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肺抗炎止咳散及其制备方法_3

文档序号:9917597阅读:来源:国知局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
[0077]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将有抑菌效果的药液用生理盐水倍比稀释,依次配成浓度 为2.2中的9个浓度的肉汤培养基试管,向各管中添加菌悬液50μ1,将各管置于37°C条件下 恒温培养。18~24h后,观察记录各试管是否长菌及生长情况。每一浓度梯度做三组平行试 验,肉眼观察不长菌的最低浓度为该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0078]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
[0079]先测出试验菌的MIC,根据其结果,再依次将未见细菌生长各管培养液分别吸取50 μL,仔细涂布于无菌新鲜的琼脂平板中,置37°c培养箱培养24h后观察结果。平皿上菌落数 小于5个的最小稀释度的药物浓度即为MBC。
[0080]结果与分析
[0081 ]解热实验结果
[0082] 实验结果见表1。表1结果显示给药后体温均有所下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对 照组解热作用极显著(P<〇.01);清肺止咳散中、低剂量组解热作用显著(P<〇.05),高剂量 组解热作用不显著(P>〇. 05)。而与阿司匹林组比较,试验药物解热作用差异不显著(P> 0.05),各组4h解热趋势见图1。
[0083]表Γ清肺止咳散"对脱脂牛奶致热家兔的解热作用
[0086] 注:*阳性组与空白组比较P < 0.01;林试验药物中、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P < 0.05; 试验药物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P>0.05; @试验组与阳性组比较P>0.05。
[0087]体外抑菌实验结果 [0088]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0089] "清肺抗炎止咳散"三种浓度药液均有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都 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结果见表2。
[0090] 表2"清肺抗炎止咳散"对供试菌的抑菌圈平均直径(单位:_)
[0092]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
[0093] 培养结束后,肉眼可见高浓度药物试管、阳性对照试管及空白对照试管均保持原 有颜色,未见变化。低浓度药物试管内有变色现象,出现白色浑浊物。阴性对照试管内液体 变浑浊,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实验操作得当结果可信。肉眼观察结果见表3,可判断"清肺抗 炎止咳散"对金葡球菌、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80mg/ml和80mg/ml。
[0094] 表3"清肺抗炎止咳散"最小抑菌浓度(MIC)
[0096]注:"一"无菌生长,"+"菌体较少,"++"菌体较多,"+++"菌体多。
[0097]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结果
[0098]将未见细菌生长的两组1-5号管培养液分别吸取涂布于无菌新鲜的琼脂平板中, 置37°C培养箱培养24h后观察到的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清肺抗炎止咳散"对金黄色葡萄 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BC分别是160mg/ml和640mg/ml。杀菌活性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 菌。
[0099]表4"清肺抗炎止咳散"最小杀菌浓度(MBC)
[0101] 注:"一"无菌生长,"+"菌体较少,"++"菌体较多讨论
[0102] "清肺抗炎止咳散"的解热作用
[0103] 中医理论认为肺与大肠之间借助经络的沟通,病理生理活动相互影响,形成"肺与 大肠相表里"的关系。肺为华盖,居上焦,为吸入清气、呼出浊气的上窍;大肠居下焦,为传送 糟柏、排出浊气的下窍,两者表里相关,密切配合,共同发挥升清降浊的作用。在"清肺抗炎 止咳散"的四味药中,大黄苦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主攻积滞,有清湿热,泻火,凉 血,祛瘀,解毒功能,是一味传统中药,因通过泻热通肠改善呼吸功能而为君药。金荞麦具有 清热解毒、健脾利湿、下气消积之功效;积雪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二者均能清 热解毒,助大黄清除肺热,为臣药。而桔梗归太阴肺经,能宣肺祛痰,还能开提肺气,疏通胃 肠,为载药上行之主药,使各药效能到达肺部,为佐使药。诸药合用,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 以达清肺止咳之功效。
[0104]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大黄能明显抑制内毒素诱生的肺泡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 子和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从而减轻对肺脏的损害,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现代药 理研究表明其还具有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镇痛解热等多种功效。目前研究认为 其发挥药效的活性成分主要是黄酮类成分,但更多成分的药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植 物化学研究发现积雪草的全草主要化学成分为β-谷留醇,胡萝卜苷、积雪草酸、香草酸和积 雪草苷。积雪草苷可能通过抑制C0X-2/PGE2系统,降低致热介质PGE 2含量,抑制C0X-2蛋白表 达而起到预防发热作用。桔梗皂苷也有显著的解热作用。
[0105] "清肺抗炎止咳散"的体外抑菌作用
[0106] 本试验选用常见致病菌作为研究对象。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动物和人类的一种重要 病原菌,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传统的防治方法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但随着医药卫生事业 的发展,抗生素、合成抗菌药物大量使用和滥用造成,由此带来的药物残留、抗药性以及动 物性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尖锐。利用中草药防治流行疾病、解决抗生素残留和抗药性问题已 成为中药药理学研究热点之一。抗菌药物对某种细菌敏感还是耐药,决定于抗菌药物的作 用机制和细菌的基因型,耐药基因的检出可以直接预告耐药,但由于监测耐药的分子生物 学方法相对于体外药敏试验更需要复杂的设备和仪器。细菌耐药涉及多种因素,其机制尚 未完全阐明,因此,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主要还是通过体外药敏试验来预测细菌耐药。体 外抑菌试验方法有管碟法、纸片法、打孔法等。但打孔法因中药液黏稠度大,以至滴在孔内 的药液难以扩散。纸片法简单易行,但纸片所吸附的药量较少,且吸附到纸片上的药液不易 扩散,会影响药物的抑菌效果。而管碟法取量精确,试验结果较为准确,故本试验采用此方 法进彳T抑菌试验。
[0107] 植物是抑菌活性物质的天然宝库,Grange和Ahmed报道约有2400种植物具有防治 有害生物的活性。组织学研究显示,大黄能保护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促进小肠绒毛 内杯状细胞的大量增生,后者分泌的碱性黏液能加固肠黏膜屏障,抑制肠道细菌移位。金荞 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芽孢杆菌、卡拉双球菌都有明显的抑 菌作用。积雪草苷体外具有抗菌作用,尤其对各种耐药细菌有较强抗菌活性,桔梗皂苷也有 一定的抑菌作用。本试验已初步确定"清肺抗炎止咳散"对以上两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但 由于"清肺抗炎止咳散"水煎液具有一定黄褐色,故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存 在一定的误差。
[0108]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 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 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 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清肺抗炎止咳散,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积雪草、桔梗、牛耳大黄和金荞麦四味中 药组成,其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积雪草 26.3%(重量) 桔梗 15.8%(重量) 牛耳大黄 31.6% (重量) 金荞麦 26.3% (重量) 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的总和为100%(重量)。2. -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肺抗炎止咳散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含具体包 含以下步骤: (1) 、分别取积雪草25g、金荞麦25g、牛耳大黄30g、桔梗15g,置于大烧杯内,加入600mL 的冷蒸馏水浸泡1.5小时; (2) 、将浸泡好的中药连同浸泡中药的蒸馏水一起煎煮,煮沸30min,进行第一次过滤, 制得第一次药液; (3) 、在过滤后的药渣中加入400ml的冷蒸馏水进行继续煎煮,煮沸20min,然后减压进 行第二次过滤,制得第二次药液; (4 )、将第一次药液和第二次药液进行合并,制得第三次药液; (5)、将三次药液加热分别浓缩成相当于原药材2. Og/mL、1.0g/mL、0.5g/mL高中低三种 浓度药液,并与4°C冰箱中保存备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肺抗炎止咳散,它是由积雪草、桔梗、牛耳大黄和金荞麦四味中药组成,其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积雪草26.3%(重量);桔梗15.8%(重量);牛耳大黄31.6%(重量);金荞麦26.3%(重量)。本发明能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宣肺利咽,宣肺化痰,排脓,祛痰镇咳,清热凉血,化痰止咳,能清热解毒,清肺排脓,活血化瘀,在临床治疗肺热咳嗽证,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对肺部疾病引起的疼痛、发热、咳嗽等症状有显著疗效,并且原料药来源广、价格便宜,利于推广。
【IPC分类】A61P11/14, A61K36/70, A61P29/00, A61K9/14
【公开号】CN105687342
【申请号】CN201610152664
【发明人】叶刚, 李英伦, 何晓利, 殷中琼, 赵玲, 施飞, 林居纯, 吕程, 景波, 王讯
【申请人】四川农业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7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