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浅度溃疡期压疮的中药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386179阅读:来源:国知局
对照(不含药物的基质),第三组 阳性对照组(2,4-二硝基氯代苯1%溶液),然后分别于0h、24h、48h、72h观察评价皮肤过 敏情况。
[0036] 结果显示:受试组和空白对照组各10只豚鼠皮肤未出现红斑和水肿,阳性对照组 动物皮肤受试区自激发给药lh后出现红斑,6h最明显,24h逐渐消退,72h后红斑仍勉强可 见,致敏率达100%。受试组豚鼠皮肤受试区自激发给药后72h内未出现红斑及水肿形成,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差别,说明本发明中药凝胶剂不会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0037] 2?皮肤急性毒性试验
[0038] 成年健康白色家兔6只,于给药前,去除动物脊柱两侧被毛,面积约150cm2, 24h小 时候观察皮肤有无红肿、损伤等情况,出现类似情况不易继续试验。破损皮肤的制作:确定 脱毛区域皮肤无异常情况后,用温水洗净,碘伏消毒,用无菌针头划"#"字并以渗血为度破 损皮肤。使用中药凝胶剂和空白基质分别处理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白兔。24h后用温水去 除受试物,观察,然后涂抹相同受试物,连续7d。并于末次涂药后lh、24h、48h、72h,每日观 察并记录动物的体重、皮肤、毛发、眼和黏膜的变化,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四肢活动及其他 中毒表现。
[0039] 结果显示:在多次给药实验中,从lh到第7日记录家兔体重、皮肤、毛发、眼和黏 膜,四肢活动的变化。中药凝胶剂实验组与空白基质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结 果说明本发明中药凝胶剂对完整和破损皮肤均无毒性反应。
[0040](二)本发明中药凝胶剂的稳定性实验
[0041] 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U的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对实施例1-3制 备的三批样品进行了加速实验和室温放置实验
[0042] 加速实验:将样品放置在相对湿度为75% ±5%,温度为40°C±2°C的密闭环境中 3个月,在第0、1、2、3月,取样进行性状观察,微生物限量检测。
[0043]室温放置实验:放置相对湿度60% ±5%,温度25±2°C密闭环境中3个月,在第 0、1、2、3月,取样进行性状观察、微生物限量检测。
[0044] 结果显示:加速试验3个月和室温放置3个月,本发明实施例1-3的中药凝胶剂 颜色、质感、粒度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微生物检测显示细菌总数小于10个/L,未检测到霉 菌,符合要求。
[0045](三)本发明中药凝胶剂对浅度溃疡期压疮的疗效观察试验
[0046] 1资料与方法
[0047] 1. 1 -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浅度溃疡期压疮患者 84例,诊断参照《护理学基础》(周更苏,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9),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 疗组。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56~84岁,中位年龄(67. 4±5. 63)岁;压疮发 生时间4周~3个月,平均(1.26±0. 47)个月;治疗组: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57~ 85岁,中位年龄(68. 1 ±5. 92)岁;压疮发生时间5周~3. 5个月,平均(1.32±0. 48)个月;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压疮发生时间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具有 可比性。
[0048] 1. 2治疗方法:
[0049] 对照组:用无菌镊子和剪刀彻底清除疮面的坏死组织,以双氧水消毒,再以碘伏 和生理盐水冲洗清洁疮面,将百多邦软膏涂抹于压疮创面,再用无菌纱布覆盖,每日换药2 次;
[0050]治疗组:在上述清创治疗基础上,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成膜凝胶剂均匀 涂布于创面,每日换药2次。
[0051] 两组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
[0052] 1. 3护理方法:加强病房的空气流通,定时对床单、被子等物品进行有效清洁和消 毒,保证良好的医院环境,抑制空气中病原菌的繁殖;定时翻身更换体位,避免压疮创面长 时间受到压迫,可以使用气垫床及翻身枕进行辅助,患者皮肤常产生强烈瘙痒感,应避免搔 抓皮肤预防愈合创面的破坏和再次感染的发生;医务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合 理控制饮食,建议患者增加富含高蛋白、低脂肪及高维生素类食物,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患者身体抵抗力,促进创面的快速愈合,避免食用发性和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随时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指导、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增强患者康复的信 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0053] 1. 4疗效评定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 疮面完全愈合;显效:创面干燥,疮面缩小达70%以上;好转:炎性渗出液减少,疮面缩小 30%以上;无效:炎性渗出液未减少,疮面缩小30%以下或疮面扩大。有效率=(痊愈+显 效)/总例数X100%。
[0054] 1. 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 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f±s)表示,并对数据采用 t检验。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5] 2结果
[0056] 2. 1两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0. 5%,对照组有效率为61. 9%,两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〇. 05)。见表1。
[0057] 表1 :两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例(% )
[0058]
[0059] 与对照组比较,*P< 0? 05。
[0060] 2. 2两组治疗后创面面积变化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创面面积均小于治疗 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〇. 05),治疗后,治疗组创面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0. 05)。见表2。
[0061] 表2 :两组治疗后创面面积变化比较(cm2,)
[0062]
[0064]与治疗前比,#P<0? 05 ;对照组比较,*P<0? 05。
[0065] 根据临床观察发现,该中药凝胶剂不仅吸收好,穿透性强,而且见效较快,一般用 药后2-3次皮损处红斑便有减轻迹象,治疗组渗出液明显少于对照组。另外,所有患者中连 续用药3周,均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刺激,安全性较高。
[0066]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药凝胶剂的治疗效果更好,不会导致皮肤过敏反应,对完整和 破损皮肤均无毒性反应,且稳定性好,保存时间长。
[0067] 总之,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68] 本发明中药制剂诸药配伍共奏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祛瘀生肌之功效,经动物学试 验和临床验证,本发明中药凝胶剂效果优异。
[0069] 本发明凝胶剂基质流动性适宜、易于涂展、与皮肤亲和力好,与中药清膏相容性 好,能缓慢平稳释放药物,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0070] 本发明凝胶剂对皮肤和粘膜无刺激性,不会引起皮肤过敏,使用安全,不污染衣 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71]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在 本发明的范围内或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适当改进、替换 功效相同的组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的 范围之内。
[0072] 实施例1
[0073] 丙烯酸-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用量对凝胶剂的影响
[0074] 处方:47重量份清膏和260重量份数的凝胶基质
[0075] 清膏原材料制成(重量份):桑枝11份、四季青28份、穿石藤10份、透骨草15份、 红豆12份、六月雪15份、软骨过山龙10份、马尾连12份。
[0076] 清膏制备方法:将桑枝、四季青、穿石藤、透骨草、红豆、六月雪、软骨过山龙、马尾 连混合,加水煎煮2~3次,每次加水量为所述原料药重量的6~10倍,煎煮时间为1~2 小时,过滤;合并滤液,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05~1. 10 (60°C测得),加乙醇 使乙醇的体积百分含量达60%~70%,搅拌均匀后,醇沉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 至相对密度为1. 20~1. 25 (60°C测得),即得所述清膏;
[0077] 凝胶剂制备方法:将卡波姆(940)加入纯化水中,充分溶胀;依次加入甘油、中药 清膏、促渗剂氮酮,混合均勾;将防腐剂尼泊金乙酯溶于93~95% (v/v)的乙醇,加入上述 所得的混合液中,混匀,然后加入丙烯酸-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共聚物,搅拌至分散均匀,得 到凝胶剂。
[0078] 丙烯酸-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共聚物具有吸收比自身重几百倍的高吸水功能,为 考察其用量对凝胶剂的影响,基质组成优选:卡波姆(940)40份、甘油180份、防腐剂尼泊 金乙酯8份、促渗剂氮酮5份、93% (v/v)的乙醇35份和纯化水400份,丙烯酸-丙烯酸 钠-丙烯酰胺共聚物分别选为1份、3份、5份、6份、7份、8份、9份、11份,按照配方量制成 凝胶剂基质,基质中添加中药清膏,搅拌使分散均勾,制成凝胶剂制剂。从制剂的粘滞感、载 水性、涂展性、三个指标考察丙烯酸-丙烯酸钠-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对制剂质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3。
[0079] 表3:丙烯酸-丙烯酸钠-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对凝胶剂制剂的影响
[0080]
[0081] 粘滞感分级:强、一般、无;载水量由小到大分1、2、3、4级;涂展性分级:强、一般、 差。
[0082] 实施例2
[0083] 处方:50重量份清膏和260重量份数的凝胶基质;
[0084] 清膏原材料制成(重量份):桑枝11份、四季青28份、穿石藤10份、透骨草15份、 红豆12份、六月雪15份、软骨过山龙10份、马尾连12份;
[0085] 凝胶基质(重量份):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