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扫描准备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97312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超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扫描准备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超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扫描准备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造技术领域,由线圈、框架、底座和滚轮构成,线圈为圆环形,与3.0T场强的磁共振系统中磁体孔一致,框架为门形,线圈通过固定夹固定在框架内,框架安装在底座上,底座的底部有四个滚轮。线圈固定在框架上,并且使线圈高度与磁体孔径高度相同,模拟出真实的磁体孔径。使用3.0T场强的磁共振系统之前,按照磁体移动路线设定路径推动底座使手术床、手术病人及无菌包裹敷料从中穿过,调整手术床高度及角度,达到能够一次移动磁体完成扫描的目的。本发明可以节省非必要的手术及麻醉时间,提高应用术中磁共振检查的安全性,降低患者医疗风险,同时减少磁体移动带来的相关零部件的磨损、节约能源。
【专利说明】
超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扫描准备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磁共振扫描准备装置,尤其是能测试手术床、手术床上手术病人及手术无菌包裹敷料等顺利进入磁体孔径进行磁共振扫描的铜质线圈。
【背景技术】
[0002]目前,3.0T超高场强术中磁共振系统在国内仅上海华山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装运行,尚未有类似相关装置报道。在进行术中磁共振扫描时,要保证手术床、手术床上手术病人及手术无菌包裹敷料同时进入磁体孔径,而因为下列原因,需耗费大量时间进行尝试,才能使手术床、病人及无菌包裹敷料安全进入磁体孔径内:
1.该手术床因为强磁场缘故,且扫描时为保证磁场匀度及手术安全,手术床的设计需最大限度减少磁性物质,且无法设计安装各种传感器等电子设备,不能自动回复扫描位置;
2.由于手术病人体位不同,需要反复调整手术床高度及角度并多次移动磁体尝试,以保证患者手术部位位于磁体中央区;
3.磁体靠近手术床I米范围时,手术床需断电保证安全,而出现高度或角度差异时,需再次将磁体移出手术床I米范围,才能再次通电调整手术床的高度和角度,最终需多次测试才能进入磁体进行扫描。磁体重量极大(约15吨),移动缓慢,此过程耗费相当长时间;
4.仅凭肉眼观察者给术中磁共振移动造成困难,容易造成错误判断,损坏磁共振磁体,亦可能挤压无菌敷料导致手术各种管路移位或脱落,威胁患者手术安全,甚至可直接挤压伤害到患者。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扫描准备装置,能够在移动磁体扫描前方便的确定手术床与手术病人可否顺利进入磁体孔径进行扫描。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线圈、框架、底座和滚轮构成超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扫描准备装置,线圈为圆环形,与3.0T场强的磁共振系统中磁体孔一致,框架为门形,线圈通过固定夹固定在框架内,框架安装在底座上,底座的底部有四个滚轮。线圈固定在框架上,并且使线圈高度与磁体孔径高度相同,模拟出真实的磁体孔径。使用
3.0T场强的磁共振系统之前,按照磁体移动路线设定路径推动底座使手术床、手术病人及无菌包裹敷料从中穿过,调整手术床高度及角度,达到能够一次移动磁体完成扫描的目的。
[0005]针对3.0T场强的磁共振系统,其磁体孔的形状是底部有梯形凸起的圆孔,为了使线圈与磁体孔更加精准地吻合,线圈的底部加工有凹口,凹口由一条水平线和两条侧斜线形成,凹口形状与磁体孔底部的梯形凸起形状相同。
[0006]线圈也可根据不同磁共振孔径的形状定制,以兼容其他术中磁共振系统。
[0007]所有部件的材料都要求是非磁性的,线圈最好采用金属铜材料。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节省非必要的手术及麻醉时间,提高应用术中磁共振检查的安全性,降低患者医疗风险,同时减少磁体移动带来的相关零部件的磨损、节约能源。
[0009]该设备可最高支持3.0T场强的磁共振系统,可以向下兼容3.0T以下的磁共振系统。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1]附图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本发明由线圈1、框架2、底座3和滚轮4构成,线圈I为圆环形,与3.0T场强的磁共振系统中磁体孔一致,框架2为门形,线圈I通过固定夹5固定在框架2内,框架2安装在底座3上,底座3的底部有四个滚轮4,其中线圈I的底部加工有凹口6,凹口6由一条水平线7和两条侧斜线8形成,凹口 6形状与磁体孔底部的梯形凸起形状相同。
【主权项】
1.一种超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扫描准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线圈、框架、底座和滚轮构成,线圈为圆环形,框架为门形,线圈通过固定夹固定在框架内,框架安装在底座上,底座的底部有四个滚轮,线圈固定在框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线圈的底部加工有凹口,凹口由一条水平线和两条侧斜线形成。
【文档编号】A61B5/055GK105852862SQ201610170938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4日
【发明人】刘心睿, 李善骥, 李蕴潜, 赵刚
【申请人】吉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