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内窥镜的构件固定构造以及内窥镜的构件固定方法_3

文档序号:9555131阅读:来源:国知局
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的轴(连结销36)相对旋转自如。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该图的各节环30,在图2以及图3中,将连结为绕上下方向(纸面上下方向)的轴相对旋转自如的两个节环示作一个节环。
[0074]而且,这些节环30中的、作为前端的节环30的前端环32固定于前端硬质部13,作为末尾的节环30的基端环34固定于挠性管部15。由此,弯曲部14整体构成为沿上下方向弯曲自如。
[0075]另外,在前端环32的内侧的上部与下部分别固定一对操作线40、40各自的前端部,在基端环34的内侧的上部与下部分别固定供各操作线40插入的一对引线管42、42各自的前端部。
[0076]各操作线40配置为插入各节环30的内侧的上部与下部以及各引线管42,基端部与操作部11内的操作弯曲机构90连接。S卩,各操作线40的基端部卷绕并固定于构成操作弯曲机构90的带轮92。
[0077]由此,通过手术者对操作部11的上下角度旋钮22(参照图1)进行的旋转操作,带轮92旋转,当带轮92向图中RU方向旋转时,弯曲部14朝向上方向(图中箭头BU方向)弯曲。相反,当带轮92向图中RD方向旋转时,弯曲部14朝向下方向(图中箭头BD方向)弯曲。
[0078]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弯曲部14的左右方向的弯曲也是相同的,在弯曲部14以及挠性管部15的内部的左部以及右部配置一对操作线40以及引线管42,上述操作线40的基端卷绕并固定于通过操作部11的左右角度旋钮23 (参照图1)的旋转操作而连动并旋转的未图示的带轮。由此,通过手术者对左右角度旋钮23进行的旋转操作,弯曲部14朝左右方向弯曲。
[0079]接下来,对操作线40以及引线管42的前端部的固定构造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操作线40通过套筒84固定于弯曲部14中的节环组14A的前端的前端环32,如图3所示,引线管42通过套筒60固定于节环组14A的末尾的基端环34。
[0080]图5是仅示出弯曲部14中的前端环32、基端环34、操作线40、以及引线管42的立体图。
[0081 ] 如该图所示,在前端环32的外周部80的内侧的上下左右的四处位置固定套筒84,在上述套筒84处保持操作线40的前端部。
[0082]另一方面,在基端环34的外周部50的内侧,在上下左右四处位置固定套筒60,在上述套筒60处保持引线管42的前端部。
[0083]在此,固定于前端环32的外周部80的四个套筒84与固定于基端环34的外周部50的四个套筒60均通过相同的结构以及方法保持操作线40或者引线管42的前端部,并且将其固定于外周部80或者外周部50。
[0084]因此,以下仅说明与固定于基端环34的外周部50的内侧的上部的套筒60相关的结构等,关于其它套筒60以及套筒84是相同的。
[0085]图6是在与插入部10的长轴、S卩外周部50的中心轴正交的平面切断设于基端环34的外周部50的内侧的上部的套筒60而成的横剖视图。
[0086]如图5、图6所示,若将与插入部10的长轴平行的方向设为套筒60的轴向,则套筒60的内部沿着该轴向形成为中空的筒状,且套筒60具有沿着轴向的方向贯通的贯通孔62。
[0087]贯通孔62的内径与引线管42的外径大致一致,通过向该贯通孔62中嵌入引线管42的前端部,套筒60外嵌在引线管42的前端部上并保持引线管42。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的引线管42的图经过简化。
[0088]另外,各套筒60与基端环34独立构成。图7、图8是仅示出套筒60与引线管42的图,图7是相对于插入部10的长轴从径向的外侧示出套筒60的图,图8是从径向的内侧示出套筒60的图。
[0089]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套筒60的外侧的面、即与后述的狭缝64相反侧的面上,作为固定部而设有呈矩形状突出的突起部66。另外,在套筒60上形成向基端环34的外周部50的周向突出的翼部68。
[0090]另一方面,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基端环34的外周部50的上下左右四处位置,作为被固定部而设有与套筒60的突起部66对应的形状(矩形状)的孔部54。
[0091]因而,通过使套筒60的作为固定部的突起部66与基端环34的作为被固定部的外周部50的孔部54嵌合,从而套筒60以相对于基端环34在规定位置对准的状态固定于基端环34的外周部50的内侧。
[0092]另外,通过使套筒60的翼部68与基端环34的外周部50的内表面抵接,由此,翼部68作为位置限制部而限制突起部66朝向孔部54插入的插入量,突起部66的外侧的面固定在相对于基端环34的外周部50的外周面至少不隆起的台阶差较小的位置。另外,套筒60固定为相对于外周部50无晃动等的稳定状态。
[0093]套筒60与基端环34的外周部50之间的固定使用激光焊接进行,例如,通过向套筒60的突起部66与基端环34的外周部50的孔部54之间的接触部分照射激光而进行激光焊接。
[0094]然而,如图6以及图8所示,在套筒60的内侧、即成为插入部10 (基端环34)的中心侧的隔壁,形成沿着套筒60的轴向切开并连通内部(贯通孔62)与外部的狭缝64。为了尽可能扩宽插入部10的内部空间,尽可能减少比固定于套筒60的贯通孔62的引线管42靠内侧的隔壁部分,其结果是,形成该狭缝64。
[0095]此时,若过度减少套筒60的内侧的隔壁部分,则无法维持套筒60的中空的筒状的内部(贯通孔62)的最大内径,套筒60无法保持引线管42。因而,套筒60的内侧的隔壁部分被切开为狭缝64维持套筒60的中空的筒状的内部的最大内径的程度。
[0096]另外,若与套筒60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狭缝64的开口宽度过宽,则引线管42容易经由狭缝64而脱落,因此,将狭缝64的开口宽度设为至少比引线管42的外径小。
[0097]另外,在划分狭缝64的外壁上,如图6以及图8所示,在套筒60的轴向(插入部10的长轴方向)的中央附近形成激光焊接部70,该激光焊接部70由在与轴向垂直的径向上切开而成的切口部构成。该激光焊接部70成为作为套筒60与引线管42的接触部分而进行激光焊接的部分。当进行激光焊接时,该部分隆起,但是通过事先使激光焊接部70凹陷,防止因激光焊接而隆起的部分比其周边部突出。
[0098]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激光焊接部70的切口部也可以在划分狭缝64的外壁的范围内形成于套筒60的轴向的中央附近以外的区域。
[0099]对借助以上的套筒60将引线管42的前端部固定于基端环34的外周部50的作业顺序进行说明,首先,使未固定于基端环34的外周部50的套筒60的贯通孔62外嵌在引线管42的前端部上,向激光焊接部70中的套筒60与引线管42的接触部分照射激光,通过激光焊接来固定套筒60与引线管42。
[0100]接着,将固定于引线管42的前端部的套筒60的突起部66从基端环34的外周部50的内侧嵌入孔部54,并且使套筒60的翼部68与外周部50的内周面抵接,使用夹具等在该状态下固定。然后,从外周部50的外周侧向套筒60的突起部66 (侧壁面)与外周部50的孔部54 (内壁面)的接触部分照射激光,通过激光焊接来固定套筒60与外周部50。
[0101]由此,引线管42的前端部通过套筒60而固定于基端环34。
[0102]需要说明的是,如上述那样固定于前端环32的外周部80且保持操作线40的前端部的套筒84也与套筒60同样地构成,具有如图5所示的狭缝86。该狭缝86的开口宽度至少比操作线40的外径小。
[010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套筒60相对于与基端环34的外周部50独立,但是套筒60也可以与外周部50—体形成。对于套筒84也是相同的。
[0104]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套筒60与引线管42之间、以及套筒60与基端环34的外周部50之间通过激光焊接而固定,但是也可以使用激光焊接以外的焊接进行固定,也可以使用粘合剂进行固定。对于套筒84也是相同的。
[0105]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引线管42的前端部固定于弯曲部14的基端部中的基端环34的方式,但是也存在将引线管42的前端部固定于挠性管部15的前端部中的环构件等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应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同样,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操作线40的前端部固定于弯曲部14的前端部中的前端环32的方式,但是也存在操作线40的前端部固定于前端硬质部13中的环构件等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引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010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