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和内窥镜系统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871715阅读:来源:国知局
38]向插入部10推入配件3,如图15所示,使插入部10的前端面14a与支承部件82的基端面接触。由此,规定了配件3相对于插入部10的在插入部10的长度方向D上的位置。此时,轴52的前端部与承受部件94的基端侧的外表面接触。
[0139]接着,以进行体腔内的粘膜切除的手术的情况为例对如上所述构成的内窥镜系统2的作用进行说明。
[0140]从患者的口等自然开口插入安装有配件3的插入部10。将配件3插入到应该切除的目标部位即图15所示的病变粘膜部分P6。
[0141]虽然没有图示,但是,也可以穿过第二通道12将公知的注射针插入到体腔内,使注射针比配件3更向前端侧突出,在病变粘膜部分P6的粘膜下层P7注入生理盐水,使该病变粘膜部分P6隆起。然后,从第二通道12中拉拔注射针将其拔去。
[0142]穿过第二通道12将高频刀插入到体腔内,使其比配件3更向前端侧突出。利用插入的高频刀切开病变粘膜部分P6的周围的粘膜P8的一部分。然后,将高频刀拉回到第二通道12内。
[0143]如图15所示,在切开的病变粘膜部分P6与粘膜下层P7之间插入杆90的连结部件93 ο操作内窥镜I的杆35使轴52从退避状态成为突出状态。如图16所示,轴52克服弹簧部件100的弹性力而向前端侧按压承受部件94,由此,各轴部件91在主体部80的各贯通孔81内旋转,一对臂部件92和连结部件93以一对贯通孔81为中心旋转。此时,连结部件93向与中心轴线C交叉的方向F移动,移动到比主体部80更靠前端侧的位置。
[0144]支承在连结部件93上的病变粘膜部分P6从粘膜下层P7剥离(抬起)。然后,使第二通道12内的高频刀W2比配件3更向前端侧突出,切除病变粘膜部分P6。
[0145]当操作杆35而使轴52成为退避状态时,通过弹簧部件100的弹性力,杆90以一对贯通孔81为中心旋转,连结部件93向与交叉的方向F相反的方向移动,返回图15所示的位置。
[0146]利用穿过第二通道12插入的未图示的把持钳子回收切除后的病变粘膜部分P6。
[0147]从患者的口中拉拔内窥镜I的插入部10,进行必要处置,结束一连串处置。
[0148]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2,由于内窥镜I的第一通道11在插入部10的前端侧被密封,所以,能够减轻在手术使用后清洗内窥镜I的第一通道11内的劳力和时间。
[0149]在使轴52从退避状态成为突出状态时,杆90的连结部件93向与中心轴线C交叉的方向F移动,由此,能够从粘膜下层P7剥离利用连结部件93支承的病变粘膜部分P6。
[0150]图17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配件的立体图。图18是将图17的配件安装在内窥镜的插入部上时的前端部的主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和图18所示的配件3A那样,也可以代替配件3的支承部件82和弹簧部件100而具有设置在主体部80的外周面上的一对突起HO。
[0151 ]各突起110形成为,随着连结部件93向所述交叉的方向F移动,与各臂部件92接触的部分间的间隔变宽。即,一对突起110整体的宽度比自然状态下的一对臂部件92之间的距呙宽(长)。
[0152]将这样构成的配件3A安装在插入部10上,当使轴52从退避状态成为突出状态时,各臂部件92与突起110接触,如图18中位置Q2所示,以一对臂部件92之间的距离变宽的方式弹性变形并移动。此时,连结部件93也如位置Q3所示弹性变形并移动。
[0153]当使轴52成为退避状态时,通过一对臂部件92和连结部件93的弹性力,杆90以一对贯通孔81为中心旋转,一对臂部件92之间的距离返回图17所示的原来的状态。
[0154]图19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内窥镜系统2的前端部的主视图。图20是切断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内窥镜系统的配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如图19和图20所示的配件3B那样,在插入部10上安装了配件3B时,也可以在支承部件82中形成供可突出部50的轴52贯穿插入的贯通孔82a。
[0155]当这样构成时,通过在支承部件82的贯通孔82a中贯穿插入轴52,能够容易地规定配件3B相对于插入部10在周方向上的位置。即,贯通孔82a作为配件3B的周方向的定位指标发挥功能。该情况下,由于在插入部10上安装了配件3B的状态下的外表面上未设置该定位指标,所以,能够维持插入部10的插入性。
[0156]以上参照附图详细叙述了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但是,具体结构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还包含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的结构的变更、组合、删除等。进而,当然能够分别适当组合利用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
[0157]例如,在所述第I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示出插入部10的外表面是前端硬质部14的前端面14a的例子,但是,外表面也可以是插入部10的侧面。
[0158]示出在内窥镜I的插入部1上设置有能够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部15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不在插入部10上设置弯曲部15。
[0159]例示了软性的内窥镜I,但是,也可以是插入部较硬的所谓的硬性的内窥镜。该情况下,通过使用不具有挠性的棒状部件作为轴状部件,能够提高力的传递性能。
[0160]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对各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的组合进行改变、或对各结构要素施加各种变更、或进行删除。本发明不由所述说明来限定,仅由附加的权利要求范围限定。
[0161]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62]能够提供减轻了在手术中使用后清洗通道内的劳力和时间的内窥镜和内窥镜系统。
[0163]标号说明
[0164]1、1A、1B:内窥镜;2:内窥镜系统;3、3A、3B:配件(罩);10:插入部;14a:前端面(夕卜表面);30:操作部;40:驱动线(轴状部件);50:可突出部;51、61:固定部;52:轴(移动部);53,62:连结部;66,67:大径部;66a、67a:凹部;73:前端侧限制部;74:基端侧限制部;80:主体部;90:杆(移动部件);F:交叉的方向。
【主权项】
1.一种内窥镜,其具有: 插入部; 操作部,其安装在所述插入部的基端部; 轴状部件,其贯穿插入到所述插入部内,并且基端部延伸到所述操作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插入部进行进退;以及 可突出部,其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前端部, 所述可突出部具有: 固定部,其以水密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插入部的外表面上; 移动部,其被设置成前端露出到外部的状态,通过使所述轴状部件进退而能够使该移动部在与所述外表面交叉的方向上移动;以及 连结部,其能够弹性地变形,以水密的方式连结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移动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所述内窥镜具有前端侧限制部,该前端侧限制部限制所述轴状部件相对于所述插入部向前端侧移动的范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所述内窥镜具有基端侧限制部,该基端侧限制部限制所述轴状部件相对于所述插入部向基端侧移动的范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中,所述内窥镜构成为, 在所述轴状部件移动到基端侧时,所述轴状部件和所述移动部分开, 在所述轴状部件移动到前端侧时,利用所述轴状部件向前端侧按压所述移动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所述移动部的基端部形成为比所述连结部更向基端侧突出, 在所述移动部的基端部和所述轴状部件的前端部中的一方设置有连接部,在设置有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移动部的基端部或所述轴状部件的前端部的另一方,设置有比所述连接部的外径大的大径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在所述大径部中的与所述连接部相面对的表面上形成有朝向从所述连接部分开的方向凹陷的凹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所述轴状部件和所述移动部被连结。8.—种内窥镜系统,其具有: 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以及 罩,其能够相对于所述内窥镜的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外表面即插入部前端进行拆装, 所述罩具有: 主体部,其形成为筒状,基端部安装在所述插入部上;以及 移动部件,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上,在所述插入部上安装所述主体部,在使所述移动部由从所述插入部前端朝向基端侧移动的状态移动到从所述插入部前端朝向前端侧移动的状态时,该移动部件在与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上移动,移动到比所述主体部更靠前端侧的位置。
【专利摘要】本内窥镜具有:插入部;操作部,其安装在插入部的基端部;轴状部件,其贯穿插入到插入部内,并且基端部延伸到操作部,能够相对于插入部进行进退;以及可突出部,其设置在插入部的前端部,可突出部具有:固定部,其以水密的方式安装在插入部的外表面上;移动部,其被设置成前端露出到外部的状态,通过使轴状部件进退而能够使该移动部在与外表面交叉的方向上移动;以及连结部,其能够弹性地变形,以水密的方式连结固定部和移动部。
【IPC分类】G02B23/24, A61B1/00
【公开号】CN105636495
【申请号】CN201480055924
【发明人】竹本昌太郎, 万寿和夫
【申请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6日
【公告号】US20160206177, WO2015136807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