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斑秃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05642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斑秃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斑秃的中药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斑秃的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3]中医认为本病常由青年之人,血热内盛,复由心绪烦躁,七情不遂,郁久化火,火热内蕴,热盛生风,“风动叶落”,毛发因之秃落。所以青少年患本病,多为内热所致,其治疗亦应以清热凉血,祛风生发之剂。切不可妄服补药。否则越补越热,越热则发越落。精神情绪变化是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点上中西医是一致的。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持情绪的稳定,充足的睡眠,至少可以防止因精神刺激、疲劳过度引起的斑秃不可怕。本病往往是突然发生一片或秃发斑,因大多数无任何自觉症状,患者自己不知道已患了斑秃,常常由别人无意中发现或理发时才被告知。斑秃一般均先发生于头皮,但在罕见情况下可先出现于眉毛、胡须或四肢毳毛处也是边缘清楚的脱毛斑,往往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消失。如患者,已有白发,则斑秃处黑发先脱落,白发晚脱或不脱。儿童除发生如成人一样的斑秃外,还可在枕下沿后发际线头发脱落,称蛇形脱发,很难治愈。斑秃痊愈后常可复发。有的患者几个月后复发,也有几年后又复发。有的病人只复发1次,有的复发多次。斑秃的复发没有规律,一般来说有斑秃家族史者,尤其是有斑秃复发家族史者出现复发的机会要大的多。少数患者斑秃多次复发后,可发展成全秃后普秃。少数斑秃患者可出现指甲的改变,表现为甲板上多数粟粒大小的凹陷甲板表面粗糙不平以及脆甲、脱甲等。伴有指甲改变者是斑秃严重的标志。大部分轻症和一般性斑秃部出现指甲异常,伴有甲板病变者,斑秃的自愈可能性较小。斑秃的病程很不一致,斑秃会发展到什麽程度,是否会出现新的损害,是否会有复发等很难做出准确的预测。一般情况下,多发性斑秃比单发性者重些,全秃比斑秃更重,最重者为普秃。多数斑秃经数月或更长时间后可以自愈,也有很少数斑秃包括全秃和普秃,虽经各种方法治疗也难以治好。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使用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为原料,并通过临床试验反复验证配置而成-1-
的,符合传统中医学的理论。秉着以口服中药为本配合外用中草药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疗,其中药配方避免了西医疗法单向作用的副反应,讲究整体调节,虽然斑秃可能发生在局部,但是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整体状态如何,对局部病变影响极大,调整好全身状态,对治疗局部病变极为重要,正因为这样,本发明的中药治疗斑秃,既强调以毒攻毒,又同时主张攻补兼施,这样可以保证了疗效,达到标本兼治,愈后不易复发。
[000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斑秃的中药,是由内服药大蓑衣藤根、大泡通、活血莲、乌药、当归、仙人球、了哥王、蒲公英活血理气调节内分泌、叉歧繁缕、珊瑚菜、北沙参、枇杷芋、巴戟天养阴清肺,补肾助阳、下果藤、黑阳参、鲫鱼粉、附子、马齿苋、山豆根、蚯蚓、玫瑰花清热解毒宣散风热,外用药麻油、燕窠土、大蓑衣藤根、乌药、仙人球、叉歧繁缕、巴戟天、马齿苋、山豆根、蚯蚓、玫瑰花组成。秉着以口服中药为本配合外用中草药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疗,既强调以毒攻毒,又同时主张攻补兼施,这样可以保证了疗效,达到标本兼治,愈后不易复发。
[0006]本发明的一种治疗斑秃的中药,是由内服药和外用药组成,其中内服药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草药原料制成:
大蓑衣藤根20-30份、大泡通20-30份、活血莲20-30份、乌药20-30份、当归20-30份、仙人球20-30份、了哥王20-30份、蒲公英20-30份、叉歧繁缕10_15份、珊瑚菜10-15份、北沙参10-15份、枇杷芋10-15份、巴戟天10-15份、下果藤5-10份、黑阳参5-10份、鲫鱼粉5-10份、附子5-10份、马齿苋1-5份、山豆根1-5份、蚯蚓1_5份、玫瑰花1_5份。
[0007]内服药的制备方法:
按配方比例将各中草药洗净,放入高压锅于150-180°C内蒸15-20分钟,加入蜂蜜继续蒸10-15分钟冷却至室温,摊放在竹席上用黑布覆盖置于阳光下晒干,后粉碎成300 - 400目粉末,与茯苓粉混合均匀后装入胶囊即得成品;
外用药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草药原料制成:
麻油50-100份、燕窠土 20-30份、大蓑衣藤根20-30份、乌药20-30份、仙人球20-30份、叉歧繁缕10-15份、巴戟天10-15份、马齿苋1-5份、山豆根1-5份、蚯蚓1_5份、玫瑰花1-5 份。
[0008]外用药的制备方法:
按配方比例将大蓑衣藤根、乌药、仙人球、叉歧繁缕、巴戟天、马齿苋、山豆根、蚯蚓、玫瑰花拣净,烘干粉碎至粉末后与燕窠土混合均匀加入麻油中调匀灌瓶包装即得外用药成品Ο
[0009]本发明的一种治疗斑秃的中药,是由内服药和外用药组成,其中内服药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草药原料制成:
大蓑衣藤根25份、大泡通25份、活血莲25份、乌药25份、当归25份、仙人球25份、了哥王25份、蒲公英25份、叉歧繁缕12份、珊瑚菜12份、北沙参12份、枇杷芋12份、巴戟天12份、下果藤6份、黑阳参6份、鲫鱼粉6份、附子6份、马齿苋3份、山豆根3份、蚯蚓3份、玫瑰花3份。
[0010]外用药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草药原料制成:
麻油80份、燕窠土 25份、大蓑衣藤根25份、乌药25份、仙人球25份、叉歧繁缕12份、巴戟天12份、马齿苋2份、山豆根2份、蚯蚓2份、玫瑰花2份。
[0011]本发明内用中草药药性药理如下:
大蓑衣藤根:
【性味】味辛,性温。
[0012]【功用主治-大蓑衣藤根的功效】行气活血,祛风湿,止痛。
[0013]治跌打损伤,瘀血疼痛,风湿性筋骨痛,肢体麻木。
[0014]大泡通:
【性味】味微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强筋健骨;行气活血。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跌打肿痛;胸胁脘腹胀痛
①《贵州民间药物》:“通大便,消肿毒。”
②《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祛风活络。治骨折,挫伤,风湿关节痛,腰肌劳损。” 活血莲:
【别名】:八角乌
湖北、湖南称:金杯盂、独角莲
福建称:橐吾、铁冬苋、大马蹄、大马蹄香、马蹄当归、一叶莲;
【性味归经】辛、甘、微苦,凉。
[0015]【功能主治】活血止血,散结消肿。用于咳嗽咯血,便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乳腺炎,痈疖肿毒。
[0016]【药用部分】:全草或根入药,全年可采.【作用功效】:性味苦、寒,无毒.行气活血,破瘀消肿,清热解毒,化腐生肌.乌药:
【性味】味辛,性温.入脾、肺、肾、膀胱经。
[0017]【功能主治】顺气、开郁、散寒、止痛.主治: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
[0018]当归:
【性味】性温,昧甘、辛。
[0019]【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0020]仙人球:
【性味】甘淡,平。1.《福建民间草药》甘,寒。” 2.《陆川本草》性寒,微酸”3.《湖南药物志》淡,平。”
【功用主治】治肺热咳嗽,痰中带血,痈肿,汤火伤。1.《福建民间草药》滑肠,泻火,消痈。”2.《陆川本草》清心肺,止血。治肺热咳嗽,痰中带血。”3.《湖南药物志》消肿止痛,行气活血,祛湿退热,生肌。”
痛,创伤出血,痈肿疮毒,虫蛇咬伤,湿疹,皮炎。
[0021]了哥王:
【性味归经】苦辛,寒。有毒。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平,有毒。”②《南宁市药物志》:“苦,寒,有毒。”入心、肺、小肠三经。
[0022]【功能主治】清热药,清热解毒药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治瘰疬、痈月中、风湿痛、百日咳、跌打损伤。
蒲公英:
【性味】甘,微苦,寒。
[0023]【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
[0024]叉歧繁缕: 根及全草:甘,凉。清热凉血。用于骨蒸发热,久疟发热,盗汗。
[0025]根供药用,可清虚热。用于阴虚发热、疳积发热。
[0026]珊瑚菜: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功能与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
[0027]北沙参:甘苦淡,凉。入肺、脾经。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口渴。
[0028]枇杷芋
【性味】《陕西中草药》:〃涩微苦,温,有小毒。〃
【功用主治】温肾,消胀,止痛。治腹胀,胃痛,疝气,劳伤咳嗽,血吸虫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