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61417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 物。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溃疡性结肠炎是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 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 情轻重不等,多成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 病率无明显差别。中医学并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但根据其病因、临床表现应属于中医学 "痢疾"的范畴。中医认为其病机根本是本虚标实,脾胃虚弱、肠道湿热。脾胃虚弱,运化失 常,酿生痰湿邪气,痰湿邪气郁久化热,湿热邪气熏灼肠络,热盛肉腐,故患者多见粘液、脓 血便。
[0003]目前药物治疗主要为控制症状、改善病情、抗炎和免疫抑制剂等,以消炎、改善肠 道功能为主功能为主,临床上以往以非留体抗炎药为主,近年来美沙拉嗪应用较多,必要时 可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这些药物可缓解炎症并改善症状,但只能治疗其症,难治其因。 患者病情易反复,长期应用解热镇痛、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对身体伤害大且副作用极 多多,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廉、 无毒副作用的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
[0005]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 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连5~9、干姜4~7、炒白术4~8、炒 白苟4~7、陈皮4~8、防风5~8、蒲公英6~9、败酱草6~9、马齿苋7~9、白头翁6~ 9、三七2~5、白及6~9、青黛2~5、仙鹤草4~6、当归2~4、黄芪4~6、炙甘草2~ 4、党参7~9,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
[000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疗效显著、成本低廉、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08] 实施例1:
[0009] 采用黄连、干姜、炒白术、炒白芍、陈皮、防风、蒲公英、败酱草、马齿苋、白头翁、 三七、白及、青黛、仙鹤草、当归、黄芪、炙甘草、党参为原料制备而成。其组分(重量)每副为 黄连7、干姜6、炒白术6、炒白芍5、陈皮6、防风6、蒲公英7、败酱草7、马齿苋8、白头翁7、 三七4、白及8、青黛3、仙鹤草5、当归3、黄芪5、炙甘草3、党参8。取上述18味原料,总重 量为176克,加水800~900毫升在室温下浸泡5~6小时,文火煎熬至60~80分钟,去 渣得滤液150毫升左右,药渣再加入水200~300ml,煎熬20~30分钟,去渣得滤液50~ 70毫升,共得200~220毫升左右的药汁,即制得本发明汤剂。装入无菌玻璃瓶内,密封瓶 盖备用,每日1剂分2次口服,早晚各一次,每次空腹服100~110毫升。
[0010] 本发明黄连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祛脾胃大肠湿热,为治疗泻痢要药;干姜 温中散寒,主入脾胃而常与温中散寒,为温暖中焦之主药,与黄连相配一温一清、一寒一热, 共奏清热祛湿,温中健脾之功;炒白术功能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归脾胃经,以 健脾、燥湿为主要作用,被前人誉为"脾脏脾气健脾第一要药",正对本病脾胃虚弱之病机根 本;白芍功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若与木香、黄连通用,可治疗泻痢腹痛;陈皮 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本品辛行温通,有行气止痛、健脾和中之功。防风功能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止痉,本品辛温发散,气味倶升,虽不长于散寒,但能胜湿止痛,对于湿邪较重兼 有腹痛的患者较为适宜;蒲公英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败酱草功能功能清热 解毒、消肿排脓祛瘀止痛;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上3味共奏清热祛湿、凉血止 痢之功;三七功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白及功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两药共用起止血、生 肌之功;青黛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本品擅治外疮,亦善疗内疮,即可泻肺,又能清肠,对 于肠道湿热尤为适宜;仙鹤草功能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对于血痢及久病泻痢尤为适 宜;当归功能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对于泻痢日久,伤及营血者,可补血活血;党 参功能补脾肺气、补血、生津;黄芪功能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 肌;以上2味对于泻痢日久,气血两虚者最为适宜;炙甘草调和诸药。
[0011] 本发明各原料还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份)混合的实施例来实现。其加工工艺 与实施例1相同。
[0012]
[0013] 下面结合我院进行的临床试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0014] 1、一般资料
[0015] 100例患者中,年龄43-71岁,病程多在3个月到10年,平均年龄62岁。
[0016] 2、诊断标准
[0017] 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 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
[0018] (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 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关节、皮肤、眼、口腔及肝胆等肠道外表现。
[0019] (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
[0020] 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质脆、出血、脓血性分泌物附着,亦 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
[0021] 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
[0022] ③缓解期患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以及假息肉和桥形黏膜等。
[0023] ⑶钡剂灌肠检查:
[0024] ①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
[0025] 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
[0026] ③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0027] (4)黏膜组织学检查:活动期和缓解期有不同表现。
[0028] 活动期:
[0029] 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0030] ②隐窝内有急性炎性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 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
[0031] 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
[0032] ④可见黏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0033] 缓解期:
[0034] ①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性细胞减少;
[0035] ②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
[0036] ③腺上皮与黏膜肌层间隙增宽;
[0037] ④潘氏细胞化生。
[0038] 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 ⑶、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
[0039] ①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
[0040] ②同时具备以上条件(1)和(2)或(3)项中任何一项,可拟诊本病。
[0041] ③如再加上(4)项中病理检查的特征性表现,可以确诊。
[0042] ④初发病例、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改变均不典型者,暂不诊断UC,需随访3~6个月, 观察发作情况。
[0043] ⑤结肠镜检查发现的轻度慢性直、乙状结肠炎不能与UC等同,应观察病情变化, 认真寻找病因。
[0044]3、治疗方法
[0045] 服用实施例汤剂,每日1剂分2次口服,早晚各一次,每次空腹服100~110毫升 10天为1疗程。
[0046] 4、治疗结果:
[0047] 4. 1治疗评定标准,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 病协作组2007年"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制定)
[0048] 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发现黏膜大致正常。
[0049] 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
[0050] 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
[0051] 4. 2结果:10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68例(68. 00% ),有效25例(25. 00% ),无效 7例(7. 00 % ),总有效率为93. 00 %。
[0052] 典型病例
[0053] 1、李某,男,59岁,腹痛、便血1年,近1个月来腹痛、便血明显加重,大便每日5-6 次,质地稀夹粘液脓血,伴里急后重,感肛门重坠不适,伴乏力不舒,时口干,纳食可,睡眠 安,小便正常。检查:腹软,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墨菲氏征阴性,麦氏征阴性,肝肾区无叩 击痛。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3个疗程,腹痛、便血明显改善,其余症 状也呈缓解趋势,继续服用3个疗程,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0054] 2、张某,女,65岁,便血8年月。患者8年前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溃疡性结肠炎。 虽经中西药止痛等治疗,但便血反复发作,近来,便血加重,每日大便10余次,夹粘液、脓血 及不消化食物,伴腹痛,乏力易疲,畏寒怕冷,食欲可,睡眠安,小便正常。检查:腹软,左下腹 压痛,无反跳痛,肝肾区无叩击痛,墨菲氏征阴性,麦氏征阴性。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电子 结肠镜提示:溃疡性结肠炎。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1剂,3个疗程后,便血明显减轻,大便 每日3次,粘液脓血便、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减轻。继续服用4个疗程,痊愈,一年后随访无 复发。
【主权项】
1. 一种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 成:黄连5~9、干姜4~7、炒白术4~8、炒白芍4~7、陈皮4~8、防风5~8、蒲公英 6~9、败酱草6~9、马齿苋7~9、白头翁6~9、三七2~5、白及6~9、青黛2~5、仙 鹤草4~6、当归2~4、黄芪4~6、炙甘草2~4、党参7~9,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 熬后去渣得滤液。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药物配方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连5~9、干姜4~7、炒白术4~8、炒白芍4~7、陈皮4~8、防风5~8、蒲公英6~9、败酱草6~9、马齿苋7~9、白头翁6~9、三七2~5、白及6~9、青黛2~5、仙鹤草4~6、当归2~4、黄芪4~6、炙甘草2~4、党参7~9,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
【IPC分类】A61K36/9068, A61P1/04
【公开号】CN105214054
【申请号】CN201510726780
【发明人】朱伟宁, 王丽媛
【申请人】朱伟宁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