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痘修护精华霜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496188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祛痘修护精华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祛痘修护精华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面部、胸部以及背部,在青少 年时期比较常见,主要的发病形式为青春痘、粉刺。痤疮具有多种皮肤损害形式,包括粉刺、 丘疹、脓疱、结节等,因此,一直以来痤疮都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痤疮的病因较为复 杂,现代医学认为痤疮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 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激素特别是睾酮的含量迅速升高,促进 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 碍,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 产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离脂肪酸,同时趋化炎症细胞和介质,最终诱导并加重炎症反 应。痤疮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长期困扰着广大青少年。
[0003]目前,治疗痤疮的方法有很多,多以口服药物为主,也包括少数外用药物。口服的 方式主要利用全身血液循环来全身给药,以达到治疗痤疮的功效,一般疗程较长、效果不 佳。外用方式多通过在患病部位涂抹外用药物或化妆品来治疗痤疮,化妆品涂抹可以将药 物直接作用于人体面部,使得药物充分与面部接触且快速渗入皮肤,有效延长药物与皮肤 的接触时间,提高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程度,大幅缩短治疗周期。
[0004]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治疗痤疮的化妆品中大多含有汞、果酸等化学成分,容易造成 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损伤皮肤组织结构,治疗效果不尽人意,为数不多的中草药化妆品虽 然无毒无刺激,但是往往治疗效果单一,仅仅具有消毒、杀菌功效,无法及时消肿排脓以及 修复印痕,治疗效果不佳。因此,研究新的能够治疗痤疮的化妆品,对于痤疮患者具有重要 意义。

【发明内容】

[0005] 基于上述原因,申请人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到一种新的具有祛痘作用的精华霜 (即具有治疗痤疮作用的精华霜),该精华霜中含有祛痘成分,祛痘成分包括:辛烯基琥珀 酸铝、水杨酸、PCA锌、葡萄糖酸锌、烟酰胺、蜜柑果皮提取物、黄檗树皮提取物、视黄醇棕榈 酸酯。本发明的祛痘成分是通过筛选获得的,本发明新的祛痘成分能够有效的抑制痤疮丙 酸杆菌,将祛痘成分加入精华霜中,试验研究表明,对于痤疮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稳定性 研究表明,本发明精华霜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0006]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 -种精华霜,所述精华霜包括祛痘成分,所述祛痘成分组成为:淀粉辛烯基琥珀酸 铝、水杨酸、PCA锌、葡萄糖酸锌、烟酰胺、蜜柑果皮提取物、黄檗树皮提取物、视黄醇棕榈酸 酯。
[0008] 优选祛痘成分组成为: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铝2-3重量份、水杨酸1-2重量份、PCA 锌0. 4-0. 6重量份、葡萄糖酸锌0.l-o. 3重量份、烟酰胺0. 05-0. 15重量份、蜜柑果皮提取 物0. 001-0. 003重量份、黄檗树皮提取物0. 001-0. 003重量份、视黄醇棕榈酸酯0. 001重量 份。
[0009]所述制备精华霜原料包括:1,3- 丁二醇、鲸蜡硬脂醇、聚二甲基硅氧烷、异壬酸异 壬酯、PEG-45硬脂酸酯、蔗糖硬脂酸酯、甘油硬脂酸酯、β-葡聚糖、二(月桂酰胺谷氨酰 胺)赖氨酸钠、氢氧化钠、精氨酸、卡波姆、白柳树皮提取物、氢化卵磷脂、白藜芦醇、银耳多 糖、甘油辛酸酯、茵陈蒿花提取物、黄原胶、聚甘油-10月桂酸酯、喷替酸五钠、软骨素硫酸 钠、三磷酸腺苷、水解植物蛋白、香橙果提取物、肌醇六磷酸、丁香花提取物、抗坏血酸磷酸 酯钠、1,2-丙二醇、菜蓟叶提取物、氧化银、梅果提取物、白花春黄菊花提取物、铂粉、淀粉辛 烯基琥珀酸铝、水杨酸、PCA锌、葡萄糖酸锌、烟酰胺、蜜柑果皮提取物、黄檗树皮提取物、视 黄醇棕榈酸酯。
[0010] 所述制备精华霜原料包括:1,3- 丁二醇8-10重量份、鲸錯硬脂醇5-7重量份、聚 二甲基硅氧烷3-5重量份、异壬酸异壬酯2-4重量份、PEG-45硬脂酸酯1-2重量份、蔗糖 硬脂酸酯1-2重量份、甘油硬脂酸酯0. 6-0. 8重量份、β-葡聚糖0. 4-0. 6重量份、二(月 桂酰胺谷氨酰胺)赖氨酸钠〇. 4-0. 6重量份、氢氧化钠0. 4-0. 5重量份、精氨酸0. 3-0. 5 重量份、卡波姆〇. 3-0. 5重量份、白柳树皮提取物0. 1-0. 3重量份、氢化卵磷脂0. 1-0. 3重 量份、白藜芦醇〇. 05-0. 15重量份、银耳多糖0. 05-0. 15重量份、甘油辛酸酯0. 07-0. 09重 量份、茵陈蒿花提取物0. 07-0. 08重量份、黄原胶0. 04-0. 06重量份、聚甘油-10月桂酸酯 0. 02-0. 04重量份、喷替酸五钠0. 01-0. 02重量份、软骨素硫酸钠0. 01-0. 02重量份、三磷 酸腺苷〇. 01-0. 02重量份、水解植物蛋白0. 01-0. 02重量份、香橙果提取物0. 004-0. 006 重量份、肌醇六磷酸〇. 0015-0. 0020重量份、丁香花提取物0. 001重量份、抗坏血酸磷酸 酯钠0. 0001重量份、1,2-丙二醇0. 0005重量份、菜蓟叶提取物0. 0004重量份、氧化银 0. 000162重量份、梅果提取物0. 00001重量份、白花春黄菊花提取物0. 0000075重量份、 铂粉0. 00000002重量份、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铝2-3重量份、水杨酸1-2重量份、PCA锌 0. 4-0. 6重量份、葡萄糖酸锌0. 1-0. 3重量份、烟酰胺0. 05-0. 15重量份、蜜柑果皮提取物 0. 001-0. 003重量份、黄檗树皮提取物0. 001-0. 003重量份、视黄醇棕榈酸酯0. 001重量份。
[0011] 所述精华霜的制备方法为:
[0012] (1)取水、1,3_ 丁二醇、二(月桂酰胺谷氨酰胺)赖氨酸钠、氢化卵磷脂、黄原胶、 卡波姆,加入水相锅,加热至70-75°C后,搅拌均匀,抽入真空乳化机中;
[0013] (2)取鲸蜡硬脂醇、聚二甲基硅氧烷、异壬酸异壬酯、水杨酸、PEG-45硬脂酸酯、蔗 糖硬脂酸酯、甘油硬脂酸酯,加入油相锅,加热至70-75Γ,搅拌均匀,抽入真空乳化机中;
[0014] (3)开机搅拌混合均勾,30分钟,lOOOrpm/分,停止搅拌,降温至40°C;加入氢氧 化钠、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铝、精氨酸、白藜芦醇、银耳多糖、视黄醇棕榈酸酯、β-葡聚糖、香 橙果提取物、水、1,3-丁二醇、菜蓟叶提取物、水解植物蛋白、三磷酸腺苷、软骨素硫酸钠、 PCA锌、喷替酸五钠、肌醇六磷酸、氧化银、丁香花提取物、茵陈蒿花提取物、甘油辛酸酯、聚 甘油-10月桂酸酯、白柳树皮提取物、葡糖酸锌、黄檗树皮提取物、温州蜜柑果皮提取物、铂 粉、抗坏血酸磷酸酯钠、梅果提取物、白花春黄菊花提取物、1,3-丙二醇、烟酰胺,继续搅拌 均匀,冷却至室温;灌装,即得。
[0015]所述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铝、水杨酸、PCA锌、葡萄糖酸锌、烟酰胺、蜜柑果皮提取物、 黄檗树皮提取物和视黄醇棕榈酸酯的组合物在祛痘化妆品中的应用。
[0016] 下述是本发明部分原料的购买厂家以及批号:
[0017]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并不限定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0] 下述试验,是在多次创造性试验的基础上,针对本发明所要保护的内容,进行的结 论性试验。
[0021] -、筛选试验: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
[0022] 试验1组: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铝2. 5g、水杨酸1. 5g、PCA锌0. 5g,葡萄糖酸锌0. 2g。
[0023] 试验2组: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铝2. 5g、水杨酸1. 5g、PCA锌0. 5g,葡萄糖酸锌0. 2g、 烟酰胺〇. 〇lg份、蜜柑果皮提取物〇. 〇〇2g。
[0024] 试验3组: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铝2. 5g、水杨酸1. 5g、PCA锌0. 5g,葡萄糖酸锌 0. 2g、烟酰胺0.Olg份、蜜柑果皮提取物0.002g、黄檗树皮提取物0.002g、视黄醇棕榈酸酯 0.001g〇
[0025] 试验4组: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铝2. 5g、水杨酸1. 5g、PCA锌0. 5g,葡萄糖酸锌0. 2g、 烟酰胺〇. 〇lg份、蜜柑果皮提取物〇. 〇2g、黄檗树皮提取物0. 02g、视黄醇棕榈酸酯0.Olg。
[0026] 试验5组: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铝2. 5g、水杨酸1. 5g、PCA锌0. 5g,葡萄糖酸锌0. 2g、 烟酰胺0.Olg份、蜜柑果皮提取物0. 2g、黄檗树皮提取物0. 2g、视黄醇棕榈酸酯0.lg。
[0027] 样品配制:取上述试验组原料,加入50mL去离子水,再加入50mLl, 3-丁二醇,混合 均匀,备用。
[0028] 试验方法:标本采集:选取痤疮患者皮损(脓疱、典型粉刺),用碘酊、酒精消毒后, 用消毒的粉刺挤压器挤出内容物,立即移入stuart运送培养基。
[0029] 厌氧菌的培养、分离及鉴定:将接种于运送培养基上的标本立即送入微生物实验 室,接种于ΤΗΙ0培养基中,用气袋法,置于厌氧罐内37°C培养72h,以美蓝作指示剂,钯粒为 催化剂。依据菌落形态,镜检为革兰阳性细菌,多呈棒状或网球拍状,进行初级鉴定,然后挑 取单个菌落,转2块平板,一块置于厌氧罐中,厌氧条件下37°C纯培养;另一块以37°C需氧 培养;48h后观察结果,见到厌氧培养的平板上出现形态均一、灰白色、细小、直径约1mm凸 起的圆形、边缘稍齐的菌落,需氧培养下无细菌生长;将菌落作镜检,镜下可见紫色杆菌,微 弯呈棒状或杆状,可一端钝圆,一端变细,着色不深,细胞为单个,可成对排列或排为"人"、 "V"等形状。又经耐氧试验、触酶试验、吲哚试验、生化系列试验鉴定为痤疮丙酸杆菌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