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患者护理工作中使用的辅助性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12789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麻疹患者护理工作中使用的辅助性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麻疹患者护理工作中使用的辅助性中药组合物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为麻疹患者护理工作中使用的辅助性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3]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肩为特征。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发病显著下降。
[0004]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I)潜伏期约10日(6?18天)。曾经接触过麻疹患儿或在潜伏期接受被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③麻疹黏膜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白齿的颊黏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黏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④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但体温稍有下降。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等。(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0C,皮疹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也有特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水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淤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阑尾黏膜的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阑尾炎症状。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体温减退。皮肤颜色发暗。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肩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0005]目前麻疹采用的治疗方法有: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肤、黏膜清洁,口腔应保持湿润清洁,可用盐水漱口,每天重复几次。一旦发现手心脚心有疹子出现,说明疹子已经出全,病人进入恢复期。密切观察病情,出现合并症立即看医生。2.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烦躁可适当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剧咳时用镇咳祛疾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麻疹患儿对维生素A需要量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维生素A缺乏区的麻疹患儿应补充维生素A。
[0006]但是,以上方法不能有效的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或尽快的渡过病期,护理时间较长,因此,很有必要提供一种在护理麻疹患者过程中使用的辅助性中药组合物,其无副作用,又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尽快渡过病期。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麻疹患者护理工作中使用的辅助性中药组合物,从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8]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麻疹患者护理工作中使用的辅助性中药组合物,包括口服方剂和外用方剂,其中,所述口服方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虎刺10-17,
天楽壳12-15,
虎耳草1-3,
青活麻2-4,
马尾连5-7,
紫河车3-7,
磨盘草5-8,
紫草茸3-5,
万年松8-12,
秤杆草7-15,
浮萍10-20,
蹿菜3-7,
黄连10-20,
金银花12-17,
甘草10-13,
谷芽5-7 ;
所述外用方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当归30-35,
白芍20-27,
麦冬10-17,
茅草根35-45,
紫麻20-30,
棣棠花17-23。
[0009]麻疹患者护理工作中使用的辅助性中药组合物,包括口服方剂和外用方剂,其中,所述口服方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虎刺15,
天楽壳15,
虎耳草2,
青活麻3,
马尾连6,
紫河车5,
磨盘草7,
紫草茸3,
万年松10,
秤杆草15,
浮萍15,
蹿菜6,
黄连15,
金银花15,
甘草12,
谷芽6 ;
所述外用方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当归30,
白芍25,
麦冬15,
茅草根30,
紫麻25,
棣棠花20。
[0010]本发明提供的内服方剂,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称量虎刺、天浆壳、虎耳草、青活麻、马尾连、紫河车、磨盘草、紫草茸,混合均匀,置于开放容器内在70-95°C下翻炒20-35分钟,然后将其投入10-15倍重量份(是指以上药材重量的10-15倍)的蒸馏水中,煮沸后维持15-20分钟,再加入甘草,在90-95°C下回流提取2-5小时,得到提取液,将万年松、秤杆草、浮萍、蹿菜、黄连、金银花研磨成100-180目,投入所述提取液中,煮沸后蒸煮1-2小时,再加入谷芽,继续煎煮30分钟,过滤,取清液,加入30-35重量份蜂蜜,即得到所述口服方剂。
[0011]本发明提供的外用方剂,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称量当归、白芍、麦冬、茅草根、紫麻、棣棠花,混合均匀后加入300-400重量份的清水,煮沸后蒸煮20-30分钟,冷却至室温,倒入20重量份的黄酒,加热至30-32°C使用。
[0012]本发明在使用时,口服方剂每日一次,晚饭后服用,每次200ml,且在口服后20分钟内,利用外用方剂进行泡脚,泡脚时间为20-25分钟,期间维持水温30-32°C。
[0013]本发明的内服方剂中,虎刺,【性味】苦甘,平。【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消肿。治痛风,风湿痹痛。痰饮咳嗽,肺痈,水肿,痞块,黄疸,妇女经闭,小儿疳积,荨麻疹,跌打损伤。
[0014]紫河车,【性味】甘、咸,温。【归经】归心、肺、肾经。【功能主治】温肾补精,益气养血。用于虚劳羸瘦,骨蒸盗汗,咳嗽气喘,食少气短,阳痿遗精,不孕少乳。
[0015]虎耳草,【性味】苦、辛,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小儿发热,咳嗽气喘;外用治中耳炎,耳廓溃烂,疔疮,疖肿,湿疹。
[0016]青活麻,【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湿,解痉,解毒。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小儿惊风,产后抽风,荨麻疹,毒蛇咬伤。
[0017]磨盘草,【性味】甘;淡;性凉。【归经】肺;肾经。【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化痰止咳;消肿解毒。主感冒;发热;咳嗽;泄泻;中耳炎;耳聋;咽炎;腮腺炎;尿路感染;疮痈肿毒;跌打损伤。
[0018]天浆壳,【性味】味甘、辛、性平,【归经】肺;肾经,【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散瘀止血。主咳嗽痰多;气喘;百日咳;惊痫;麻疹不透;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0019]紫草茸,【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用于斑疹不透,疮疡肿毒。
[0020]万年松,性味】微辛;温。【归经】肺经。【功能主治】透疹解毒;活络祛瘀。主跌打损伤;无名肿毒;麻疹不透。
[0021]秤杆草,【性味】苦辛,平。【功能主治】发表散寒,透麻疹。治脱肛,麻疹不透,寒湿腰痛,风寒咳嗽。
[0022]浮萍,【性味】辛,寒。【归经】归肺经。【功能主治】宣散风热,透疹,利尿。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尿少。
[0023]蹿菜,【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咳,利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漆疮,蛇咬伤,疔疮痈肿。
[0024]马尾连,【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肠炎,痢疾,黄疸,目赤肿痛。
[0025]黄连,【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衂,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0026]金银花,【性味】甘,寒。【归经】归肺、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0027]甘草,【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0028]谷芽【性味】甘,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
[0029]本发明的外用方剂中,当归,【性味】甘、辛,温。【归经】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0030]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归经】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0031]麦冬【性味】甘,微苦,微寒。【归经】归心、肺、胃经。【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0032]茅草根,又名白茅根,【性味】甘,寒。【归经】归肺、胃、膀胱经。【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
[0033]紫麻,【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行气,活血。
[0034]棣棠花,以茎叶入药。【性味】苦、湿,平。【功能主治】祛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