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型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31500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扫描型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扫描型内窥镜,尤其涉及对被摄体进行扫描而取得图像的扫描型内窥
Ho
【背景技术】
[0002]在医療领域的内窥镜中,为了减轻被检者的负担,提出了用于将插入到该被检者的体腔内的插入部细径化的各种技术。并且,作为属于这种技术的内窥镜,例如以往公知有在相当于上述的插入部的部分中不具有固体摄像元件的扫描型内窥镜。
[0003]具体而言,上述的扫描型内窥镜构成为例如使致动器进行振动,使照明用光纤按照规定的扫描图案进行摆动,由此进行与该规定的扫描图案对应的扫描范围内的被摄体的扫描,其中,所述致动器安装在传送从光源部发出的照明光的该照明用光纤的光出射侧的端部。并且,日本特开2009-212519号公报中公开了具有与上述这样的扫描型内窥镜类似的结构的扫描光纤内窥镜。
[0004]但是,根据具有上述这样的结构的扫描型内窥镜,例如产生如下这样的问题点:由于照明用光纤中的相对于致动器的安装位置属于基端侧的部分(与被摄体的扫描不直接地相关的部分)伴随着该致动器的振动或干扰等而进行摆动,导致相对于该致动器的安装位置属于前端侧的部分(与被摄体的扫描直接地相关的部分)的摆动状态不稳定。
[0005]另一方面,日本特开2009-212519号公报中没有特别涉及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点的方法等。因此,根据日本特开2009-212519号公报中公开的扫描光纤内窥镜的结构,依然存在无法按照原本期望的扫描图案稳定地进行被摄体的扫描这样的对应于上述问题点的课题。
[0006]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扫描型内窥镜,能够与以往相比稳定地进行被摄体的扫描。

【发明内容】

[0007]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08]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扫描型内窥镜具有:导光部,其构成为通过光纤引导用于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照明光,使该照明光从该光纤的前端侧的光出射面射出;致动器部,其构成为根据被提供的驱动信号而进行振动,由此能够使属于包含所述光出射面的光出射部的所述光纤进行摆动,其中,所述驱动信号用于按照规定的扫描图案扫描所述被摄体;保持部件,其构成为能够将属于所述光出射部的所述光纤和所述致动器部保持成悬臂状;以及振动吸收部件,其设置在属于不包含所述光出射面的光传送部的所述光纤中的、至少与所述保持部件相邻的部分的周围。
[0009]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扫描型内窥镜具有:导光部,其构成为通过光纤引导用于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照明光,使该照明光从该光纤的前端侧的光出射面射出;致动器部,其构成为根据被提供的驱动信号而进行振动,由此能够使属于包含所述光出射面的光出射部的所述光纤进行摆动,其中,所述驱动信号用于按照规定的扫描图案扫描所述被摄体;以及保持部件,其构成为能够将属于所述光出射部的所述光纤和所述致动器部保持成悬臂状,所述光纤形成为,属于不包含所述光出射面的光传送部的部分中的至少与所述保持部件相邻的部分的外径和属于所述光出射部的部分的外径彼此不同。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示出包含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扫描型内窥镜的扫描型内窥镜系统的要部的结构的图。
[0011]图2是示出第I实施例的扫描型内窥镜的前端部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0012]图3是图2的II1-1II线剖视图。
[0013]图4是示出第I实施例的扫描型内窥镜的前端部的结构的与图2不同的例子的图。
[0014]图5是示出第2实施例的扫描型内窥镜的前端部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0015]图6是示出第2实施例的扫描型内窥镜的前端部的结构的与图5不同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7](第I实施例)
[0018]图1至图4是本发明的第I实施例的图。图1是示出包含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扫描型内窥镜的扫描型内窥镜系统的要部的结构的图。
[0019]例如如图1所示,扫描型内窥镜系统I构成为具有能够插入到被检者的体腔内的扫描型内窥镜2、与扫描型内窥镜2连接的主体装置3、以及与主体装置3连接的监视器4。
[0020]扫描型内窥镜2构成为具有插入部11,所述插入部11形成为具有细长的圆筒形状和挠性。并且,在插入部11的基端部设置有用于将扫描型内窥镜2装卸自如地连接于主体装置3的未图示的连接器等。
[0021]图2是示出第I实施例的扫描型内窥镜的前端部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2所示,插入部11的前端部IlA中设置有:照明用导光部12的光出射侧的端部,该照明用导光部12构成为通过光纤51对从主体装置3提供的照明光进行引导并使其从光纤51的前端侧的光出射面射出;聚光光学系统14,其构成为使从照明用导光部12射出的照明光会聚而射出,并且由透镜框61固定配置;以及致动器部15,其构成为设置于照明用导光部12的光出射侧的端部,根据经由连接于主体装置3的多个信号线45提供的驱动信号进行振动,由此能够使属于照明用导光部12的光出射部12A的光纤51进行摆动。另外,图2中虽然未图示,但是插入部11的前端部IlA中设置有受光用导光部13的光入射侧的端部,所述受光用导光部13接收来自被摄体的返回光并将其引导到主体装置3。
[0022]光纤51形成为具有作为从主体装置3提供的照明光的输送路径的芯(未图示)、以及覆盖该芯的周围的包层(未图示)。
[0023]另一方面,在照明用导光部12的光出射侧的端部中的包含光出射面的光出射部12A中,光纤51以不被振动吸收部件47和光纤外皮48覆盖的状态进行设置。并且,在照明用导光部12的光出射侧的端部中的不包含光出射面的光传送部12B中,光纤51以被振动吸收部件47和光纤外皮48覆盖的状态进行设置。
[0024]聚光光学系统14的透镜14a和透镜14b分别形成为具有正的屈光度。
[0025]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插入部11的前端部IlA中设置有:套圈41,其供属于光出射部12A的光纤51贯通配置,并且在外表面上配设有致动器部15 ;外壳43,其由中空筒状的金属等形成;保持部件44,其将致动器部15和套圈41保持于外壳43 ;多个信号线45 ;振动吸收部件47 ;以及光纤外皮48。
[0026]图3是图2的II1-1II线剖视图。如图3所示,在光纤51与致动器部15之间配置有作为接合部件的套圈41。具体而言,套圈41例如由氧化锆(陶瓷)或者镍等形成。
[0027]如图3所示,套圈41形成为四棱柱,具有与X轴方向垂直的侧面42a和42c、与Y轴方向垂直的侧面42b和42d。并且,在套圈41的中心固定配置有属于光出射部12A的基端侧的光纤51。另外,套圈41不限于是棱柱,也可以形成为四棱柱以外的其他的形状。
[0028]如图3所示,致动器部15具有沿着侧面42a配置的致动器15a、沿着侧面42b配置的致动器15b、沿着侧面42c配置的致动器15c、以及沿着侧面42d配置的致动器15d。
[0029]致动器15a和15c例如由压电元件形成,构成为根据经由驱动器单元22的D/A转换器34a从放大器35输出的驱动信号而进行振动。
[0030]致动器15b和15d例如由压电元件形成,构成为根据经由驱动器单元22的D/A转换器34b从放大器35输出的驱动信号而进行振动。
[0031]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外壳43形成为具有能够覆盖照明用导光部12的光出射侧的端部、致动器部15和套圈41的周围的内径。并且,如图2所示,外壳43的前端侧连结在透镜框61的基端侧的规定的位置。
[0032]如图2所示,保持部件44例如形成为与照明用导光部12的长度方向(以后,也称为Z轴方向)正交的平面(以后,也称为XY平面)的形状是大致环状。并且,保持部件44以使与Z轴方向平行的面(侧面)抵接于外壳43的内周面的状态进行安装。并且,保持部件44形成为具有能够嵌合套圈基端部46的孔部,所述套圈基端部46位于从致动器部15的配设位置向基端侧远离的位置。此外,保持部件44中设置有能够贯插多个信号线45的贯插孔。即,根据如上所述的保持部件44的结构,通过将套圈41的套圈基端部46嵌合于保持部件44的孔部,从而能够在外壳43的内部空间将属于光出射部12A的光纤51、与多个信号线45连接的致动器部15、以及套圈41保持成悬臂状。
[0033]振动吸收部件47例如由粘合剂或软质的橡胶等形成,并且形成为覆盖属于光传送部12B的光纤51中的、与保持部件44(或者与保持部件44的孔部嵌合的套圈基端部46)相邻的部分的周围。
[0034]光纤外皮48形成为将属于光传送部12B的光纤51中的、比被振动吸收部件47覆盖的部分更靠基端侧的至少一部分的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