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敷止痛中草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98517阅读:15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敷止痛中草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配方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外敷止痛中草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疼痛是医学临床常见各种各样最常见病症之一,所以病变过程中均可出现疼痛症状,只是有轻有重,有快有慢,有单独表现,但大多数是合并各种不同症状出现。现代医学认为疼痛是一种单独病种了。医学领域开辟了疼痛学,设置疼痛医学学会、协会,医院设置疼痛科。随着医院不断探索发展进步,中西医临床现在对疼痛治疗上方法很多,特别中医事业发展迅猛、创新频多,各种各式百花齐放。从药疗、内用、外用、理疗、传统针灸、推拿、按摩、火疗、水疗、药浴、足疗、熏蒸、各种针、刀、蜡疗等。但中药外敷在临床应用又广泛又简便、临床显效明显、快速、副作用小、不损伤脏器、不伤害胃肠粘膜病人、无痛苦、成本低廉,还对不宜口服药物的患者更为适宜应用等优势。通过临床不断改进,尽量减少对人体及皮肤过敏损伤及引起其它各种不良反应症状出现,在外用方法上也可选择灵活应用的最佳措施,现已被大多数患者所喜爱和认可,更被各级医疗机构、各个科室的中西医医务人员广泛大量应用于临床各科和各种病人。
[0003]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中医各项特色技术及奇方和各种对疼痛治疗方法频多,学派各有不同,但基本道理方法大致一样,市场上用于各种病症所引起的疼痛外敷用散剂型,搽剂行,膏药型很多铺天盖地,但是因治疗疼痛的方法和药物很多,效果也各不相同,大多数存在四个方面不足之处,主要是:制标不治本或治本不稳定、停药易复发,治疗费用高,使用范围单一,局部副作用反应强。

【发明内容】

[0004]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发明一种外敷止痛中草药,改进减少药物对人的整体、局部损害、变态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保障用药安全,提高药物利用价值,并在治疗适应症范围上提高效果、增加病种、减少副作用、降低成本。
[0005]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种外敷止痛中草药,包括药物原料和配制液体,所述药物原料的组分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
[0007]忍冬藤10?15,威灵仙10?25,五灵脂6?9,三七参6?9,羌活6?9,独活5?10,川乌头3?6,草乌头3?6,蟾皮3?9,刘寄奴5?10,徐长卿10?15,湿生虫3?6,宽筋藤15?30,透骨草10?15,元胡15?20,乳香6?9,没药6?9,肉桂6?9,吴萸芋3?6,细辛I?3,苍术6?9,蒲黄6?10,甘草6?9,姜黄6?10,干姜10?15,全虫0.5?3,丁香0.1?0.5 ;
[0008]所述药物原料经粉碎加工后制为100目细粉外敷剂型;所述药物原料与相应适宜的所述配制液体,在常规配伍下的比例为重量比1:0.5?0.7,但在特殊病情需要情况下,比例要因人、因病、因部位做必要适宜调配;
[0009]所述配制液体可根据临床不同病症病情,选择酒、醋、蜂蜜、葱汁、姜汁、蒜汁、鸡蛋清之中的一种。
[0010]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外敷止痛中草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 ] 一、挑选、筛选上等优质好的各种药物原料,清洗干净,烘干,按配伍要求依据中药炮制方法逐一炮制后,混合后碎成细粉,加工过筛,得到100目细粉药物;
[0012]二、将加工好的细粉药物,根据病症、病情需要,按常规配伍下的重量比1:0.5?
0.7与所述配制液体混合搅拌成糊状药物即成。
[0013]所述外敷止痛中草药的使用方法为:
[0014]用适宜规格纱布袋,将所述糊状药物装入袋内,贴近皮肤一面以纱布为宜,便于药物于皮肤穿透容易吸收,另一面可用稍厚加薄膜加固;根据情况可用加热促使药物渗透及快速见效;随用随配,每次外敷时间24?72h,待取下后就不得再次敷上,以防毒性再次侵入患者体内。
[0015]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外敷止痛中草药,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随用随配,经临床验证为基本无毒外用散剂型,易保存,携带和使用起来非常方便,适应症广泛,可应用于临床各种病症所引起的疼痛,患者的病变部位和特定穴位效果明显且快而持久,很少有过敏反应,对皮肤无明显刺激,并可对外伤暴露性皮肤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达到去痛生肌,激活局部病变组织有利恢复效果,通过对3000余例患者验证,随访治愈率可达85%以上,有效率100%,真正达到“简、便、易、廉、快”等优势特点,更好地为民、便民、利民、惠民,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具体表现为:
[0016](— )过敏性低:原有大部分产品一味考虑成本,效果快慢,从不对副作用特别过敏上不做特别考虑,本发明在沿用过去基本方前提下,首先考虑过敏反应,在药物配伍上认真研究分析,在配伍计量、配伍液体使用方法上有所改进,同时把药物易过敏的现象降到最低值,至今所用无明显及严重过敏反映所改进,同时把药物易过敏的现象降到最低值,至今所用无明显及严重过敏反映。
[0017](二)刺激性小:大多外用外敷的剂型产品在应用中和应用后都有不同程度起水泡及过敏反应,对皮肤刺激较大,患者在应用后会有不同反应,对继续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本发明通过改进药物配伍的液体配伍方式方法,一改原有存在的共性问题,患者用后无明显刺激性不适反应,同时还可对皮肤起到滋润,在透皮吸收上更为完善。
[0018](三)适应性广:原有外用外敷产品均都不能适应多种病症,更不能作为口服应用,都是专一调节某方面病症不可一药多用。本发明通过对临床不断探索,一改传统方法单一局限在药物配伍上,改进和调节为计量配伍后的特殊剂型外用散剂,在对临床各种病症所引起的疼痛能达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基础上,对相关其它适应症在各科也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内外兼用的情况下,对相关病症起到一定的协同助力作用,更好地提高药物有效价值观,达到一药多用、一方多用。
[0019](四)应用时效性强:原有外用外敷产品应用多数都是只能在24小时以内,否则会产生一定副作用及变态反应等不利因素。本发明考虑到药物在配伍协作调节等环节上,大大改进了这方面的不足,使用本发明外敷剂型可根据不同病症不同情况,应用一次可达到24?72小时,并确保用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病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21 ]实施例:一种外敷止痛中草药,包括药物原料和配制液体,所述药物原料的组分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忍冬藤10、威灵仙15、五灵脂8、三七参6、羌活8、独活6、川乌头5、草乌头5、蟾皮5、刘寄奴9、徐长卿12、湿生虫6、宽筋藤30、透骨草15、元胡20、乳香6、没药9、肉桂6、吴萸芋5、细辛3、苍术9、蒲黄9、甘草8、姜黄10、干姜10、全虫2、丁香0.3;在以上药物原料按重量份数配成后碎成100目细粉药物,与相应的配制液体混合调均匀搅拌成糊状,所述细粉药物与配制液体的重量比为1:0.5;
[0022]根据临床不同病症的疼痛分型、分类、分性质,配制液体选用酒、醋、蜂蜜、姜汁、蒜汁、鸡蛋清的一种,通过药物和相应配制液体的相互配伍又粘合的作用,使各药物的功效在不同配伍作用下,产生协同作用、互补作用、增效作用,同时原药细粉与配制液体在配伍后提升透皮作用,更达到引药入经效果快速、持久、保护。
[0023]本发明外敷止痛中草药的药理文献依据是:
[0024]忍冬藤:性寒、味甘、无毒,清热解毒,疏风通络,解疼止痛,抗炎、抗过敏、降压、降月旨,免疫调节;
[0025]湿生虫:酸、湿、无毒,破血,利水,解毒,止痛;
[0026]威灵仙:辛温、无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化气行滞,为痛风之要药,抗炎、抗菌、抗肿瘤,抗疟、降压、降糖,解痉止疼;
[0027]五灵脂:甘温、无毒,散瘀行血,止痛,解蛇、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