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8660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术后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术后护理床。
【背景技术】
[0002]患者在做完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基本生活不能自理,即患者不能自己进食、不能大小便等,并且长时间卧床不利于术后恢复。为了方便患者进食以及进行侧身等生活活动,现有的护理床在床架上设置铰接的床板,通过驱动床架两侧的铰接的床板使患者进行侧身,这种对床架进行改造的成本高、驱动机构复杂,因而整个护理床的成本高,护理成本相应增加,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再者,上述通过床板的翻转使患者强行侧身的缺点在于,床板的硬支撑对患者身体进行强行翻转,其舒适度差并且不能柔性支撑患者的身体,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对患者进行柔性支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的术后护理床。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术后护理床包括床架,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床架的前部设有头部凹进区、两侧部设有侧部凹进区,头部凹进区内装有由柔性塑料布制成的头部气囊,侧部凹进区内装有由柔性塑料布制成的侧部气囊,床架上装有为所述气囊充气的气泵,所述头部气囊的中部设有对称且纵向设置的两道头部间隔条,头部间隔条将头部气囊内腔分隔为两侧部的头部侧挡气腔和中部的枕部气腔,侧部气囊内装有纵向设置的侧部间隔条,侧部间隔条将侧部气囊的内腔间隔为侧挡气腔和自外侧向内高度逐渐变低的翻身气腔。
[0005]头部气囊的底部两侧分别装有滑动连接在头部凹进区且可沿床架横向滑移的支撑板,床架上装有两支撑板相向和背向滑移的头部宽度调整动力装置。
[0006]头部宽度调整动力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前部的头部调整轴,两支撑板上分别装有横向设置的头部齿条,两根头部齿条的齿纹面上下相对设置,头部调整轴上装有同时与两头部齿条啮合的头部驱动齿轮。
[0007]侧部气囊的底部装有滑动连接在侧部凹进区且可沿床架横向滑移的侧部支撑板,床架上装有两侧部支撑板相向和背向滑移的侧部宽度调整动力装置。
[0008]侧部宽度调整动力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后部的侧部调整轴,两侧部支撑板上分别装有横向设置的侧部齿条,两根侧部齿条的齿纹面上下相对设置,侧部调整轴上装有同时与两侧部齿条啮合的侧部驱动齿轮。
[0009]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气泵为各个气囊的腔室进行充气,充气后头部气囊的枕部气腔形成患者可以枕靠的枕头,两侧部的头部侧挡气腔上的头部气囊形成对患者头部两侧部的枕靠,并且需要翻身时,通过对一侧的翻身气腔进行充气,侧部气囊会对患者进行侧部顶起,便于患者进行翻身,对侧部气囊的侧挡气腔进行充气,使之形成柔和的床挡,防止患者从床上滑落。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上述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该护理床可以对患者的翻身以及头部进行柔性支撑,舒适性高,并且可对患者进行头部以及侧部的限位,从而有效避免患者从床上滑落,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俯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沿图2中A-A线剖视的示意图;
[0014]图4是沿图2中B-B线剖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该术后护理床包括床架1,为了方便描述,以床架的床头部为其前部,床头到床尾的方向为该床架的纵向,床上设置的床垫以及铺设的床单等未在图中示出,其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床架I的前部设有头部凹进区、两侧部对应设有侧部凹进区,头部凹进区内装有由柔性塑料布制成的头部气囊2,侧部凹进区内装有由柔性塑料布制成的侧部气囊3,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头部气囊2以及侧部气囊3在充气后不再乱窜动,床单等铺设可放置在气囊上面,床架I上装有为所述气囊充气的气泵4,头部气囊2的中部设有对称且纵向设置的两道头部间隔条5,头部间隔条5将头部气囊2内腔分隔为两侧部的头部侧挡气腔21和中部的枕部气腔22,侧部气囊3内装有纵向设置的侧部间隔条6,侧部间隔条6将侧部气囊3的内腔间隔为侧挡气腔31和自外侧向内高度逐渐变低的翻身气腔32,上述头部气囊2上设有分别与头部侧挡气腔21和枕部气腔22上连通的进气管,上述侧部气囊3上分别设有与侧挡气腔31和翻身气腔32连通的进气管,上述进气管通过管路与气泵连接,上述进气管以及管路未在图中示出,其具体的连接结构以及通过在管路上设置阀门的结构为现有技术。
[0016]如图2和图3所示,头部气囊2的底部两侧分别装有滑动连接在头部凹进区且可沿床架I横向滑移的支撑板7,该支撑板7可连接在位于头部侧挡气腔21的下方的头部气囊2底面上,支撑板7呈条状且可采用热合或粘结的方式连接,床架I上装有两支撑板7相向和背向滑移的头部宽度调整动力装置,头部宽度调整动力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I前部的头部调整轴9,两支撑板7上分别装有横向设置的头部齿条10,两根头部齿条10的齿纹面上下相对设置,头部调整轴9上装有同时与两头部齿条10啮合的头部驱动齿轮11,当患者头部的大小不同或者头部手术后设有固定装置需要较大或较小空间时,可通过旋拧头部调整轴9,使两支撑板7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从而调整头部气囊2的枕部气腔22的大小,从而适应患者的头部,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上述头部调整轴9的转动可采用人工转动,也可以采用电机驱动转动的结构。
[0017]如图2和图4所示,侧部气囊3的底部装有滑动连接在侧部凹进区且可沿床架I横向滑移的侧部支撑板8,该侧部支撑板8可设置在侧部气囊3的中部,侧部支撑板7连接在侧部气囊3的底面上且横向延伸,侧部支撑板8可采用热合或粘结的方式连接,床架I上装有两侧部支撑板8相向和背向滑移的侧部宽度调整动力装置,侧部宽度调整动力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I后部的侧部调整轴12,两侧部支撑板8上分别装有横向设置的侧部齿条13,两根侧部齿条13的齿纹面上下相对设置,侧部调整轴12上装有同时与两侧部齿条13啮合的侧部驱动齿轮14,当患者躯干部位的大小不同或者躯干部位手术后需要较大或较小空间时,可通过旋拧侧部调整轴12,使侧部支撑板8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从而两个侧部气囊3靠近或远离,从而适应患者的躯干部,便于患者翻身以及其他活动,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0018]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领域人员来说,基于本实用新型上具体结构的等同变化以及部件替换皆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术后护理床,包括床架(I),其特征是:所述床架(I)的前部设有头部凹进区、两侧部设有侧部凹进区,头部凹进区内装有由柔性塑料布制成的头部气囊(2),侧部凹进区内装有由柔性塑料布制成的侧部气囊(3),床架(I)上装有为所述气囊充气的气泵(4),所述头部气囊(2)的中部设有对称且纵向设置的两道头部间隔条(5),头部间隔条(5)将头部气囊(2)内腔分隔为两侧部的头部侧挡气腔(21)和中部的枕部气腔(22),侧部气囊(3)内装有纵向设置的侧部间隔条(6),侧部间隔条(6)将侧部气囊(3)的内腔间隔为侧挡气腔(31)和自外侧向内高度逐渐变低的翻身气腔(32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护理床,其特征是:所述头部气囊(2)的底部两侧分别装有滑动连接在头部凹进区且可沿床架(I)横向滑移的支撑板(7),床架(I)上装有两支撑板(7)相向和背向滑移的头部宽度调整动力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术后护理床,其特征是:所述头部宽度调整动力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I)前部的头部调整轴(9),两支撑板(7)上分别装有横向设置的头部齿条(10),两根头部齿条(10)的齿纹面上下相对设置,头部调整轴(9)上装有同时与两头部齿条(10)啮合的头部驱动齿轮(1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术后护理床,其特征是:所述侧部气囊(3)的底部装有滑动连接在侧部凹进区且可沿床架(I)横向滑移的侧部支撑板(8),床架(I)上装有两侧部支撑板(8)相向和背向滑移的侧部宽度调整动力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术后护理床,其特征是:所述侧部宽度调整动力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I)后部的侧部调整轴(12),两侧部支撑板(8)上分别装有横向设置的侧部齿条(13),两根侧部齿条(13)的齿纹面上下相对设置,侧部调整轴(12)上装有同时与两侧部齿条(13)啮合的侧部驱动齿轮(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术后护理床,其包括床架,床架的前部设有头部凹进区、两侧部设有侧部凹进区,头部凹进区内装有由柔性塑料布制成的头部气囊,侧部凹进区内装有由柔性塑料布制成的侧部气囊,床架上装有为所述气囊充气的气泵,所述头部气囊的中部设有对称且纵向设置的两道头部间隔条,头部间隔条将头部气囊内腔分隔为两侧部的头部侧挡气腔和中部的枕部气腔,侧部气囊内装有纵向设置的侧部间隔条,侧部间隔条将侧部气囊的内腔间隔为侧挡气腔和自外侧向内高度逐渐变低的翻身气腔。该护理床可以对患者的翻身以及头部进行柔性支撑,舒适性高,并且可对患者进行头部以及侧部的限位,从而有效避免患者从床上滑落,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IPC分类】A61G7-00, A47C21-08, A61G7-057
【公开号】CN204394842
【申请号】CN201520030109
【发明人】王昕
【申请人】王昕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