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解背肌筋膜炎的按摩药油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675828阅读:来源:国知局
[0025] 节节茶:药源基础为金粟兰科植物鱼子兰的全草。辛,微苦,温。祛风散寒,通经活 络,止血。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损伤骨析,产后流血。孕妇慎服。
[0026] 牛奶菜:萝蘑科牛奶菜,以全株、根入药。全株:壮筋骨、健胃利肠。根:舒筋活络,行 气止痛。泡酒服,治腰肌扭伤,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
[0027] 南酸枣:药用部位为南酸枣的干燥成熟果实。甘、酸、微涩,平。归脾,肝经。行气活 血,养心,安神。消食,解毒,醒酒,杀虫。抗心肌缺血,保护心功能等作用。用于气滞血瘀,胸 痹作痛,心悸气短,心神不安。食滞腹痛,酒醉。树皮和果供药用,能消炎解毒,止痛止血,主 治烫火伤,通常外用。
[0028] 鳖甲:入药部位为鳖科动物鳖的背甲。味咸,性微寒。归肝、肾经。滋阴潜阳,退热除 蒸,软坚散结。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经闭,癥瘕,久疟, 疟母。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及孕妇禁服。
[0029] 鹿茸: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鹿茸中含有 磷脂、糖脂、胶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质及钙、磷、镁、钠等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占 总成分的一半以上。甘、咸,温。归肾、肝经。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用于阳 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 敛。
[0030] 川芎: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 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0031]续断:入药部位为川续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续断的根。苦、辛,微温。归肝、肾经。 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胎漏,跌扑损伤。酒续断多 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盐续断多用于腰膝酸软。
[0032] 九里香:入药部位为芸香科植物九里香和千里香的干燥叶和带叶嫩枝。辛、微苦, 温。归肝,胃经。行气止痛,活血散瘀。用于胃痛,风湿痹痛;外治牙痛,跌扑肿痛,虫蛇咬伤。 阴虚者慎用。
[0033] 艾纳香: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艾纳香的全草。味辛、苦,性温。避秽,温中,杀虫,祛 风除湿。瘟疫,疟疾,感冒,寸白虫病,毒蛇咬伤,癣疮,寒湿泻痢,头风头痛,风湿痹痛,跌打 伤痛。
[0034] 独活:药源基础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味辛、苦,性微温。归肾、膀胱 经。祛风除湿,痛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要洗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阴虚血燥 者慎服,气血虚而遍身痛及阴虚下体痿弱者禁用。一切虚风类中,咸非独活所宜。
[0035] 荭草:药源基础为寥科植物红寥的地上部分。辛,温。有小毒。祛风利湿,活血止痛。 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0036]白芷:入药部位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 湿痹痛,鼻渊,带下证,疮痈肿毒。
[0037]茅膏菜:茅膏菜科茅膏菜属植物茅膏菜,以全草入药。甘,温。有毒。祛风活络,活血 止痛。用于跌打损伤,腰肌劳损,风湿关节痛,疟疾(贴大椎穴),角膜云翳(贴太阳穴),淋巴 结结核,湿疹,神经性皮炎。外用适量,研粉调敷患处或穴位。不作内服。
[0038] 红花: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散瘀 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 肿痛。孕妇慎用。
[0039] 没药:入药部位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的干燥树脂。味辛、苦,性平。归 心、肝、脾经。散瘀定痛,消肿生肌。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 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病症的治疗。
[0040] 杜衡:入药部位为马兜铃科植物杜衡的根茎及根或全草。《别录》:"味辛,温,无 毒。"散风逐寒,消痰行水,活血,平喘,定痛,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湿,跌打损伤, 头疼,龋齿痛,痧气腹痛。
[0041]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味辛、甘,性大热。归心、肾、脾经。回阳 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 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0042] 乌药:入药部位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行气止 痛,温肾散寒。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疼痛,经寒腹 痛。气血虚而内热者,虽有气滞,亦当慎用。
[0043] 蜂蜡: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蜂分泌的蜡。味甘,性微温。归脾经。解毒, 敛疮,生肌,止痛。用于溃疡不敛,臁疮糜烂,外伤破溃,烧烫伤。
[0044]背肌筋膜炎这一病名在传统医学中并不存在,其一般可归于"痹证"、"痹病"范畴。 本发明人认为筋膜炎,在外是因感受风寒湿邪、外伤劳损等,导致筋膜受损、瘀血凝滞、肌肉 痉挛、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畅;在内则是因肾气亏损、肝失所养,内外交迫,从而发病。所以 本发明人采用一种按摩药油通过外用来治疗背肌筋膜炎,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 散寒止痛,调养机理,攻补结合,从外部来缓解背肌筋膜炎。
[0045]方中,穿山龙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白花鹅掌柴祛风止痛,舒筋 活络,石松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肿止痛,节节茶祛风散寒,通经活络,牛奶菜舒筋活络,行 气止痛,针对背肌筋膜炎的筋膜不和,肌肉拘挛,经络阻闭,此五味药合用具有很好的舒筋 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共为君药;南酸枣行气活血,养心安神,鳖甲退热除蒸,软坚散结,鹿 茸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续断补肝肾,强筋骨, 续折伤,止崩漏,九里香行气止痛,活血散瘀,共为臣药,行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以增益 舒筋活络的功效;艾纳香避秽,温中,杀虫,祛风除湿,独活祛风除湿,痛痹止痛,荭草祛风利 湿,活血止痛,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茅膏菜祛 风活络,活血止痛,共为佐药;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没药散瘀定痛,消肿生肌,杜衡散风 逐寒,消痰行水,活血,定痛,附子散寒止痛,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蜂蜡解毒,敛疮,生 肌,止痛,共为使药;佐药和使药配合使用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散寒止痛的作用,以消 除留滞肌肉筋脉内的外感风寒湿邪。本发明所有药物按照君臣佐使原则配伍,血是运送营 养物质的基础,气是营养物质产生的动力,而经络行使的是运送气血的职能,只有贯通全 身,才能濡养所有器官和组织,所以舒筋活络以使筋络畅通,然后行气活血、软坚散结、祛风 除湿、活血通络、散寒止痛,以消除留滞肌肉筋脉内的外感风寒湿邪,使筋膜调和,肌肉舒 缓,气血运行畅通,修复受损筋膜、清除淤血、解除肌肉痉挛,从外在大幅缓解甚至治愈背肌 筋膜炎。
[0046]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将配方中的中药成分粉碎成细粉后放入密闭搅拌罐并隔水 文火缓缓加热,能使密闭搅拌罐中的药液保持恒温,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容易被浸出,且搅拌 可以避免药材表面的淀粉糊化,蛋白质凝固,堵塞药材表面的毛细孔道,使在煎煮时水分进 不去,有效成分不易被煎出,影响药物疗效;药渣进行二次隔水文火加热,提高利用率,可最 大限度浸出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