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中药制剂及其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587108阅读:来源:国知局
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 阳146]
[0147] 其中,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0148] 表1结果显示: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片剂总有效率为95. 8%,对照组总有效率 85%,结果表明,本发明技术方案制备的中药制剂在治疗周围性眩晕方面的临床疗效显著, 并优于西比灵、甲横酸陪他司汀片、尼麦角林片等常规药品,适于规模化临床应用。 阳149]下面是发明人日常口诊所接触的典型病例: 阳150]病例1: 阳151]陈某,男,34岁,青岛市南区人。患者患眩晕3年,反复发作,曾到医院治疗未愈。 症状:头晕、眼花、站立不稳、伴恶屯、、呕吐、面色苍白。曾服用眩晕停、静滴盐酸培他晚+舒 血宁+0. 2%盐酸利多卡因等,好转后复发,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之颗粒剂,一天两次,每次 一袋,早晚饭后服用,7天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治愈,随访两年未复发。 阳152]病例2: 阳153]江某,女,46岁,济南市历下区人。患者患眩晕1年,曾到医院治疗,愈后复发。症 状:头晕、眼花、站立不稳、伴恶屯、、汗出、面色苍白。曾服用眩晕宁、天麻杜仲胶囊等,好转后 复发,服用本发明实施例6之片剂,一天两次,每次两片,早晚饭后服用,7天为一疗程,使用 4个疗程后愈,随访两年未复发。 阳154]病例3:
[0155] 孙某,男,60岁,烟台莱阳人。患者患眩晕3年,反复发作,曾到医院治疗有效。症 状:头晕、眼花、旋转不定、站立不稳、伴汗出、面色苍白。曾多次静滴盐酸培他晚+川号嗦注 射液+0. 2%盐酸利多卡因等,好转后复发,服用本发明实施例4之胶囊,一天两次,每次两 粒,早晚饭后服用,7天为一疗程,5个疗程后愈,随访两年未复发。
[0156] 最后应说明的是:W上实施例仅用W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 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 可W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 换;而运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 围。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原料药由瓦楞子、 天麻、川考、钩藤、桂枝、当归、玲羊角、女贞子、白苟、蝴衣、石菖蒲、旋覆花、五味子、芦荟、天 南星、远志、墨旱莲、杜仲皮、白蒺藜、泽泻、葛根、刺五加、夏枯草、防风、桑叶、薏苡仁、竹荪、 紫河车、玫瑰花、薄荷、天冬、益母草、甘草等组成。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 剂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瓦楞子9-15份,天麻3-7份,川芎8-13份,钩藤3-6份,桂枝 8-13份,当归3-5份,羚羊角11-15份,女贞子5-10份,白芍2-5份,蝉衣4-9份,石菖蒲 12-20份,旋覆花10-16份,五味子3-8份,芦荟5-12份,天南星12-17份,远志7-12份,墨 旱莲4-9份,杜仲皮15-20份,白蒺藜10-15份,泽泻8-12份,葛根2-5份,刺五加3-7份, 夏枯草11-14份,防风9-15份,桑叶3-6份,薏苡仁8-13份,竹荪3-5份,紫河车1-3份,玫 瑰花5-10份,薄荷5-10份,天冬13-16份,益母草3-10份,甘草8-13份,所述重量份数的 各原料药采用常规方法加工制成颗粒剂、散剂、胶囊剂或片剂。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 剂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瓦楞子15份,天麻3份,川芎8份,钩藤6份,桂枝8份,当归 3份,玲羊角15份,女贞子5份,白苟3份,蝴衣5份,石菖蒲12份,旋覆花16份,五味子3 份,芦荟12份,天南星12份,远志10份,墨旱莲9份,杜仲皮15份,白漠藜15份,泽泻8份, 葛根5份,刺五加3份,夏枯草14份,防风9份,桑叶6份,薏苡仁8份,竹荪5份,紫河车1 份,玫瑰花10份,薄荷5份,天冬16份,益母草10份,甘草8份。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 剂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瓦楞子9份,天麻7份,川芎10份,钩藤4份,桂枝10份,当 归4份,玲羊角13份,女贞子6份,白苟4份,蝴衣8份,石菖蒲20份,旋覆花10份,五味子 8份,芦荟5份,天南星17份,远志12份,墨旱莲4份,杜仲皮20份,白漠藜10份,泽泻12 份,葛根2份,刺五加7份,夏枯草11份,防风15份,桑叶3份,薏该仁13份,竹荪3份,紫 河车3份,玫瑰花5份,薄荷10份,天冬13份,益母草3份,甘草13份。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 剂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瓦楞子10份,天麻5份,川芎12份,钩藤5份,桂枝12份,当 归3份,玲羊角12份,女贞子9份,白苟4份,蝴衣7份,石菖蒲13份,旋覆花11份,五味子 4份,芦荟6份,天南星13份,远志7份,墨旱莲5份,杜仲皮18份,白漠藜11份,泽泻9份, 葛根4份,刺五加6份,夏枯草12份,防风13份,桑叶4份,薏苡仁9份,竹荪4份,紫河车 2份,玫瑰花6份,薄荷6份,天冬14份,益母草5份,甘草10份。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 剂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瓦楞子12份,天麻6份,川芎8份,钩藤4份,桂枝11份,当 归4份,玲羊角14份,女贞子8份,白苟3份,蝴衣6份,石菖蒲17份,旋覆花15份,五味子 7份,芦荟11份,天南星16份,远志8份,墨旱莲8份,杜仲皮16份,白漠藜14份,泽泻11 份,葛根3份,刺五加5份,夏枯草13份,防风14份,桑叶5份,薏该仁12份,竹荪3份,紫 河车1份,玫瑰花10份,薄荷9份,天冬13份,益母草7份,甘草11份。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 剂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瓦楞子13份,天麻3份,川芎13份,钩藤6份,桂枝9份,当归 5份,玲羊角12份,女贞子7份,白苟5份,蝴衣9份,石菖蒲15份,旋覆花12份,五味子5 份,芦荟9份,天南星15份,远志9份,墨旱莲7份,杜仲皮19份,白漠藜13份,泽泻10份, 葛根4份,刺五加4份,夏枯草11份,防风11份,桑叶5份,薏苡仁10份,竹荪5份,紫河车 3份,玫瑰花8份,薄荷8份,天冬14份,益母草9份,甘草12份。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 剂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瓦楞子14份,天麻4份,川芎12份,钩藤3份,桂枝8份,当归 5份,玲羊角15份,女贞子7份,白苟2份,蝴衣4份,石菖蒲19份,旋覆花14份,五味子6 份,芦荟7份,天南星14份,远志9份,墨旱莲6份,杜仲皮17份,白蒺藜13份,泽泻10份, 葛根4份,刺五加4份,夏枯草11份,防风11份,桑叶5份,薏苡仁10份,竹荪5份,紫河车 3份,玫瑰花8份,薄荷8份,天冬14份,益母草4份,甘草9份。9. 权利要求3-8任一所述的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括如下步骤: (1) 取权利要求3-8任一所述中药制剂中重量组分的各药材,混合后由粉碎机进行粉 碎,药粉细度为80-120目,粗粉后的药粉经超微粉碎技术进行超微粉碎,使药粉平均粒径 小于100μm; (2) 将步骤(1)中超微细粉加入10-12倍量的乙醇中浸泡1. 5-2. 5小时,加热提取2 次,每次1. 5-2小时,取上清液,合并提取液,12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8000-12000的 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C时1. 23-1. 25的浸膏,加热浓缩至膏状,静置 备用; (3) 将步骤(2)中乙醇提取过的药渣放入10-12倍量水中,然后放入提取罐加热煮沸 1. 5-2小时,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加水,第二次加热,煮沸45分钟,过滤,滤液备用; (4) 将步骤(3)中2次滤液合在一起,用纱布过滤,残渣中加入50-60 %乙醇, 60°C-70°C继续浸提2-3h,每lOmin搅拌一次,纱布过滤,合并浸提液,120目滤过,再经截流 分子量为10000-12000的超滤柱超滤,然后浓缩成糊状; (5) 将步骤(2)浓缩得到的膏状物与步骤(4)得到的糊状物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 液浓度为〇. 65-0. 7g生药/mL,抽滤后,滤液的相对密度约为20°C时1. 1-1. 2 ;在3000r/min 的转速下离心;在60°C-80°C喷雾干燥,得干浸膏; (6) 将步骤(5)制得的干浸膏粉碎,加入适量蔗糖、糊精混合后,以乙醇为润湿剂,制 粒,干燥,整粒,可制得颗粒剂;或者将步骤(5)制得的干浸膏干燥,粉碎,制成散剂;或者将 步骤(5)制得的干浸膏粉碎,加入适量微粉硅胶、α-半乳糖混合,以乙醇为润湿剂,制粒, 干燥,整粒,装胶囊,制得胶囊剂;或者将步骤(5)制得的干浸膏粉碎加入适量蔗糖、糊精混 合,以乙醇为润湿剂,制粒,干燥,整粒,压片,制得片剂。10. 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中药制剂在治疗周围性眩晕药物中 的应用。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的原料药由瓦楞子、天麻、川芎、钩藤、桂枝、当归、羚羊角、女贞子、白芍、蝉衣、石菖蒲、旋覆花、五味子、芦荟、天南星、远志、墨旱莲、杜仲皮、白蒺藜、泽泻、葛根、刺五加、夏枯草、防风、桑叶、薏苡仁、竹荪、紫河车、玫瑰花、薄荷、天冬、益母草、甘草等组成。
【IPC分类】A61P1/08, A61K35/64, A61K35/618, A61K35/32, A61K36/8994, A61K35/50
【公开号】CN105343660
【申请号】CN201510756861
【发明人】辛露, 李俊垚, 于新娟, 袁勇
【申请人】青岛市市立医院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6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