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臭汗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36286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臭汗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臭汗症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臭汗症多见于多汗、汗液不易蒸发和大汗腺所在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足部、肛周、外阴、脐窝及女性乳房下方等,以足部和腋窝臭汗症最为常见。足部臭汗症常与足部多汗伴发,有刺鼻的臭味,夏天明显。腋窝臭汗症俗称狐臭,是一种特殊的刺鼻臭味,夏季更明显。少数患者的外阴、肛周和乳晕也可散发出此种臭味。多数患者外耳道内有柔软耵聍。患者往往伴有色汗,以黄色居多。
[0003]伴有多汗症者以治疗局部多汗为主,如外用20%?25%氯化铝溶液等。1%聚维酮碘溶液、1:8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5%新霉素溶液局部湿敷或浸泡,可杀菌和减轻臭味。腋臭严重者可选择激光或手术治疗。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治疗臭汗症的中药,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治疗臭汗症的中药,其特点是:制成中药的主要原料组份的重量配比为:淡竹叶5-20、绞股蓝10-30、粟米10-30、仙人掌10-30、琥珀5_20、云牛膝10-20、走马胎叶5_20、地黄叶5_20。
[0006]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臭汗症的中药中: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毛寥10-20、油桐叶5-20、羊耳朵叶5-20。
[0007]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臭汗症的中药中: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钉耙七10-30、豺皮樟根10-30。
[0008]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臭汗症的中药中: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山茴芹10-30、丁香枝10-30、野花椒10-30、刺蘑苓草5_20。
[0009]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臭汗症的中药中:各味药的重量份配比为:淡竹叶10 g、绞股蓝15 g、粟米20 g、仙人掌20 g、琥珀12 g、云牛膝15 g、走马胎叶12 g、地黄叶10 g、毛寥10 g、油桐叶10 g、羊耳朵叶10 g、钉耗!七15 g、財皮樟根20 g、山茴序20 g、丁香枝15 g、野花椒15 g、刺蘑茶草10g。
[0010]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2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10天为一疗程。
[0011]本发明中各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淡竹叶: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主治热病口渴、心烦、小便赤涩、淋浊、口糜舌疮、牙龈肿痛;绞股蓝:体虚乏力、虚劳失精、白细胞减少症、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炎;粟米: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主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陈粟米:止痢、解烦闷;仙人掌:行气活血、清热解毒,主治心胃气痛、痞块、痢疾、痔血、咳嗽、喉痛、肺痈、乳痈、疔疮、汤火伤、蛇伤;琥珀:镇惊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主治惊风癫痫、惊悸失目民、血淋血尿、小便不通、妇女闭经、产后停瘀腹痛、痈疽疮毒、跌打创伤;云牛膝:利尿、强精、通经之效、能舒筋活血,主治疔疮、痈疽、敷患处腰膝疼痛;走马胎叶:去腐、生肌、消炎,主治痈疽发背、溃疡;地黄叶:主治恶疮、手、足癣;毛寥:消肿、散毒皮肤病;油桐叶:消肿解毒,主治痈肿、丹毒、臁疮、冻疮、疥癣、烫伤、痢疾;羊耳朵叶:主治臁疮、顽疮久不收口、跌打创伤;钉耙七:治气痞腹痛、腰疼、痔疮出血;豺皮樟根:治胃冷作痛、血痢、关节痛风、劳力过度胸闷不舒;山茴芹:温中散寒、驱风下气、活血镇痛、健胃止痢,主治脘腹胀满、肠炎、痢疾;丁香枝:治一切冷气、心腹胀满、恶心、泄泻虚滑、水谷不消;野花椒:温中散寒、燥湿杀虫,主治胃腹冷痛、呕吐、寒湿泻痢、蛔虫病、椒目;刺蘑苓草:健胃、催吐、消肿、用于胃痛等症、外用治疮痈肿痛。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0014]实施例1,一种治疗臭汗症的中药,制成中药的主要原料组份的重量配比为:淡竹叶5-20、绞股蓝10-30、粟米10-30、仙人掌10-30、琥珀5_20、云牛膝10-20、走马胎叶5_20、地黄叶5-20。
[0015]实施例2,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治疗臭汗症的中药中: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毛寥10-20、油桐叶5-20、羊耳朵叶5-20。
[0016]实施例3,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治疗臭汗症的中药中: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钉耙七10-30、豺皮樟根10-30。
[0017]实施例4,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治疗臭汗症的中药中: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山茴芹10-30、丁香枝10-30、野花椒10-30、刺蘑苓草5_20。
[0018]实施例5,实施例4所述的一种治疗臭汗症的中药中:各味药的重量份配比为:淡竹叶10 g、绞股蓝15 g、粟米20 g、仙人掌20 g、琥珀12 g、云牛膝15 g、走马胎叶12 g、地黄叶10 g、毛寥10 g、油桐叶10 g、羊耳朵叶10 g、钉耙七15 g、豺皮樟根20 g、山茴芹20g、丁香枝15 g、野花椒15 g、刺蘑茶草10g。
【主权项】
1.一种治疗臭汗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制成中药的主要原料组份的重量配比为:淡竹叶5-20、绞股蓝10-30、粟米10-30、仙人掌10-30、琥珀5_20、云牛膝10-20、走马胎叶5-20、地黄叶 5-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臭汗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毛寥10-20、油桐叶5-20、羊耳朵叶5-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臭汗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钉耙七10-30、豺皮樟根10-3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臭汗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山茴芹10-30、丁香枝10-30、野花椒10-30、刺蘑苓草5_2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臭汗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味药的重量份配比为:淡竹叶10 g、绞股蓝15 g、粟米20 g、仙人掌20 g、琥珀12 g、云牛膝15 g、走马胎叶12g、地黄叶10 g、毛寥10 g、油桐叶10 g、羊耳朵叶10 g、钉耗!七15 g、財皮樟根20 g、山茴Ir 20 g、丁香枝15 g、野花椒15 g、刺蘑茶草10g。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臭汗症的中药,是由中草药淡竹叶、绞股蓝、粟米、仙人掌、琥珀、云牛膝、走马胎叶、地黄叶、毛蓼、油桐叶、羊耳朵叶、钉耙七、豺皮樟根、山茴芹、丁香枝、野花椒、刺藦苓草组成。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IPC分类】A61P17/00, A61K36/899
【公开号】CN105497593
【申请号】CN201410585484
【发明人】陶文苹
【申请人】陶文苹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