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16218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药制作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治疗痤疮的中医药物配方。
【背景技术】
[0002]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离脂肪酸,同时趋化炎症细胞和介质,最终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通常用药物治疗,如消痤洁肤乳膏,克痤隐酮乳膏,过氧化苯甲酰乳膏,夫西地酸乳膏,维A酸乳膏,异维A酸软膏,水杨酸凝胶,他扎罗汀乳膏,阿达帕林凝胶等,这些药虽然能够立即见效,但是治标不治本,很难根除。
[0003]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为解决现有药物治疗痤疮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发明一种利用中药治疗痤疮的配制方法。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包括:组分为:麻黄、红花、细辛、菊花叶、滑石、地肤子;
组分重量比:麻黄3克、红花3克、细辛6克、菊花叶15克、滑石15克、地肤子15克; 制作方法是:煎汤代茶,一日一剂,并用药液清洗患部,早、晚各一次。
[0006]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红花,辛,温,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细辛,辛,温,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菊花叶,昧甘苦,性寒,无毒,解读;滑石,抗菌,对皮肤黏膜起保护作用;地肤子,性寒,味辛、苦,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治疗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组分中诸药配伍,能散热解表,产生很好的解毒散结消炎的功效,保持皮肤白嫩的效果。
[0007]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该药无任何毒副作用,无药物依赖性,配方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疗效好,治愈率高。经多年的临床应用,有效率100%,治愈率95%以上,对于痤疮患者一个疗程(10天)症状明显改善,通常2-3个疗程即可治愈,且复发几率极低。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实施例1
麻黄3克、红花3克、细辛6克、菊花叶15克、滑石15克、地肤子15克。
【主权项】
1.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其特征是组分为:麻黄、红花、细辛、菊花叶、滑石、地肤子;其组分比为:麻黄3克、红花3克、细辛6克、菊花叶15克、滑石15克、地肤子15克。2.制作方法是:煎汤代茶,一日一剂,并用药液清洗患部,早、晚各一次。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其特点是组分为:麻黄、红花、细辛、菊花叶、滑石、地肤子;其组分比为:麻黄3克、红花3克、细辛6克、菊花叶15克、滑石15克、地肤子15克;制作方法是:煎汤代茶,一日一剂,并用药液清洗患部,早、晚各一次。它解决现有治疗痤疮副作用大,有成瘾性,治疗时间长,停药后复发率高,不能根治等问题,适应于治疗痤疮使用。
【IPC分类】A61K36/70, A61K33/12, A61P17/10
【公开号】CN105477079
【申请号】CN201410475495
【发明人】潘旭丽
【申请人】潘旭丽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9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