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设备的外罩及其显示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19634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设备的外罩及其显示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疗设备的外罩及其显示灯。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各种医疗设备(如CT、PET, MRI等)的外罩上通常采用LED灯带作为显示灯,以借助该显示灯的灯光变化指示扫描进程,以便患者能够及时了解扫描情况。
[0003]通常,灯带是由灯珠和芯片焊接而成的若干独立单元依次焊连而成的;安装时,可以在医疗设备的外罩上开设一个开放式浅槽,构成安装灯带的灯槽,然后将灯带直接粘在灯槽的下表面或侧壁上,最后在灯槽上盖合塑料灯罩,或者在灯槽内嵌入透明或半透明的软体材料,以便将灯带封装在灯槽内。
[0004]但是,上述灯带安装在灯槽内之后,如有组成灯带的各个灯珠之间具有间隙,且灯罩等仅起到封装作用,故安装完成后,所显示的状态为光点明显、光线明暗相间的灯光。在借助显示灯的灯光变化指示扫描进程时,需要显示灯在灯光连续移动的控制模式下工作,此时的灯点呈跳跃式前进,不仅指示效果欠佳,且在长时间观看时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通过制作特殊材料的灯罩甚至定制特殊结构的LED灯带,以达到匀光效果,但上述方法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制造难度和成本,且可实施性不尚O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从结构和材料两方面着手,设计了一款效果好、制造成本低的匀光效果显示装置^fLED点光源转换成柔和、均匀的、连续的面光源,使其与精致的外观设计达到和谐统一,更好地烘托高端机器的整体造型效果。
[0007]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医疗设备的外罩及其显示灯,以便在提高匀光效果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设备的外罩及其显示灯,其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匀光效果。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灯,用于医疗设备的外罩,包括灯槽和固定安装在所述灯槽内的灯带,所述灯带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灯珠,所述灯槽设置在所述外罩上,还包括显示条,所述灯槽仅在与所述灯带呈预定距离处设有一开口,所述显示条安装在所述开口处。
[0010]本实用新型的显示灯,仅在与灯带呈预定距离处设置有开口,当与灯带呈预定距离时,灯带上的各个灯珠所发出的光线相互混合,形成匀质的散射光源,从而将各个灯珠构成的点光源转化为面光源,然后通过显示条予以显示,达到呈现均匀光效的目的。
[0011]可选地,还包括采用透光材料制成的压条,所述灯带粘结在所述灯槽的内壁上,所述压条压紧在所述显示条与所述灯带之间。
[0012]可选地,所述灯带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灯珠,所述压条呈波纹状设置,且以其波峰或者波谷抵压在两相邻的所述灯珠之间。
[0013]可选地,所述开口的口径为11?15mm ;和/或所述预定距离为15?20mm。
[0014]可选地,所述灯槽呈U型设置,且具有盖板,所述灯带固定在所述灯槽的一侧内壁,所述盖板由所述灯槽的一侧向另一侧延伸所述预定距离,以便将所述灯槽的开口端部分封闭;所述灯槽的另一侧壁与所述盖板共同形成所述开口。
[0015]可选地,所述盖板具有卡接部,以便所述显示条卡固在所述开口内;所述显示条通过定位件与所述灯槽固连。
[0016]可选地,所述灯槽呈U型设置,所述灯带安装在所述灯槽的底面,所述灯槽的开口端构成所述开口。
[00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医疗设备的外罩,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灯。
[0018]可选地,所述灯槽呈环带状设置,且沿所述医疗设备的周向环绕,以便患者在扫描过程中及时准确地了解扫描进程。
[0019]可选地,所述外罩为CT设备、MRI设备、PET设备、PET-CT设备或者X线设备的外罩。
[0020]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医疗设备的外罩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灯,故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灯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医疗设备的外罩,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医疗设备的外罩一种设置方式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所示外罩中显示灯的局部剖视图;
[0023]图3为图2所不显不灯的组装分解不意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显示灯的灯带一种设置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显示灯的灯槽一种设置方式的局部结构立体图;
[0026]图6为图5所示灯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显示灯安装在外罩上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图7所示显示灯中压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8 中:
[0030]外罩1、灯槽2、开口 21、盖板22、卡接部221、灯带3、灯珠31、芯片32、显示条4、压条5、倒角51、定位孔6、自攻螺钉7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是一种医疗设备的外罩及其显示灯,其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匀光效果。
[003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3]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医疗设备的外罩一种设置方式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4]诚如【背景技术】所述,CT、PET、MRI等医疗设备的外罩I上通常具有显示灯,以借助该显示灯的灯光变化指示扫描进程,以便患者能够及时了解扫描情况;同时,显示灯还可以对外罩I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以CT机为例,如图1所示,显示灯可以环绕CT机探测器的周向设置,例如,可以在外罩I上设置环带状的灯槽2,然后沿医疗设备的周向环绕,以形成环形灯效。
[0035]现有技术中,显示灯所采用的灯带3由若干灯珠31依次连接而成,若干灯珠31构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点光源,使得显示灯显示出光点明显、光线明暗相间的灯光,给照明和扫描进程的指示均带来了不便。
[003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医疗设备的外罩I中,对显示灯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利用光的散射原理对光线进行处理,其结构简单,且能够实现匀光效果。
[0037]请进一步参考图2-4,本实用新型的显示灯可以包括灯槽2和固定在灯槽2内的灯带3,灯带3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灯珠31 ;灯槽2可以设置在医疗设备的外罩I上,或者说可以在外罩I上加工形成所述灯槽2,然后将灯带3等结构安装在灯槽2上。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显示灯还包括显示条4,灯槽2仅设有一个开口 21,且该开口 21设置在与灯带3呈预定距离的位置,显示条4安装在开口 21处,如图2和图3所示。
[0038]本实用新型的灯带3实际上包括若干灯珠31,各灯珠31之间具有间距,形成若干间隔设置的点光源,如图4所示;每个灯珠31均具有一定的发射角,相邻灯珠31之间具有一定间距,根据光的散射原理,两相邻灯珠31的光线在发射一定距离后会相互混合,形成均匀的融光,即在光线发射一定距离后,多个光线相互叠加呈现面光源,如图4所示。
[0039]详细地,灯带3可以由若干单元依次连接而成,各单元均由灯珠31和芯片32焊接组成;每个单元的灯珠31均具有一定的发射角,且相邻单元的灯珠31之间具有一定间距,故相邻单元的灯珠31所发射的光线在一定发射距离后会相互混合,使得灯带3在大于等于该发射距离后的光线呈现为均匀的面光源。
[0040]如图4所示,可以选择5V、105mW、5050型50颗/米的LED灯带3为例,灯珠31间距可以为20mm,光发射角可以为120度,灯槽2的透光宽度(即显示条4的宽度)可以为llmm-12mm,实际测定相邻灯珠31的光线在发射距离L = 15mm以后的融合效果较好,该区域即为混光区A,其光线均匀连续显示,而发射距离L小于15mm的区域构成不混光区B,即该区域的光线明暗相间。实践中,可以根据需要,截取A区域的一部分予以显示,而将B区域完全遮挡,以保证灯带3所显示的光环匀质、点光源完全被遮蔽。
[0041]本实用新型利用上述原理,在灯槽2上与灯带3呈预定距离的位置设置开口 21,并在该开口 21上安装显示条4,所述预定距离大于等于光线形成混光所需的最小发射距离;通过上述结构,灯槽2形成一个半封闭状槽体,进而将灯带3的不混光区域遮挡,仅将混光区域通过开口 21处的显示条4予以显示,从而呈现出连续均匀的光线。
[0042]可见,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灯带3所发出光线的选择性显示,与现有技术中采用特殊结构的灯罩相比,本实用新型仅需设置开口 21与灯带3的位置,其结构简单,加工成本较低;更为重要的是,其完全将不混光的光线遮挡,匀光效果突出。
[0043]进一步,由于灯带3所显示的光线均匀需要一定的融光空间,故需要对灯槽2的结构进行相应处理。请参考图5和图6,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灯槽2可以设置呈U型,则U型结构的两侧边构成灯槽2的两侧壁,可以将灯带3固定设置在灯槽2的一侧内壁上,如图2和图3所示;还可以在灯槽2的开口端设置盖板22,如图5和图6所示,盖板22可以由灯槽2的一侧向另一侧延伸预定距离,从而将灯槽2的开口端部分封闭,当盖板22盖合在灯槽2的开口端后,灯槽2的另一侧壁与盖板22之间形成的间隙构成本文中所述的开口 21,用于安装显示条4,进而组装形成图2和图3中所示的显示灯。
[0044]采用上述结构时,由于灯带3安装在灯槽2的一侧壁,其发射光线处于灯槽2的宽度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