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肾阳虚型带下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87008阅读:来源:国知局
根茎。【性味】 甘,平。【归经】脾,胃,心肺经。【功能主治】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 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屯、惇气短,腹痛便漉,四肢李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 肿痛,痴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0023] 肾阳虚型带下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带下量多,色淡,质清稀如水,绵绵不断;畏 寒肢冷,小腹冷感,或腰背冷痛,腰膝酸软,夜尿频,小便清长,大便漉薄,面色晦暗,精神不 振;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本发明采用科学的配方及适宜的配比,配方中所采用的阿月浑 子具有溫肾,暖脾的功效;葱实具有溫肾,明目,解毒的功效;小茵香具有溫肾暖肝,行气止 痛,和胃的功效;酸不溜根具有溫肾散寒,理气止痛,止泻止频的功效;石床具有溫肾壮骨 的功效;吴荣英根具有溫中行气的功效;石恼根具有涩肠,止带的功效;双肾草具有补肾, 止带,活血的功效;阳桃根具有桂风除湿,行气止痛,涩精止带的功效;南烛子具有补肝肾, 强筋骨,固精气,止泻频的功效;零余子具有补虚,益肾强腰的功效;覆盆子具有益肾,固 精,缩尿的功效;山稔根具有理气止痛,利湿止泻,益肾养血的功效;大一面鞍具有益气,补 肾,涩精,固下的功效;构骨子具有固涩下焦的功效;韭菜子具有溫补肝肾,壮阳固精的功 效;莲须具有固肾涩精的功效;甘草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配方中的 各药物之间能相互配合,协同作用,共凑溫肾培元,固涩止带的功效,能有效治疗肾阳虚型 带下病,几年来,通过对40例患者的使用表明有效率达95%。
[0024]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 一般资料 发明人于2008年2月-2013年6月间共收集了 80例肾阳虚型带下病的口诊患者,年 龄26-54岁,患者症状表现为带下量多,色淡,质清稀如水,绵绵不断;畏寒肢冷,小腹冷感, 或腰背冷痛,腰膝酸软,夜尿频,小便清长,大便漉薄,面色晦暗,精神不振;舌淡,苔白润,脉 沉迟。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年龄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00巧]2、试验方法 2. 1对照组服用中成药金锁固精丸,口服,按说明书服用,10天为1个疗程。
[0026] 2. 2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1制得的颗粒,早、晚各一次。疗程为10 天。
[0027] 3、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3. 1疗效标准: 痊愈:停药后白带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妇科检查炎症消失。
[0028] 显效:全身症状和妇科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改善,全身症状减轻。
[0029] 有效:全身症状和妇科检查部分有所缓解。
[0030] 无效:连续服药一个疗程W上,肾阳虚型带下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0031] 3. 2治疗统计结果见表1。
[0032] 表1两组疗效比较
由此可见,本发明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肾阳虚型带下病。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34] 具体实施例1 称取阿月浑子15克、葱实12克、小茵香6克、酸不溜根15克、石床15克、吴荣英根15 克、石恼根12克、双肾草15克、阳桃根30克、南烛子15克、零余子30克、覆盆子12克、山 稔根30克、大一面鞍30克、构骨子25克、韭菜子9克、莲须9克、甘草6克,加8倍量水,煎 煮1. 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制成粉剂,即 得符合成人1天用量的粉剂。
[0035] 用于治疗肾阳虚型带下病,口服,每日分早、晚各一次服用。
[003引具体实施例2 称取阿月浑子15克、葱实12克、小茵香6克、酸不溜根15克、石床15克、吴荣英根15 克、石恼根12克、双肾草15克、阳桃根30克、南烛子15克、零余子30克、覆盆子12克、山 稔根30克、大一面鞍30克、构骨子25克、韭菜子9克、莲须9克、甘草6克,加10倍量水, 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 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 符合成人1天用量的散剂。
[0037] 用于治疗肾阳虚型带下病,口服,每日分早、晚各一次服用。
[00測具体实施例3 称取阿月浑子15克、葱实12克、小茵香6克、酸不溜根15克、石床15克、吴荣英根15 克、石恼根12克、双肾草15克、阳桃根30克、南烛子15克、零余子30克、覆盆子12克、山 稔根30克、大一面鞍30克、构骨子25克、韭菜子9克、莲须9克、甘草6克,加8倍量水,煎 煮I. 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I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再加入适量糊 精和矫味剂,按照本领域常规工艺制粒,包装,即得符合成人1天用量的颗粒剂。
[0039] 用于治疗肾阳虚型带下病,口服,每日分早、晚各一次服用。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肾阳虚型带下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 阿月浑子15份、葱实12份、小茴香6份、酸不溜根15份、石床15份、吴茱萸根15份、 石榴根12份、双肾草15份、阳桃根30份、南烛子15份、零余子30份、覆盆子12份、山稔根 30份、大一面纟罗30份、枸骨子25份、韭菜子9份、莲须9份、甘草6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肾阳虚型带下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阿月浑子15份、葱实12份、小茴香6份、酸不溜根15份、石床15份、吴茱萸根15份、石榴根12份、双肾草15份、阳桃根30份、南烛子15份、零余子30份、覆盆子12份、山稔根30份、大一面锣30份、枸骨子25份、韭菜子9份、莲须9份、甘草6份,配方中的各药物之间能相互配合,协同作用,共奏温肾培元,固涩止带的功效,能有效治疗肾阳虚型带下病,几年来,通过对多例患者的使用表明有效率达95%。
【IPC分类】A61K36/898, A61P15/00, A61K33/10
【公开号】CN105343546
【申请号】CN201510972288
【发明人】苏吉永
【申请人】苏吉永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