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78701阅读:3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丸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丸。该中药丸中中药组成为:竹茹10?12g、炒枳壳10?12g、半夏6?7.2g、炒麦芽10?12g、炒内金10?12g、佛手10?12g、合欢皮10?12g、茱萸6?7.2g、乌贼骨10?12g、白芨10?12g、苏梗10?12g、夜交藤10?12g,该中药丸在制作时,将竹茹、炒枳壳、半夏、炒麦芽、炒内金、佛手、合欢皮、茱萸、乌贼骨、白芨、苏梗、夜交藤研磨至40?45目,得到混合中药粉,将魔芋胶与无糖蜂蜜、酵母锌按1:1:0.002的重量比调和均匀,压成厚度为0.5mm的薄片状外皮,将中药粉分层包裹于薄片状外皮中,重复5层,得到本发明中药丸。
【专利说明】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丸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丸。
【背景技术】
[0002]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暖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的良恶性肿瘤,还有胃粘膜脱垂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等,胃病的药物种类较多,根据病发原因不同,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也各有不同,其中西药治疗虽然见效快,但却不能达到根治目的,而且西药对胃部刺激性较大,会额外给患者肠胃造成负担,中医治疗应用也颇为广泛,但治疗疗程较长,一般患者需要服用3个月以上才能见效,由于气味口感较差,导致患者很难长期坚持服用,最终导致病症不能得到有效治疗。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丸,该中药对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胃酸、胃痛、胃胀这五种胃部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丸,该中药丸中中药组成为:
竹茹10-12g、炒枳壳10-12g、半夏6-7.2g、炒麦芽10-12g、炒内金10-12g、佛手10-12g、合欢皮10_12g、茱萸6-7.2g、乌贼骨10-12g、白芨10-12g、苏梗10-12g、夜交藤10-12g。
该中药丸在制作时,将竹茹、炒枳壳、半夏、炒麦芽、炒内金、佛手、合欢皮、茱萸、乌贼骨、白芨、苏梗、夜交藤研磨至40-45目,得到混合中药粉,将魔芋胶与无糖蜂蜜、酵母锌按1:1:0.002的重量比调和均匀,压成厚度为0.5mm的薄片状外皮,取l-3g混合中药粉包裹于其中,揉成第一团状药丸,将第一团状药丸置于混合中药粉中揉捻,使第一团状药丸外侧沾满混合中药粉,在第一团状药丸外侧进一步包裹一层薄片状外皮,揉捻成第二团状药丸,将第二团状药丸置于混合中药粉中揉捻,使第二团状药丸外侧沾满混合中药粉,在第二团状药丸外侧进一步包裹一层薄片状外皮,揉捻成第三团状药丸,将第三团状药丸置于混合中药粉中揉捻,使第三团状药丸外侧沾满混合中药粉,在第三团状药丸外侧进一步包裹一层薄片状外皮,揉捻成第四团状药丸,将第四团状药丸置于混合中药粉中揉捻,使第四团状药丸外侧沾满混合中药粉,在第四团状药丸外侧进一步包裹一层薄片状外皮,揉捻最终得到本发明中药丸。
[0004]本发明方中通过佛手、苏梗相须相使配伍具有促进胃粘液的生成,提高胃粘液浓度的功效;
通过炒枳壳、炒内金、炒麦芽相须相使配伍具有促进胃酸分泌,提高胃动力,加速胃蠕动,促进胃排空的功效。
通过竹茹、乌贼骨、白芨相须相使配伍具有修复胃黏膜表层细胞,促进炎症创面愈合,抑制幽门螺杆菌繁殖的功效。 通过半夏、合欢皮、茱萸、夜交藤相须相使配伍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抑制胆汁回流的功效。
[0005]其中茱萸可以中和半夏毒性。佛手与乌贼骨可以降低合欢皮对胃部的负面刺激。 由魔芋胶与无糖蜂蜜、酵母锌按1:1:0.002的重量比调和均匀碾压得到的包裹皮层,可改善药物服用口感,能明显延缓中药药效释放速度,本发明通过5层包裹,可使药物进入胃部后,在6小时内胃内药物可保持一个平稳的浓度,对提高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帮助。
患者在服用本发明中药丸时,每次服用3粒,每天服用3次,服用疗程依据病情而定。
[0006]本发明为提高方剂疗效,减少毒副作用,通过多次临床试验不断定性定量,最终得到上述中药组成方剂,该方剂疗效稳定、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各组分协同配伍能够调节患者肠胃功能,提高胃黏膜抵抗力,抑制病灶发展,最终使患者达到彻底康复的目的,治疗方法简单,疗程较短,治疗费用极低。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实施例1、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丸,该中药丸中中药组成为:
竹茹10g、炒枳壳10g、半夏6g、炒麦芽10g、炒内金10g、佛手10g、合欢皮10g、茱萸6g、乌贼骨10g、白芨10g、苏梗10g、夜交藤10g。
该中药丸在制作时,将竹茹、炒枳壳、半夏、炒麦芽、炒内金、佛手、合欢皮、茱萸、乌贼骨、白芨、苏梗、夜交藤研磨至40-45目,得到混合中药粉,将魔芋胶与无糖蜂蜜、酵母锌按1:1:0.02的重量比调和均匀,压成厚度为0.5mm的薄片状外皮,取l-3g混合中药粉包裹于其中,揉成第一团状药丸,将第一团状药丸置于混合中药粉中揉捻,使第一团状药丸外侧沾满混合中药粉,在第一团状药丸外侧进一步包裹一层薄片状外皮,揉捻成第二团状药丸,将第二团状药丸置于混合中药粉中揉捻,使第二团状药丸外侧沾满混合中药粉,在第二团状药丸外侧进一步包裹一层薄片状外皮,揉捻成第三团状药丸,将第三团状药丸置于混合中药粉中揉捻,使第三团状药丸外侧沾满混合中药粉,在第三团状药丸外侧进一步包裹一层薄片状外皮,揉捻成第四团状药丸,将第四团状药丸置于混合中药粉中揉捻,使第四团状药丸外侧沾满混合中药粉,在第四团状药丸外侧进一步包裹一层薄片状外皮,揉捻最终得到本发明中药丸。
[0008]实施例2、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丸,该中药丸中中药组成为:
竹茹12g、炒枳壳12g、半夏7.2g、炒麦芽12g、炒内金12g、佛手12g、合欢皮12g、茱萸7.28、乌贼骨128、白芨128、苏梗128、夜交藤128。
该中药丸在制作时,将竹茹、炒枳壳、半夏、炒麦芽、炒内金、佛手、合欢皮、茱萸、乌贼骨、白芨、苏梗、夜交藤研磨至40-45目,得到混合中药粉,将魔芋胶与无糖蜂蜜、酵母锌按1:1:0.02的重量比调和均匀,压成厚度为0.5mm的薄片状外皮,取l-3g混合中药粉包裹于其中,揉成第一团状药丸,将第一团状药丸置于混合中药粉中揉捻,使第一团状药丸外侧沾满混合中药粉,在第一团状药丸外侧进一步包裹一层薄片状外皮,揉捻成第二团状药丸,将第二团状药丸置于混合中药粉中揉捻,使第二团状药丸外侧沾满混合中药粉,在第二团状药丸外侧进一步包裹一层薄片状外皮,揉捻成第三团状药丸,将第三团状药丸置于混合中药粉中揉捻,使第三团状药丸外侧沾满混合中药粉,在第三团状药丸外侧进一步包裹一层薄片状外皮,揉捻成第四团状药丸,将第四团状药丸置于混合中药粉中揉捻,使第四团状药丸外侧沾满混合中药粉,在第四团状药丸外侧进一步包裹一层薄片状外皮,揉捻最终得到本发明中药丸。
[0009 ]实施例3、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丸,该中药丸中中药组成为:
竹茹Hg、炒枳壳Hg、半夏7g、炒麦芽lig、炒内金lig、佛手lig、合欢皮lig、茱萸7g、乌贼骨Hg、白发Hg、苏梗Hg、夜交藤Hg。
该中药丸在制作时,将竹茹、炒枳壳、半夏、炒麦芽、炒内金、佛手、合欢皮、茱萸、乌贼骨、白芨、苏梗、夜交藤研磨至40-45目,得到混合中药粉,将魔芋胶与无糖蜂蜜、酵母锌按1:1:0.02的重量比调和均匀,压成厚度为0.5mm的薄片状外皮,取l-3g混合中药粉包裹于其中,揉成第一团状药丸,将第一团状药丸置于混合中药粉中揉捻,使第一团状药丸外侧沾满混合中药粉,在第一团状药丸外侧进一步包裹一层薄片状外皮,揉捻成第二团状药丸,将第二团状药丸置于混合中药粉中揉捻,使第二团状药丸外侧沾满混合中药粉,在第二团状药丸外侧进一步包裹一层薄片状外皮,揉捻成第三团状药丸,将第三团状药丸置于混合中药粉中揉捻,使第三团状药丸外侧沾满混合中药粉,在第三团状药丸外侧进一步包裹一层薄片状外皮,揉捻成第四团状药丸,将第四团状药丸置于混合中药粉中揉捻,使第四团状药丸外侧沾满混合中药粉,在第四团状药丸外侧进一步包裹一层薄片状外皮,揉捻最终得到本发明中药丸。
发明人于2008年至2015年共治疗764例患者,其中浅表性胃炎患者202、胃溃疡患者328例、胃酸、胃痛、胃胀患者234例,男性311例,女性453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2岁。
患者在治疗期间严禁吸烟喝酒,食用辛辣刺激食品。
其中,浅表性胃炎患者在治疗18-26天后治愈,治愈202例,治愈患者随访期间187例未见复发,剩余15例经询问由于治愈后未遵循医嘱,饮酒过多导致复发。
胃溃疡患者在治疗30-45后治愈,治愈326例,剩余2例有明显改善,治愈患者随访期间308例未见复发,剩余18例经询问由于治愈后未遵循医嘱,饮食不注意导致复发。
胃酸、胃痛、胃胀患者在治疗6-10天后治愈,治愈234例,治愈患者随访期间未见复发。
【主权项】
1.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该中药丸中中药组成为: 竹茹10-12g、炒枳壳10-12g、半夏6-7.2g、炒麦芽10-12g、炒内金10-12g、佛手10-12g、合欢皮10_12g、茱萸6-7.2g、乌贼骨10-12g、白芨10-12g、苏梗10-12g、夜交藤10-12g。2.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该中药丸在制作时, 将竹茹、炒枳壳、半夏、炒麦芽、炒内金、佛手、合欢皮、茱萸、乌贼骨、白芨、苏梗、夜交藤研磨至40-45目,得到混合中药粉,将魔芋胶与无糖蜂蜜、酵母锌按1:1:0.002的重量比调和均匀,压成厚度为0.5mm的薄片状外皮,取l-3g混合中药粉包裹于其中,揉成第一团状药丸,将第一团状药丸置于混合中药粉中揉捻,使第一团状药丸外侧沾满混合中药粉,在第一团状药丸外侧进一步包裹一层薄片状外皮,揉捻成第二团状药丸,将第二团状药丸置于混合中药粉中揉捻,使第二团状药丸外侧沾满混合中药粉,在第二团状药丸外侧进一步包裹一层薄片状外皮,揉捻成第三团状药丸,将第三团状药丸置于混合中药粉中揉捻,使第三团状药丸外侧沾满混合中药粉,在第三团状药丸外侧进一步包裹一层薄片状外皮,揉捻成第四团状药丸,将第四团状药丸置于混合中药粉中揉捻,使第四团状药丸外侧沾满混合中药粉,在第四团状药丸外侧进一步包裹一层薄片状外皮,揉捻最终得到本发明中药丸。
【文档编号】A61K47/46GK105833125SQ201610261888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6日
【发明人】荣俊
【申请人】荣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