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置入的胸腔闭式引流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44236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置入的胸腔闭式引流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引流器,具体涉及一种快速置入的胸腔闭式引流器。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的确解决了大量血气胸引流问题,目前仍在很多医院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不少缺憾,如该手术需要作一个2?5cm长的皮肤切口,血管钳深入胸腔内并扩撑肌肉后才能将引流管塞入胸腔,手术创伤相对较大,血管钳有可能损伤胸内重要组织,手术费时较长,引流管易脱落,伤口易漏气,对于张力性气胸易发生皮下气肿。有报道一位熟练的胸外科医生完成此手术约需10分钟,并难以在事故现场、急救车上等处完成;较严重的胸部创伤,多数合并血气胸,严重危及生命,快速有效地施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可以降低胸部创伤的死亡率、胸腔感染率,缩短胸部创伤的恢复时间。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手术的专业性,使非胸外科医师或未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无法完成手术,不利于广大医务人员掌握。目前有多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但都或多或少存在功能方面的缺陷:如引流管易脱出,设备昂贵,操作相对复杂,引导穿刺时沿引导装置漏气或漏液等。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快速置入的胸腔闭式引流器,该引流器可以快速安全的置入胸腔来实现引流胸腔内的气体及液体,不易脱出、漏气及漏液,并且成本低。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快速置入的胸腔闭式引流器包括引导穿刺器及胸腔引流管,引导穿刺器包括套管内芯及穿刺器套管,套管内芯包括第一管道及第一限位件,第一管道的一端为圆锥形结构,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一限位件相连接,穿刺器套管包括第二管道及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配合的第二限位件,第二管道的入口处设有活瓣,第二管道的入口穿过所述第二限位件,在穿刺过程中,第一管道穿过活瓣插入于所述第二管道内;
[0005]所述胸腔引流管包括第三管道、第四管道及第五管道,第三管道入口的侧面开设有若干通孔,第三管道的侧面固定有环形结构的管外气囊,第四管道的入口与管外气囊相连通,第三管道的内部设有管内气囊,第五管道的入口穿过第三管道的出口与所述管内气囊相连通,在置入胸腔引流管时,第三管道的入口穿过活瓣插入于第二管道内。
[0006]所述第四管道的外侧面与第五管道的外侧面分别与第三管道的外侧面及内侧面相连接。
[0007]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圆锥形结构。
[0008]所述第三管道上通孔的数量为2个。
[0009]所述第三管道的直径为35_45cm。
[0010]所述通孔与管外气囊之间的间距为2-4cm。
[0011]所述第三管道的出口与管内气囊之间的间距为2-4cm。
[00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快速置入的胸腔闭式引流器在具体操作时,切块患者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然后通过引导穿刺器插入到患者胸腔内,由于所述第二管道的入口处设有活瓣,从而可以有效的表面气体进入到胸腔或胸腔内的液体流出,插入完成后,通过第五管道给管内气囊充气,然后拔出套管内芯,将胸腔引流管插入到穿刺器套管中,然后通过第四管道给管外气囊充气,再拔出穿刺器套管,即可通过通孔来引流胸腔内的气体及液体,可一次性完成,不易脱落,操作方便,简单,并且成本低,另外通过给管外气囊充气可以防止患者将胸腔引流管拽出,增加胸腔引流管固定的可靠性和方便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胸腔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穿刺器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套管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I为第一管道、2为第五管道、3为第四管道、4为管外气囊、5为通孔、6为第二管道、7为第一限位件、8为第三管道、9为第二限位件、10为活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9]参考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快速置入的胸腔闭式引流器包括引导穿刺器及胸腔引流管,引导穿刺器包括套管内芯及穿刺器套管,套管内芯包括第一管道I及第一限位件7,第一管道I的一端为圆锥形结构,第一管道I的另一端与第一限位件7相连接,穿刺器套管包括第二管道6及与所述第一限位件7相配合的第二限位件9,第二管道6的入口处设有活瓣10,第二管道6的入口穿过所述第二限位件9,在穿刺过程中,第一管道I穿过活瓣10插入于所述第二管道6内;所述胸腔引流管包括第三管道8、第四管道3及第五管道2,第三管道8入口的侧面开设有若干通孔5,第三管道8的侧面固定有环形结构的管外气囊4,第四管道3的入口与管外气囊4相连通,第三管道8的内部设有管内气囊,第五管道2的入口穿过第三管道8的出口与所述管内气囊相连通,在置入胸腔引流管时,第三管道8的入口穿过活瓣10插入于第二管道6内。
[002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四管道3的外侧面与第五管道2的外侧面分别与第三管道8的外侧面及内侧面相连接,第一限位件7为圆锥形结构,第三管道8上通孔5的数量为2个,第三管道8的直径为35-45cm,通孔5与管外气囊4之间的间距为2-4cm,第三管道8的出口与管内气囊之间的间距为2-4cm。
[0021]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0022]先将套管内芯插入到穿刺器管道内,然后将皮肤切开小口,再置入引导穿刺器;通过第五管道2给管内气囊充气,并拔出套管内芯,然后将胸腔引流管穿过活瓣10插入到穿刺器套管6-8cm处,然后通过第四管道3给管外气囊4充气,观察胸腔引流管确定有引流液后取出穿刺器套管,然后将胸腔引流管与引流瓶或引流袋相连通,再抽出管内气囊内的气体,再次确定引流畅通后,然后拔出胸腔引流管直到管外气囊4与胸壁充分接触后将胸腔引流管缝合固定在胸壁上。
【主权项】
1.一种快速置入的胸腔闭式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导穿刺器及胸腔引流管,引导穿刺器包括套管内芯及穿刺器套管,套管内芯包括第一管道(I)及第一限位件(7),第一管道(I)的一端为圆锥形结构,第一管道(I)的另一端与第一限位件(7)相连接,穿刺器套管包括第二管道(6)及与所述第一限位件(7)相配合的第二限位件(9),第二管道(6)的入口处设有活瓣(10),第二管道¢)的入口穿过所述第二限位件(9); 所述胸腔引流管包括第三管道(8)、第四管道(3)及第五管道(2),第三管道(8)入口的侧面开设有若干通孔(5),第三管道(8)的侧面固定有环形结构的管外气囊(4),第四管道(3)的入口与管外气囊(4)相连通,第三管道(8)的内部设有管内气囊,第五管道(2)的入口穿过第三管道(8)的出口与所述管内气囊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置入的胸腔闭式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在置入胸腔引流管时,第三管道(8)的入口穿过活瓣(10)插入于第二管道(6)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置入的胸腔闭式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在穿刺过程中,第一管道(I)穿过活瓣(10)插入于所述第二管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置入的胸腔闭式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道(3)的外侧面与第五管道(2)的外侧面分别与第三管道(8)的外侧面及内侧面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置入的胸腔闭式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7)为圆锥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置入的胸腔闭式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8)上通孔(5)的数量为2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置入的胸腔闭式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8)的直径为35_45c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速置入的胸腔闭式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5)与管外气囊(4)之间的间距为2-4c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速置入的胸腔闭式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8)的出口与管内气囊之间的间距为2-4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置入的胸腔闭式引流器,包括引导穿刺器及胸腔引流管,引导穿刺器包括套管内芯及穿刺器套管,套管内芯包括第一管道及第一限位件,第一管道的一端为圆锥形结构,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一限位件相连接,穿刺器套管包括第二管道及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配合的第二限位件,第二管道的入口处设有活瓣,第二管道的入口穿过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胸腔引流管包括第三管道、第四管道及第五管道,第三管道入口的侧面开设有若干通孔,第三管道的侧面固定有环形结构的管外气囊,第四管道的入口与管外气囊相连通,第三管道的内部设有管内气囊,第五管道的入口与所述管内气囊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引流胸腔内的气体及液体,不易漏气及漏液。
【IPC分类】A61B17-34, A61M25-10
【公开号】CN204351902
【申请号】CN201420505912
【发明人】张广健, 高蕊, 付军科, 陈健, 李新举, 王哲, 张勇, 温小鹏, 吴齐飞, 贾卓奇, 李硕, 李海军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9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