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操控的吸附注射套扎治疗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686372阅读:来源:国知局
吸负压泵3的进气口相通,蓄电池4通过电路部分对吸负压泵3供电。吸负压泵3工作时,通过吸气管6使吸盘8中的内部空腔产生负压,实现对患者痔核或息肉的吸附作用。
[0029]推管5位于吸气管6的外端,并可沿吸气管6朝前运动。推管5的前端与推圈7相固定,后端与推动块10相连接;推圈7位于吸盘8的外围,胶圈29置于吸盘8的外围,在推圈7朝前运动时,可将吸盘8上最前端的胶圈29推下,实现对患者病灶处的套扎作用。
[0030]如图4和图5所示,分别给出了图1中A区域和图2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的驱动机构由推动块10、两导向块12、齿条13和弹簧片34组成,推管5的后端与推动块10相连接,以便推动块10运动的过程中可带动推管5移动。如图7和图8所示,给出了推动块10的结构示意图,两导向块12固定于推动块10的两侧,枪形体I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推动块10相配合的导向槽11,通过导向槽11对导向块12的限位和导向作用,可保证推动块10始终沿推管5的长度方向运动。所示导向块1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上止回齿15,导向槽11的上表面上均匀分布有与上止回齿15相配合的下止回齿18,如图9所示,给出了推动块10与导向槽11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的上止回齿15的竖立面朝后,下止回齿18的竖立面朝前,这样通过上止回齿15与下止回齿18的限位作用,使得推动块10只可朝前运动,而不能朝后运动。
[0031]齿条13固定于推动块10的后方,齿条13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推动齿14,推动齿14的竖立面朝后,倾斜面朝前。弹簧片34通过螺钉36固定于扳机19上,为了便于螺钉36的安装和拆卸,所示的扳机19上开设有沉孔35。扳机19上设置有与限位台,弹簧片34位于限位台的前方,通过限位台的限位作用,使得弹簧片34可向前发生弯曲,而不能向后发生弯曲。齿条13的上方设置有限位块33,以防止齿条13上移。将扳机19由最前端扳动至最后端的过程中,如图5所示,给出了扳机19推动一次胶圈的示意图,通过弹簧片34的上端对推动齿14的驱动,可使推动块10向前运动,进而带动推圈7将吸盘8上的一个胶圈推下。
[0032]如图6所示,给出了图5中的弹簧片34回位时的原理图,松开扳机19后,扳机19在回位弹簧20的作用下,使得弹簧片34具有向后运动的驱使,由于弹簧片34与当前处于扳机19正上方的推动齿14的斜面接触,因此可越过倾斜面,回位至推动齿14竖立面的后侦牝以便再次扳动扳机19时进行下一个胶圈29的套扎。这样,扣动一次扳机19仅套扎一个胶圈29,解决了以往通过控制扳机19的转动角度来控制套扎胶圈数量的弊端,使用更加方便。
[0033]图1和图2中,在吸气管6与吸负压泵3之间还设置有对吸入的患者病灶处的液体进行暂存的存储装置,以避免液体进入吸负压泵3中,影响其正常工作。所示的存储装置由第一储液槽24和备用储液罐28组成,吸气管6与第一储液槽24相通,第一储液槽24通过连通管25与备用储液罐28的上端部位相通,吸负压泵3通过吸气软管9与备用储液罐28的顶部相通。当有少量的液体经吸气管6进入时,第一储液槽24即可实现对其存储;但进入的液体量较大时,由第一储液槽24和体积较大的备用储液罐28同时存储。
[0034]所示枪形体I的前端为电池仓22,用于存放蓄电池4,后端为手柄部,吸负压泵3和电路板2均设置于手柄部的内部空腔中,电路部分设置于电路板2上。枪形体I的前端、推管5的外围设置有多个照明灯27,蓄电池4经电路部分对照明灯27和吸负压泵3进行供电,枪形体I的外壁上设置有电源开关30,通过电源开关30可同时对吸负压泵3和照明灯27的开启和关闭状态进彳丁控制。
[0035]所示枪形体I的外侧面上开设有两个T形固定槽31,注射器底座32可卡入至T形固定槽31中,以实现对注射器的固定。
[0036]本实用新型的易于操控的吸附注射套扎治疗器的使用过程为:
[0037]如需药物治疗,则将注射器安放在注射器底座32上,并将注射器的前端与注射器接头26连接在一起。首先打开电源开关30,照明灯27和吸负压泵3开始工作,将吸盘8前端的开口对准患者的病灶处,在吸负压泵3的吸负压作用下,患者的病灶处被吸入至吸盘8中,此时吸盘8中的针头已伸入至病灶处。然后推动注射器向患者的病灶处注射药物;药物注射完毕后,扣动扳机19,将胶圈29从吸盘8上推下,实现对病人病灶处的套扎。如病人存在多个痔核,更换注射器药物后,通过扣动扳机19依次治疗即可。
【主权项】
1.一种易于操控的吸附注射套扎治疗器,包括枪形体(I)、吸气管(6)、吸盘(8)、推管(5)、推圈(7)、吸负压泵(3)、扳机(19)、蓄电池(4)、电路部分以及驱使推管进行套扎胶圈的驱动机构,吸盘的内部为空腔且前端开口,吸气管的一端与吸盘的内部空腔相通,另一端与吸负压泵的进气口相通;对患者病灶处进行套扎的胶圈(29)设置于吸盘上,推圈位于吸盘的外围,推管位于吸气管的外围,推管的一端与推圈相固定,另一端与驱动结构相连接;蓄电池经电路部分对吸负压泵供电,扳机经驱动机构依次带动推管和推圈完成套扎胶圈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推动块(10)、两导向块(12)、齿条(13)和弹簧片(34),推管与推动块相连接,两导向块固定于推动块的两侧,枪形体的内表面上设置与导向块相配合的导向槽(11);齿条与推动块相固定,齿条上朝向扳机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推动齿(14),弹簧片固定于扳机上,弹簧片的自由端与推动齿相配合,扳机与枪形体之间通过回位弹簧相连接;导向块与导向槽相贴合的表面上设置有上止回齿(15),导向槽上设置有与上止回齿相配合的下止回齿(18);扣动一次扳机的过程中,通过弹簧片对一个推动齿的驱使,可带动推动块、推管、推圈运动推下一个胶圈的行程,松开扳机时,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弹簧片克服当前推动齿的阻挡实现回位,以进行下一次推胶圈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操控的吸附注射套扎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6)与吸负压泵(3)之间设置有存储吸入的患者病灶处所产生的液体物质的存储装置,存储装置包括第一储液槽(24)和备用储液罐(28),吸气管与第一储液槽相连通,第一储液槽通过连通管(25)与备用储液罐的上端部位相连通,吸负压泵经吸气软管与备用储液罐的上端部位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易于操控的吸附注射套扎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枪形体(I)前端推管(5)的外围设置有多个照明灯(27),枪形体的后端为手柄部,前端为存储蓄电池(4)的电池仓(22),蓄电池经电路部分对吸负压泵(3)和照明灯(27)供电;电路部分设置于电路板(2)上,电路板和吸负压泵均设置于手柄部的空腔中;枪形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同时开启或关闭吸负压泵和照明灯的电源开关(30 )。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易于操控的吸附注射套扎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13)上推动齿(14)的数量为4个,吸盘(8)外围胶圈(29)的数目也为4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易于操控的吸附注射套扎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片(34)通过螺钉(36)固定于扳机(19)上,扳机上设置有便于拆卸和安装螺钉的沉孔(35);扳机上设置有对弹簧片进行限位的限位台,通过限位台对弹簧片的限位作用,使得扳机向后扳动的过程中不可发生弯曲,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扳机朝前运动时可发生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易于操控的吸附注射套扎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块(10)上方的两侧均设置有凸台(16),两凸台之间为吸气管(6)穿过的凹槽(17),推管(5)的末端设置有与凸台相配合的定位块(23)。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易于操控的吸附注射套扎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13 )上方的枪形体(I)上设置有防止其上移的限位块(33 )。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易于操控的吸附注射套扎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枪形体(I)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注射器底座(32)的T形固定槽(3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易于操控的吸附注射套扎治疗器,包括枪形体、吸气管、吸盘、推管、推圈、吸负压泵、扳机、蓄电池、电路部分和驱动机构,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推动块、两导向块、齿条和弹簧片,推管与推动块相连接,两导向块固定于推动块的两侧,枪形体的内表面上设置与导向块相配合的导向槽;弹簧片固定于扳机上,弹簧片与推动齿相配合,扳机与枪形体之间通过回位弹簧相连接;导向块上设置有上止回齿,导向槽上设置有与上止回齿相配合的下止回齿。本实用新型的治疗器,扣动一次扳机仅可推下一个胶圈,套扎几个胶圈扣动几次扳机,避免了以往通过控制扳机转动角度来控制推胶圈数量的弊端,使用更加方便,解决了以往推下的套扎胶圈数量不易控制的弊端。
【IPC分类】A61M5-00, A61M27-00, A61B17-12
【公开号】CN204394605
【申请号】CN201520023735
【发明人】丁建华, 李金顺, 李源宏, 李洪湘
【申请人】李洪湘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