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32834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一种治疗渺胆型肝炎的中药汤剂。
【背景技术】
[0002] 渺胆型肝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痘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皮肤痊痒,大便灰白, 常有明显肝脏肿大,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W直接胆红素为主,凝血酶原活动度 >60%或应用维生素 K肌注后一周可升至60% W上,血清胆汁酸、丫谷氨酷转肤酶、碱性憐酸 酶、胆固醇水平可明显升高,黄痘持续3周W上,并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痘 者,可诊断为急性渺胆型肝炎,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上述临床表现者,可诊断为慢性渺胆 型肝炎。渺胆型肝炎当属祖国医学"黄痘"范畴。
[0003] 黄痘是W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 征。黄痘W速退为顺,如《金匿要略.黄痘病脉证并治》指出:"黄痘之病,当W十八日为期, 治之十日W上達,反剧者为难治。"若久病不愈,气血疲滞,伤及肝脾,则有酿成症积、鼓胀之 可能。西医介绍黄痘的危害:(一)损害肝脏的功能:由于肝炎病毒侵犯肝脏,并在肝细胞内 不断复制。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作用下,一起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水肿、破坏使肝脏组织发 生炎性侵润,充血、水肿、渗出、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等一系列变化。运样就影响了肝组织的正 常状态和结构,损害了肝脏的胆红素代谢的各种功能。肝脏长期受损,纤维组织增生,可演 变为肝硬化,甚至演变为肝癌。(二)危及生命:产生黄痘的物质叫胆红素,它有两种形式:一 种是脂溶性的,另一种是水溶性的。水溶性胆红素的毒性虽小,但是能引起运种胆红素升高 的肝胆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性超过它本身的毒性。脂溶性胆红素可W沉着到脑神经核上,越 积越多,影响神经的功能,能引起危害极大的核黄痘。核黄痘轻者会影响人的大脑,重者当 时就会危及生命。
[0004] 故临床治疗渺胆型肝炎,需迅速退黄,刻不容缓。因此寻找一种有效治疗渺胆型肝 炎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000引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渺胆型肝炎的中药汤剂。
[0006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7] -种治疗渺胆型肝炎的中药汤剂,其是由W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 的:地耳草25~35份、玉米须25~35份、鸡骨草15~25份、郁金8~12份、姜黄8~12份、義术8 ~12份、丝瓜络8~12份、泽泻8~12份、±巧等8~12份、佛手8~12份、青皮4~6份、甘草4~ 6份。
[0008] 优选的,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地耳草30份、玉米须30份、鸡骨草20份、郁金 10份、姜黄10份、義术10份、丝瓜络10份、泽泻10份、上巧等10份、佛手10份、青皮5份、甘草5 份。
[0009] 本发明的药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0010] 申请人通过临床观察,结合渺胆型肝炎致病病因,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责之于湿, 《金匿要略?黄痘病脉证并治》篇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湿邪内蕴,阻滞气机,气行不 杨,疲血内停,《临证指南》指出:"气血不行则发黄"。湿邪与疲血互结,致胆液不循常道,外 溢肌肤,上注于目,则身黄、目黄,下注于膀脫则尿黄。
[0011] 方中地耳草、玉米须共为君药W利湿退黄,活血散疲。鸡骨草、郁金、姜黄、義术、丝 瓜络、泽泻为臣药W活血行气,利湿解毒;±巧等、佛手、青皮为佐药,辅W桂湿行气,疏肝解 郁;甘草为使药W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共奏利湿退黄,活血散疲,解毒行气,疏肝解郁之功 效,对渺胆型肝炎治疗效果显著。
[0012] 下面对方中所选各中药原料进行详细说明:
[001引地耳草味苦、平。归肝、胆经。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生草药性备 要》:"治酒病,消肿胀,敷大恶疮,理巧疮肿。"《质问本草》:"涂火毒,消阳症结痘。"《分类草 药性》:"解一切蛇虫毒,清火,止泄泻,刀伤用良。"《岭南采药录》:"去硝黄火毒,敷邮巧疮, 理跌打、蛇伤。"
[0014] 玉米须味甘、淡,性平,归膀脫、肝、胆经。功效利水消肿、利湿退黄。《滨南本草》: "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岭南采药录》:"和猪 肉煎汤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渐砂石,若痛不可忍,煎汤频服。"《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 药,对肾脏病,浮肿性疾患,糖尿病等有效。又为胆囊炎、胆石、肝炎性黄痘等的有效药。"《民 间常用草药汇编》:"能降低血压,利尿消肿。治鼻血、红崩。"《全国中草药汇编》:"利尿消肿, 平肝利胆。治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副鼻窦炎,尿路结石,胆 结石,并预防习惯性流产。"
[0015] 鸡骨草味甘凉,归肝、胃经。功效清热利湿,散疲止痛。主黄痘型肝炎,胃痛,风湿骨 痛,跌打疲痛,乳痛。《岭南草药志》:"清郁热,舒肝,和脾,续折伤。"《常用中药手册》说本品: "清热利湿,舒肝止痛。治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本草推陈》说"有解热利尿、活血 止痛作用。"
[0016] 郁金味辛、苦,性寒,归肝、屯、、肺经。功效行气化疲、清屯、解郁、利胆退黄、活血止 痛、行气解郁、清屯、凉血。《药性论》:"治女人宿血气屯、痛,冷气结聚,溫醋摩服之。"《唐本 草》:"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本草衍义补遗》:"治郁遏不能 散。"《本草正》:"止吐血,赃血;单用治妇人冷气血积,结聚气滞,屯、腹作痛。"《本草述》:"治 发热,郁,咳嗽,齿赃,咳嗽血,瘦血,头痛眩晕巧痛,滞下,淋,并眼目鼻舌咽喉等证。"《本草 备要》:"行气,解郁;泄血,破疲。凉屯、热,散肝郁。"
[0017] 姜黄味辛苦,溫,归脾、肝经。功效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唐本草》:"主屯、腹结积,症 许,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痴肿。功力烈于郁金。"《日华子本草》:"治症瘤血块,痴肿,通月 经,治跌扑疲血,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本草图经》:"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屯、。"《纲 目》:"治风搏臂痛。"《本草正》:"除屯、腹气结气胀,冷气食积疼痛。"《本草述》:"治气证瘡证, 胀满喘喧,胃腕痛,腹胁肩背及臂痛,搏,痛。"《医林纂要》:"治四肢之风寒湿搏。"
[001引義术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经。功效行气破血、消积止痛。《日华子本草》:"治一切 气。开胃,消食,通月经,消疲血,止扑损痛下血,及内损恶血等"。《本经逢原》:"蓬義术入肝 破血,治妇人血气结积,疲癖冷气,跌扑损痛,下血,及内损恶血,通肝经聚血,盖此药专破气 中之血也"。《本草新编》:"血分中药也。专破气中之血,疫癖可去,止屯、疼,通月经,消疲血, 治霍乱,泻积聚,理中气。……专入于气分之W破血,虽破血,然不伤气也"。
[0019] 丝瓜络味甘性平,入肺、胃、肝经。具有通经活络、清热化疲功效。《本草再新》记载: "通经络,和血脉,化疲顺气"。
[0020] 泽泻味甘、淡、寒,归肾、膀脫经。功效利水渗湿,清热泻火。《本经》:"主风寒湿搏, 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瘡满,起阴气,止泄精、消 渴、淋渐,逐膀脫、=焦停水。"《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脫热,直通水道。"《日 华子本草》:"治五劳屯伤,主头旋、耳虚鸣,筋骨李缩,通小肠,止遗渐、尿血。"《医学启源》: "治小便淋渐,去阴间汗。《主治秘诀》云,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纲 目》:"渗湿热,行疲饮,止呕吐、泻频,痛痛,脚气。"
[0021] ±巧等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功效利湿解毒,健脾胃,护肝脏,通利关节。《本草 再新》亦谓之"桂湿热,利筋骨。"《本草纲目》巧等,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按《中山 经》云,鼓燈之山有草焉,名日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恐即此也……±巧等 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本草正义》:"上巧等,利湿去热,能 入络,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W升提收毒上行,而此W渗利下导为务,故 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本草拾 遗》:"草禹余粮,根如盏连缀,半在±上,皮如巧等,肉赤味涩,人取W当谷,不饥……调中止 泄。"
[0022] 佛手味辛、苦、甘、溫,归肝、脾、胃=经。功效理气化疲、止呕消胀、舒肝健脾、桂风 清热。《滨南本草》:"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疲,治胃气疼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气。"《纲 目》:"煮酒饮,治疲气咳嗽。煎汤,治屯、下气痛。"《本经逢原》:"专破滞气。治频下后重。"《本 草再新》:"治气舒肝,和胃化疲,破积。治喧隔反胃,消瘤瘤、療痛。"《本草再新》:"治气舒肝, 和胃化疲,破积,治喧隔反胃,消症瘤療痛。"
[0023] 青皮苦辛,微溫,归肝、胆经。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本草图经》:"主气滞,下 食,破积结及隔气。"《《主治秘诀》云;"厥阴、少阳之分有病用之。破坚癖,散滞气,去下焦诸 湿,左胁有积气。"《纲目》:"治胸隔气逆,胁痛,小腹痛气,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本草备 要》:"除疲消瘡,治肝气郁结,胁痛多怒,久追结癖,痛痛,乳肿。"
[0024] 甘草甘、平,归屯、、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本 草衍义补遗》:"甘草味甘,大缓诸火。下焦药少用,恐大缓不能直达"。《本草通玄》:"甘草,甘 平之品,独入脾胃,李时珍曰能通入十二经者,非也。稼稿作甘,±之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