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口腔医疗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59118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口腔医疗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
【背景技术】
[0002]当患者患有口腔疾病,如咽喉炎和扁桃体炎等疾病时,需要对患者口腔及咽部进行检查和治疗;需要用到开口器,然而现在这些开口器大多都是结构单一,调换起来比较麻烦;将口腔打开并撑住通常使用的工具是开口器或开口钳,这些工具都是由多个部件组成,结构复杂,操作麻烦,定位和固定不好,不具备保护牙齿的功能;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检查时只是依靠医生的观察,没有形成准确的图像和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的进展供医生进一步分析、判读和改变治疗方案;医生给患者用药时需要换药,这样容易药液受到细菌和灰尘的污染,且药物容易出现挥发和变质的问题,影响药效和医疗安全。
[0003]现有口腔医疗用具中不能同时具备开口、检测和治疗的功能,对患者的检查和治疗存在需要多次更换医疗器具,治疗起来繁琐,耗时费力,增加负担和不便操作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口腔医疗器具不能同时具备开口、检测和治疗的功能,对患者的检查和治疗存在需要多次更换医疗器具,治疗起来繁琐,耗时费力,增加负担和不便操作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多功能口腔医疗器具。
[0005]一种多功能口腔医疗器具包括药勺、滤网、微型摄像装置、LED灯、护齿板、弹性撑架、橡皮圈、出药管、电磁阀、壳体、软塞、控制器、红外传感器、容器、锥形配药器、伸缩杆、存储卡、开关、手持杆、电池和输药管;
[0006]所述的药勺的底部设有滤网,微型摄像装置设置在药勺的顶端;弹性撑架的前端分别设有护齿板,护齿板的前部设有LED灯;弹性撑架的两臂之间套有橡皮圈,弹性撑架的底部连接输药管;
[0007]所述的输药管的一端与药勺相连通,输药管的另一端与出药管的一端相连通;出药管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出药管的另一端通过软塞与容器相连通;锥形配药器设置在容器的内部;所述的电磁阀设置在出药管上;红外传感器固定在壳体的底端,红外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电磁阀相连接;
[0008]所述的伸缩杆的一端与输药管相连接,另一端与手持杆相连接;存储卡、电池和开关设置在手持杆的上侧;开关与微型摄像装置连接。
[0009]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原理和优点:
[0010]一、本实用新型将药勺送入患者口中,通过弹性撑架的两臂之间套有橡皮圈调节弹性撑架的张开角度,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开口 ;护齿板上裹有硅胶保护层,能更好的对患者的牙齿进行保护;护齿板的前部设有LED灯提供照明便于医生进行观察,记录患者口腔内病灶处图像时,手持杆上的开关可以控制微型摄像装置把图像清晰地记录在存储卡上面;需要给患者用药时,可以利用控制器和红外传感器控制容器和锥形配药器内的药液流出;药液通过出药管和输药管流入到药勺中;通过药勺底部的滤网和滤网上的吸药棉到达患者的病灶;
[0011]二、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生理盐水或者辅助的药物放入容器中,把主治的药物置于锥形配药器内,混合后的药物通过出药管和输药管流入到药勺中;颗粒或丸状的药物在生理水的作用下分解,给予患者使用;
[0012]三、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成本低廉,节省给药时间,可以使药物快速见效;
[0013]四、本实用新型利用红外传感器控制容器控制药液流出,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卫生的特点;
[0014]五、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开口,检测和治疗的功能,对患者的检查和治疗不需要更换医疗器具,治疗起来简单,方便,操作容易。
[0015]本实用新型可获得一种多功能口腔医疗器具。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口腔医疗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是一种多功能口腔医疗器具包括药勺1、滤网2、微型摄像装置3、LED灯4、护齿板5、弹性撑架6、橡皮圈7、出药管8、电磁阀9、壳体10、软塞11、控制器12、红外传感器13、容器14、锥形配药器15、伸缩杆16、存储卡17、开关18、手持杆19、电池20和输药管21 ;
[0018]所述的药勺I的底部设有滤网2,微型摄像装置3设置在药勺I的顶端;弹性撑架6的前端分别设有护齿板5,护齿板5的前部设有LED灯4 ;弹性撑架6的两臂之间套有橡皮圈7,弹性撑架6的底部连接输药管21 ;
[0019]所述的输药管21的一端与药勺I相连通,输药管21的另一端与出药管8的一端相连通;出药管8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出药管8的另一端通过软塞11与容器14相连通;锥形配药器15设置在容器14的内部;所述的电磁阀9设置在出药管8上;红外传感器13固定在壳体10的底端,红外传感器13通过控制器12与电磁阀9相连接;
[0020]所述的伸缩杆16的一端与输药管21相连接,另一端与手持杆19相连接;存储卡17、电池20和开关18设置在手持杆19的上侧;开关18与微型摄像装置3连接。
[0021]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口腔医疗器具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I为药勺,2为滤网,3为微型摄像装置,4为LED灯,5为护齿板,6为弹性撑架,7为橡皮圈,8为出药管,9为电磁阀,10为壳体,11为软塞,12为控制器,13为红外传感器,14为容器,15为锥形配药器,16为伸缩杆,17为存储卡,18为开关,19为手持杆,20为电池,21为输药管。
[0022]本实施方式的使用方法、原理和优点:
[0023]一、本实施方式将药勺I送入患者口中,通过弹性撑架6的两臂之间套有橡皮圈7调节弹性撑架6的张开角度,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开口 ;护齿板5上裹有硅胶保护层,能更好的对患者的牙齿进行保护;护齿板5的前部设有LED灯4提供照明便于医生进行观察,记录患者口腔内病灶处图像时,手持杆19上的开关18可以控制微型摄像装置3把图像清晰地记录在存储卡17上面;需要给患者用药时,可以利用控制器12和红外传感器13控制容器14和锥形配药器15内的药液流出;药液通过出药管8和输药管21流入到药勺I中;通过药勺I底部的滤网2和滤网2上的吸药棉到达患者的病灶;
[0024]二、使用本实施方式时,将生理盐水或者辅助的药物放入容器14中,把主治的药物置于锥形配药器15内,混合后的药物通过出药管8和输药管21流入到药勺I中;颗粒或丸状的药物在生理水的作用下分解,给予患者使用;
[0025]三、本实施方式制作简单,成本低廉,节省给药时间,可以使药物快速见效;
[0026]四、本实施方式利用红外传感器13控制容器14控制药液流出,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卫生的特点;
[0027]五、本实施方式同时具备开口,检测和治疗的功能,对患者的检查和治疗不需要更换医疗器具,治疗起来简单,方便,操作容易。
[0028]本实施方式可获得一种多功能口腔医疗器具。
[0029]【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所述的滤网2上设有吸药棉。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30]【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的不同点是:所述的护齿板5上裹有硅胶保护层。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0031]【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的不同点是:所述的输药管21的管体穿过弹性撑架6“U”形弯的底部并与其滑动连接。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相同。
【主权项】
1.一种多功能口腔医疗器具,其特征在于一种多功能口腔医疗器具包括药勺(1)、滤网(2)、微型摄像装置(3)、LED灯(4)、护齿板(5)、弹性撑架(6)、橡皮圈(7)、出药管(8)、电磁阀(9)、壳体(10)、软塞(11)、控制器(12)、红外传感器(13)、容器(14)、锥形配药器(15)、伸缩杆(16)、存储卡(17)、开关(18)、手持杆(19)、电池(20)和输药管(21); 所述的药勺(I)的底部设有滤网(2),微型摄像装置(3)设置在药勺(I)的顶端;弹性撑架(6)的前端分别设有护齿板(5),护齿板(5)的前部设有LED灯(4);弹性撑架(6)的两臂之间套有橡皮圈(7),弹性撑架¢)的底部连接输药管(21); 所述的输药管(21)的一端与药勺(I)相连通,输药管(21)的另一端与出药管(8)的一端相连通;出药管⑶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出药管⑶的另一端通过软塞(11)与容器(14)相连通;锥形配药器(15)设置在容器(14)的内部;所述的电磁阀(9)设置在出药管⑶上;红外传感器(13)固定在壳体(10)的底端,红外传感器(13)通过控制器(12)与电磁阀(9)相连接; 所述的伸缩杆(16)的一端与输药管(21)相连接,另一端与手持杆(19)相连接;存储卡(17)、电池(20)和开关(18)设置在手持杆(19)的上侧;开关(18)与微型摄像装置(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口腔医疗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网(2)上设有吸药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口腔医疗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齿板(5)上裹有硅胶保护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口腔医疗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药管(21)的管体穿过弹性撑架¢) “U”形弯的底部并与其滑动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口腔医疗器具,它涉及一种医疗器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口腔医疗器具不能同时具备开口,检测和治疗的功能,对患者的检查和治疗存在需要多次更换医疗器具,治疗起来繁琐,耗时费力,增加负担和不便操作的问题。包括药勺、滤网、微型摄像装置、LED灯、护齿板、弹性撑架、橡皮圈、出药管、电磁阀、壳体、软塞、控制器、红外传感器、容器、锥形配药器、伸缩杆、存储卡、开关、手持杆、电池和输药管。本实用新型可获得一种多功能口腔医疗器具。
【IPC分类】A61B1-04, A61B1-24, A61C19-06
【公开号】CN204468024
【申请号】CN201520133223
【发明人】成夙, 张佳, 冯俊星, 李瑞敏
【申请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3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