯和甘油硬脂酸酯为乳化剂,甘油、 丁二醇为保湿剂,聚二甲基硅氧烷、角鲨烷、牛油果树果脂为润肤剂,具有保湿润肤的作用, 黄原胶为增稠剂,N-甲基吡咯烷酮为壬二酸的良好溶剂,解决了壬二酸溶解性差的难题,提 高配方的稳定性。
[0048] 本发明筛选了三种美白活性物,从三个通路抑制黑色素合成,再搭配修复皮肤屏 障、改善血管因素、抗炎症等活性物达到整体美白去斑的作用。
[0049] 本发明找到一种壬二酸的良好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解决了壬二酸溶解性 差,不易添加的难题,该溶剂为常用医药辅料,并具有促进活性物渗透的作用,此工艺有利 于壬二酸稳定地以溶解态存于配方中,促进壬二酸的吸收,提高美白作用。
[0050] 稳定性考察测试:
[0051] 对上述制备好的实施例1-5的美白祛斑复方制剂进行稳定性考察测试,依次 在-15°〇,5°〇,401:、491:和光照条件下,分别测试30天,60天及90天,测试本发明的红酒 泥面膜的稳定性,稳定性考察测试如表2所示:
[0052]
[0053] 表 2
[0054] 表2中,实施例1-5的美白祛斑复方制剂在-15°C,5°C,40°C的条件下,90天的稳 定性测试结果均通过;实施例1-5的美白祛斑复方制剂在49°C的条件下,30天的稳定性测 试结果均通过,60天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虽然稍变色,但仍然能够通过;实施例1-5的美白祛 斑复方制剂在光照条件下,15天的稳定性测试结果均通过,30天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虽然稍 变色,但仍然能够通过。但鉴于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少会将美白祛斑复方制剂在49 °C和光照 条件下存放。本发明的美白祛斑复方制剂稳定。
[0055] 黑色素消退率测试:
[0056] 通过黑色素量的检测评价样品美白祛斑的作用。使用德国CK公司MC900皮肤评 价中心仪器,分别测定使用实施例1-5的美白祛斑复方制剂、空白样品、市售样品A在使用 前、使用后1周、2周、3周、4周脸部固定部位黑色素量的变化,并计算消退率,黑色素消退率 对比结果如图1所示。
[0057] 图1的黑色素消退率对比图中显示,实施例1-5的美白祛斑复方制剂的皮肤黑色 素的消退率明显高于空白样品,使用前2周实施例1-5的美白祛斑复方制剂的皮肤黑色素 的消退率明显高于市售样品A,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较好的褪黑美白效果。
[0058] 祛斑评价实验:
[0059] 实施例5的美白祛斑复方制剂为实验组与某市售美白祛斑产品B为对照组进行长 期试用。测试人数为30人,均分实验组与对照组,一个治疗疗程为28天,在两组疗程后进 行评价。
[0060] 将实施例5的美白祛斑复方制剂均匀涂抹于实验组人群的面部,将某市售美白祛 斑产品B均匀涂抹于对照组人群的面部,均为每日2次,连续使用28天,在使用前、使用后 14天、使用后28天分别对受试者皮肤进行皮损恢复情况、受试者对该产品的满意度及安全 性进行评价。
[0061] 测试人群:30例受试者,男1例,女29例,其中黄褐斑30例,年龄在25-50岁,平 均年龄42. 0岁。
[0062] 受试者入选标准包括:1.年龄在25-50岁健康男女;2.受试者面部肌肤表现出如 下特征:皮肤色素沉着,灰暗无光;3.受试者愿意在整个研宄期间不直接暴露于阳光下,或 者暴露的情况下使用SPF多30的防晒产品;4.受试者在整个研宄期间不得使用其他美白 产品。
[0063] 排除标准包括:1.本人已被告知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则不能参加本次研宄; 2.本人还被告知孕龄期妇女应同意在试验期间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3.受试者在近3个月 及整个研宄期间口服避孕药。如出现上述情况,将于本观察中剔除。
[0064] 试验方法:
[0065] 研宄观察时间:整个研宄过程28天,包括3次访问,分别在第0天、第14天、第28 天;
[0066] 第0天:受试者的选择;检查:受试者的面部临床特征,约定复查时间;并填写自 我调查问卷;
[0067] 第14天:检查:受试者的面部临床特征;总体效果评估及耐受性,如有潜在的副 作用将被及时记录;
[0068] 第28天:临床检查:受试者的面部临床特征;总体效果评估及耐受性。
[0069] 如有潜在的副作用将被及时记录。
[0070] 产品方案: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受试者早晚完成面部清洁后各使用一次对应的产 品,产品使用量为1. 〇ml/cm2或2个米粒大小/cm2。
[0071] 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
[0072] 黄褐斑诊断标准:
[0073] ①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 肩;②无明显自觉症状;③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④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 轻;
[0074] 疗效评价标准:
[0075] 黄褐斑及炎症后色素沉着疗效判定标准:
[0076] (1)皮损面积评分:0为无皮损(消退> 90% )、1为面积<2cm2 (消退> 60% )、2 为面积2-4cm2 (消退> 30% )、3为皮损面积>4cm2 (消退< 30% );
[0077] (2)皮损颜色评分:0为正常肤色、1为淡褐色、2为褐色、3为深褐色。
[0078] (3)疗效判定:基本治愈:①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 90%,颜色基本消失;②评分 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多0.8;
[0079] 显效:①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 60%,颜色明显变淡;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 指数彡0. 5 ;
[0080] 好转:①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 30%,颜色变淡;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 彡 0? 3 ;
[0081] 无效:①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 30%,颜色变化不明显;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 降指数彡〇 ;
[0082] 好转或轻度改善以上算有效。
[0083] 安全性评估:主要评估使用产品后,受试者的客观刺激参数。按4级分级法评价红 斑,干燥,瘙痒和脱肩等其他症状。标准:4级评分:3 =严重、2 =中度、1 =轻微、0 =无。
[0084]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
[0085]
[0086] 表 3
[0087]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黄褐斑评分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个 受试者:
[0088]
[0089] 表 4
[0090] 由以上测试结果可知,本发明所述的美白祛斑复方制剂,产品稳定,美白祛斑效果 明显且安全过敏率低。
[0091 ]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美白祛斑复方制剂主要从抑制黑色素合成、修复皮肤屏障、改 善血管因素、抗炎症四个美白祛斑机制进行设计,具有美白祛斑、美化肌肤的作用。
[0092]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 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 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美白祛斑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美白祛斑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滇山茶叶提取物 是通过将滇山茶叶经乙醇提取后制备得到,其制备步骤为: (1) 将滇山茶叶经75%乙醇回流提取,过滤浓缩后,得到滇山茶叶粗提物,再将滇山茶 叶粗提物经树脂柱色谱,用70%乙醇洗脱后,过滤浓缩,再进行喷雾干燥后,得滇山茶叶活 性物; (2) 将滇山茶叶活性物用丁二醇溶解,过滤后,形成滇山茶叶提取物,滇山茶叶提取物 中滇山茶叶活性物的含量为0.2% -1.5%。3. -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白祛斑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 骤: A、将黄原胶分散在甘油中,得到黄原胶的甘油分散液,将去离子水、卡波姆、丁二醇以 及黄原胶的甘油分散液依次投入到水锅中,并加热至70°C-75°C,保温搅拌30分钟,得到水 相物料; B、 将蔗糖硬脂酸酯、甘油硬脂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角鲨烷、牛油果树果脂、植物甾醇 羟基硬脂酸酯、青刺果油以及胡椒提取物依次加入油锅中,加热至70-75°C,搅拌均匀,得到 油相物料; C、 将乳化锅预先加热至60°C_65°C,将2/3的A步骤得到的水相物料加入到乳化锅中, 再将B步骤得到的油相物料加入到乳化锅中,最后加入剩余的A步骤得到的水相物料,然后 将乳化锅内的温度升温至70°C_75°C,并在70°C_75°C下保温均质10分钟后,保温搅拌3-5 分钟,然后降温; D、 将壬二酸和四氢姜黄素依次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制备成预分散液; E、 当乳化锅内的温度降至60°C-65°C时,将D步骤得到的预分散液加入到乳化锅中,均 质3分钟;当乳化锅内的温度降至45°C时,依次加入苯氧乙醇、还原型谷胱甘肽、滇山茶叶 提取物、艾叶提取物和七叶树提取物,均质3-5分钟,搅拌30分钟后出料。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美白祛斑复方制剂,包括以下组分:去离子水、蔗糖硬脂酸酯、甘油、丁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卡波姆、苯氧乙醇、甘油硬脂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角鲨烷、牛油果树果脂、植物甾醇羟基硬脂酸酯、胡椒提取物、青刺果油、滇山茶叶提取物、艾叶提取物、七叶树提取物、四氢姜黄素、谷胱甘肽、壬二酸和黄原胶。本发明的美白祛斑复方制剂主要从抑制黑色素合成、修复皮肤屏障、改善血管因素、抗炎症四个美白祛斑机制进行设计,具有美白祛斑、美化肌肤的作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美白祛斑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使用特殊工艺解决壬二酸的溶解问题,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
【IPC分类】A61Q19/00, A61K8/49, A61Q19/02, A61K8/35, A61K8/97, A61K8/362, A61K8/64
【公开号】CN104958228
【申请号】CN201510450427
【发明人】马骁, 苏温柔, 莫隽颖, 刘海洋, 何黎
【申请人】上海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