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05129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地黄12份、川芎6份、牡蛎10份、胆南星4份、桃核仁15份、天竺黄6份、细草20份。本发明运用:地黄滋补肾阴;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牡蛎平肝潜阳;胆南星清火化痰,熄风定惊;桃核仁破血行瘀;天竺黄清热化痰,凉心定惊;细草宁心安神,祛痰开窍。诸药合用,达到滋阴潜阳,平肝熄风,益气活血,祛瘀通络,祛痰开窍络之功效。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能够安全有效治疗中风。
【专利说明】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
【背景技术】
[0002] 中风又称急性脑血管意外,以偏瘫、失语,甚则突然意识丧失为临床主症。本病起 病急骤,往往在短时间内脑部损害症状达到高峰,如患者幸存,则神经功能恢复缓慢。其中 以动脉硬化性脑梗崇最为常见。中风,中医病名,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 邪)所致,在《伤寒论》名曰中风(亦称桂枝汤证);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脑卒中,卒中等。现 代一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 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并具 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本病发病率高,病残率高,死亡率高,占 我国自然死因的第一、二位。现代医学在本病急性期多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但目前尚无公 认降低颅内压的药物,而在恢复期或后遗症期更乏特效措施。
[0003] 在中医学中,本病又名卒中。《黄帝内经》对中风已有不少记载,当时在认识上以症 状为主,描述为"偏枯"、"仆击"等。
[0004] 病因 ①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的原因中最主要和最常见的。
[0005] ②心脏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风湿性、高血压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有可能产生附壁血栓,当出现心力衰竭或房颤时,促使血栓 脱落,流至脑动脉而发生栓塞。
[0006] ③颅内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 常见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0007] ④某些炎症可侵犯脑膜、脑血管,或单独侵犯脑血管引起脑动脉炎,如化脓性、结 核性、霉菌性炎症和风湿病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病。
[0008] ⑤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 少数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0009] ⑥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
[0010] ⑦各种外伤、中毒、脑瘤、脑肿瘤放射治疗以后等,均可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 管病。
[0011] 另外,气温变化,环境、情绪的改变,过度紧张、疲劳等也是中风的原因。吸烟、过度 饮酒者中风发病率也会大大增加。
[0012] 临床表现 ①头痛:无论是脑出血或脑梗死,头痛非常常见,亦是一个重要的中风症状和信号。
[0013] ②呕吐:一般是伴随头痛一起出现的,也非常常见,其特点是多为喷射状呕吐。如 遇有呕吐咖啡色(酱油样或棕黑色)液体,表示病情非常为重。
[0014] ③眩晕:眩晕还多伴有呕吐或耳鸣,是中风的症状中比较常见的。
[0015] ④一侧肢体和面部的感觉异常。
[0016] ⑤口角流涎(流口水):出现口角斜、流口水或食物从口角流出的现象,要引起足够 的重视。
[0017] ⑥突发的视感障碍:表现为看不见左或右的物体或视觉缺损,也可以表现为一过 性的眼前发黑或眼前突然飞过一只蚊子的感觉。
[0018] ⑦突发的言语不清和吞咽呛咳症状:表现为病人说话不清,吐词困难,喝水或吞咽 时呛咳。
[0019] ⑧意识障碍:变现为神志模糊不清、呼吸不应、打呼噜,严重的可出现深度昏迷。 [0020] 治疗 ①急性期以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效果最好,而在恢复期的治疗中则中医尤其是针灸治 疗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针灸能显著改善瘫痪肢体和语言等功能,提高治愈率,是主要的治 疗方法。
[0021] ②中药治疗以髓入手,全身治疗,使病症开始好转,人体恢复正常生理机能。
[0022] 本发明所涉及药材均可见记载于《中华本草》。

【发明内容】

[0023]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 安全有效治愈中风的目的。
[002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地 黄12份、川芎6份、牡蛎10份、胆南星4份、桃核仁15份、天竺黄6份、细草20份。
[0025]下面结合中药学理论说明本发明有益效果: 发明人认为,中风的病因,通过现代医家的大量实践,已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较为深入 的认识。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中风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体质因素:通过对中风病人 体质调查显示,阴盛阳虚者多见;年龄因素:以5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情志因素:心理因素是 中风的重要诱因;时间气候因素:调查研究发现中风发病多见于春三月,且与气温气压关系 密切,表明外风确能引动内风;饮食劳倦因素。中风病机则可归纳为痰、风、火、瘀、虚。痰:多 因嗜食肥甘厚味,酒食无度,湿滞酿痰,或因劳倦、忧思,脾失健运,津液内停,聚湿成痰,痰 阻经络而发为半身不遂。风:素体阴虚,阳亢化风,或因七情过极,极而生风,内风旋转,气血 随之上冲,可夹痰夹水,络破血溢,致成中风危候。火:多为内生之火,或因将息失宜,或因喜 怒过度,以致心火亢盛,肝阳暴张,气血上逆,心神昏冒,卒发昏仆。虚:或因年迈力衰,肾元 不固,或形体肥胖,气虚于中,或思虑烦劳,气血亏损。虚损不足,是导致中风的根本原因,以 气虚、阴虚最常见。气虚可生痰,又可因气虚运行无力,而血行阻滞;阴虚则可使肝风动越, 心火亢盛,而发生中风之病。瘀:或因气血上逆于脑,络破血出,瘀积不散,或系气滞血不畅 行,气虚运血无力,瘀阻经络、清窍,致肢体器官失养而出现半身不遂,失语诸症。痰、风、火、 虚、瘀,筏疾病演变过程中,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密切关联。临床上常见痰火互结, 风火相煽,瘀痰阻滞等。故治疗则采取滋阴潜阳,平肝熄风,益气活血,祛瘀通络,祛痰开窍。 [0026]本发明运用:地黄滋补肾阴;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牡蛎平肝潜阳; 胆南星清火化痰,熄风定惊;桃核仁破血行瘀;天竺黄清热化痰,凉心定惊;细草宁心安神, 祛痰开窍。诸药合用,达到滋阴潜阳,平肝熄风,益气活血,祛瘀通络,祛痰开窍络之功效。
[0027]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资料 发明人2012年5月-2014年10月间共收集53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 26例。其中治疗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43~69岁,病程1个月~2年;对照组男18例、女8例, 年龄45~68岁间,病程2个月~3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 性。
[0028] 诊断标准 ① 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② 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③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④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0029] 具备两个主症以上,或一个主症两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 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0030]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18~70岁;③依从性好;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 书。
[0031] 排除标准①妊娠、哺乳期妇女;②患有严重心、肺、肝、肾脏疾病患者;③有精神系 统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④发病后经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
[0032] 2、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3制得的胶囊,每日3次。治疗1个月。
[0033] 对照组口服吡拉西坦片,每次1.2g,每日3次。治疗1个月。
[0034]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采用计分法评定: 神志状态:清醒4分,恍惚(思睡、唤醒后能与人言)3分,迷蒙(嗜睡、呼之答不确切)2分, 神昏1分,昏愦(神昏兼脱证)〇分。
[0035]语言表达:正常4分,一般表达、命名不能3分,说话成句而表达不清2分,不能说单 词、词组1分,语言不能或基本不能0分。
[0036] 上肢肩关节:正常4分,上举全而肌力差3分,上举平肩或略过肩2分,上举不到肩1 分,不能动或前后略摆动〇分。
[0037] 上肢指关节:正常4分,手指分别动作有效而肌力差3分,握拳伸指2分,屈指、握不 成拳、不会伸1分,不能动0分。
[0038] 下肢髋关节:正常4分,抬高45度以上3分,不足45度者2分,摆动、能平移1分,不能 动〇分。
[0039]下肢趾关节:正常4分,伸屈自如、力弱3分,伸屈不全2分,略动1分,不会动0分。 [0040]综合功能:生活自理、自由交往4分,基本自理、尚有部分功能不全3分,部分自理、 需人辅助、可行走2分,站立迈步、需人照料1分,卧床0分。
[0041]满分为28分,起点分不超过18分。
[0042] ①痊愈:积分>24分; ② 有效:积分增加超过4分; ③ 无效:积分增加不足4分或反而减少者。
[0043] 3.2治疗统计结果见表1。
[0044] 表1两组疔效比较
可见,本发明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中风,治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46] 实施例1 称取:地黄12克、川芎6克、牡蛎10克、胆南星4克、桃核仁15克、天竺黄6克、细草20克;加 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克,即 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剂。
[0047]用于治疗中风。口服,每日服用一次。
[0048] 实施例2 称取:地黄12克、川芎6克、牡蛎10克、胆南星4克、桃核仁15克、天竺黄6克、细草20克;加 I〇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 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
[0049] 用于治疗中风。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
[0050] 实施例3 称取:地黄12克、川芎6克、牡蛎10克、胆南星4克、桃核仁15克、天竺黄6克、细草20克;加 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 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
[0051] 用于治疗中风。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主权项】
1.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 地黄12份、川芎6份、牡蛎10份、胆南星4份、桃核仁15份、天竺黄6份、细草20份。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取:地黄12 份、川芎6份、牡蛎10份、胆南星4份、桃核仁15份、天竺黄6份、细草20份;加8倍量水,煎煮1.5 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份,即得煎剂;上述份均 是指重量份。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取:地黄12 份、川芎6份、牡蛎10份、胆南星4份、桃核仁15份、天竺黄6份、细草20份;加10倍量水,煎煮2 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散剂;上 述份均是指重量份。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取:地黄12 份、川考6份、牡蛎10份、胆南星4份、桃核仁15份、天竺黄6份、细草20份;加6倍量水,煎煮3 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胶囊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 份。
【文档编号】A61K36/899GK106075161SQ201610661143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8月13日 公开号201610661143.6, CN 106075161 A, CN 106075161A, CN 201610661143, CN-A-106075161, CN106075161 A, CN106075161A, CN201610661143, CN201610661143.6
【发明人】包莉丽
【申请人】包莉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