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80520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中药,属于中药配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乳腺管内和周围结缔组织炎症,多发生 于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尤其是初产妇更为多见。有文献报道急性乳腺炎初产妇患病占50%, 初产妇与经产妇之比为2. 4 :1。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但以产后3~4周最为常见, 故又称产褥期乳腺炎。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的红、肿、热、痛,局部肿块、脓肿形成,体温升 高,白细胞计数增高。在脓肿形成前以抗感染促进乳汁排出为主,脓肿形成后以切开引流为 主。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中药,以便更好地针对急性乳腺炎 进行治疗。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种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九节茶16~20份、合 欢皮18~22份、芭蕉花14~18份、丝瓜络18~22份、金橘核14~18份、木鳖子18~22 份、地莶根14~18份、无箣根20~24份、伤寒草14~18份、红升麻18~22份、白梅花 14~18份、韩信草18~22份、滇常山14~18份、蜀羊泉18~22份、一叶荻14~18份、 天葵子18~22份、三棵针14~18份、篇蓄18~22份、五色梅14~18份、凤眼草18~ 22份、碎米柴14~18份、藤黄18~22份、丝瓜花14~18份、八角楓叶18~22份。
[0006] 进一步地,上述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九节茶16 份、合欢皮18份、芭蕉花14份、丝瓜络18份、金橘核14份、木鳖子18份、地莶根14份、无 箣根20份、伤寒草14份、红升麻18份、白梅花14份、韩信草18份、滇常山14份、蜀羊泉18 份、一叶荻14份、天葵子18份、三棵针14份、篇蓄18份、五色梅14份、凤眼草18份、碎米 柴14份、藤黄18份、丝瓜花14份、八角楓叶18份。
[0007] 进一步地,上述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九节茶18 份、合欢皮20份、芭蕉花16份、丝瓜络20份、金橘核16份、木鳖子20份、地莶根16份、无 箣根22份、伤寒草16份、红升麻20份、白梅花16份、韩信草20份、滇常山16份、蜀羊泉20 份、一叶荻16份、天葵子20份、三棵针16份、篇蓄20份、五色梅16份、凤眼草20份、碎米 柴16份、藤黄20份、丝瓜花16份、八角楓叶20份。
[0008] 进一步地,上述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九节茶20 份、合欢皮22份、芭蕉花18份、丝瓜络22份、金橘核18份、木鳖子22份、地莶根18份、无 箣根24份、伤寒草18份、红升麻22份、白梅花18份、韩信草22份、滇常山18份、蜀羊泉22 份、一叶荻18份、天葵子22份、三棵针18份、篇蓄22份、五色梅18份、凤眼草22份、碎米 柴18份、藤黄22份、丝瓜花18份、八角楓叶22份。
[0009] 上述各组分的中药药理和作用如下: (1)九节茶:味辛,性平。抗菌消炎,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治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 胃肠炎,菌痢,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骨折。
[0010] (2)合欢皮:味甘,性平。归心、肝经。安神解郁,活血消痈。主心神不安;忧郁,不 目民,内外痈疡,跌打损伤。
[0011] (3)芭蕉花:味甘、淡、微辛,性凉。化痰软坚,平肝,和瘀,通经。治胸膈饱胀,脘腹 痞疼,吞酸反胃,呕吐痰涎,头目昏眩,心痛怔忡,妇女经行不畅。
[0012] (4)丝瓜络:味苦,性凉;归肺、肝、胃经。通经活络;解毒消肿。主胸胁疼痛;风湿 痹痛,经脉拘挛,乳汁不通,肺势咳嗽,痈前程疮毒,他痈。
[0013] (5)金橘核:味酸、辛,性平。归肝;脾;胃;肺经。化痰散结,理气止痛。主喉痹; 瘰疬结核;疝气;睾丸肿痛;乳房结块;乳腺炎。
[0014] (6)木鳖子:性温,有毒;味苦微甘;归肝、脾、胃经。消肿散结,祛毒。治痈肿、疔 疮、瘰疬、痔疮、无名肿毒、癣疮,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0015] (7)地莶根:性平,味微甘酸。入肝,肾、脾、肺四经。活血,止血,利湿,解毒。治痛 经,产后腹痛,崩漏,白带,痢疾,瘰疬,牙痛。
[0016] (8)无箣根:味辛,苦;性凉。归心;脾经。祛风化湿;清热解毒。主夏季感冒;风 湿痹痛;痈疽肿毒;湿疮湿疹。
[0017] (9)伤寒草:性凉;味淡。清热,除湿,解毒。治外感发热,急性黄疸型肝炎,湿热腹 泻,疔疮肿毒。
[0018] (10)红升麻:味凉,苦;无毒。归肺经。祛风;清热;止咳。主风热感冒;头身疼痛; 咳嗽。
[0019] (11)白梅花:味酸涩,性平。入肝、肺二经。舒肝,和胃,化痰。治梅核气,肝胃气 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
[0020] (12)韩信草:味辛、苦,性寒。归心、肝、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止血消肿 之功效。常用于痈肿疔毒,肺痈,肠痈,瘰疬,毒蛇咬伤,肺热咳喘,牙痛,喉痹,咽痛,筋骨疼 痛,吐血,咯血,便血,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皮肤瘙痒。
[0021] (13)滇常山:味辛,性温。归肺经、膀胱经。祛风,利湿,行气。主风湿痹痛;水肿 尿少;胞腹胀痛。
[0022] (14)蜀羊泉:味苦;性寒;小毒。清热解毒。主咽喉肿痛;目昏赤;乳腺炎;肋腺炎; 疥癣;疥癣瘙痒。
[0023] (15)-叶荻:味辛苦,性温,有毒。活血舒筋,健脾益肾。治风湿腰痛,四肢麻木, 偏瘫,阳痿,面神经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
[0024] (16)天葵子:性寒;味甘、苦;归脾,小肠、膀胱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治 痈肿,瘰疬,疔疮,淋浊,带下,肺虚咳嗽,疝气,癫痫,小儿惊风,痔疮,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0025] (17)三棵针:味苦;性寒。归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痢利; 腹泻;黄疸;湿疹;疮疡;口疮;目赤;咽痛。
[0026] (18)篇蓄:味苦,性微寒。归膀胱经。利尿通淋,杀虫,止痒。用于膀胱热淋,小便 短赤,淋沥涩痛,皮肤湿疹,阴痒带下。
[0027] (19)五色梅:味苦,性寒。归大肠经。清热;止血。主肺痨咯血;腹痛吐泻;湿疹; 阴痒。
[0028] (20)凤眼草:味苦、湿,性凉,清热燥湿、止痢、止血。主治痢疾、白池、带下、便血、 尿血、崩漏。
[0029] (21)碎米柴:味苦,性凉。清热,利湿,解毒。治泌尿系结石,慢性胃炎,慢性气管 炎,小儿疳积,痈疽发背,痔疮,漆疮。
[0030] (22)藤黄:味酸、涩,性凉。消肿,攻毒,祛腐敛疮,止血,杀虫。用于痈疽肿毒,溃 疡,湿疮,肿瘤,顽癣,跌打肿痛,疮伤出血及烫伤。
[0031] (23)丝瓜花:味甘、苦,性寒。清热解毒。治肺热咳嗽,咽痛,鼻窦炎,疔疮,痔疮。
[0032] (24)八角楓叶:性平;味辛、苦。具有解毒消肿,化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跌打瘀 月中,骨折,疮肿,乳痈,乳头皲裂,漆疮,疥癣,鹤膝风,外伤出血。
[0033] 本方能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活血行气,扶正法邪,诸药配合,对急性乳腺炎具有较 好治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