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固定下胫腓分离的接骨板及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66820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固定下胫腓分离的接骨板及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固定下胫腓分离的接骨板及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踝部骨折为临床常见病,当同时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时,则常常需要手术进行固定,目前的外踝解剖接骨板可以对外踝和腓骨下段骨折达到良好的固定。由于腓骨位于胫骨的偏后方,所以在行下胫腓螺钉固定时,螺钉的方向必须是右外后向前内,所以要求螺钉孔的位置偏后侧,而现有的接骨板上没有设置专门用于固定下胫腓的螺钉孔,或者螺钉孔的位置并不偏后,因此当需要对下胫腓进行加压固定时,临床医生只能通过螺钉孔斜行拧入螺钉。由于螺钉的方向必须是由外后向前内,所以螺钉多与接骨板螺钉孔不匹配,这增加了手术难度,而且由于无法拧入直径较大的螺钉,所以术后容易出现螺钉断裂。临床上为了防止出现螺钉断裂,医生建议术后三个月左右需再次手术,将该螺钉取出。另外,由于较细的螺钉无法对下胫腓进行有效的加压,所以下胫腓分离往往不能完全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制造方便且便于拧入螺钉、可防止螺钉断裂的便于固定下胫腓分离的接骨板。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固定下胫腓分离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接骨板本体,所述接骨板本体呈解剖型,所述接骨板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腓骨固定板、下胫腓固定板和外踝固定板,所述下胫腓固定板的后端突出于腓骨固定板的后端和外踝固定板的后端,所述腓骨固定板与腓骨的解剖形态相适配,所述外踝固定板与外踝的解剖形态相适配,所述下胫腓固定板与下胫腓的解剖形态相适配,所述腓骨固定板上开有腓骨固定孔,所述外踝固定板上开有外踝固定孔,所述下胫腓固定板的后部开有下胫腓固定孔,所述下胫腓固定孔为向前侧倾斜的斜孔。
[0005]上述的一种便于固定下胫腓分离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胫腓固定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0006]上述的一种便于固定下胫腓分离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胫腓固定孔的横截面形状为长圆形。
[0007]上述的一种便于固定下胫腓分离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胫腓固定孔的数量为两个。
[000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固定方便、固定可靠且使用成本低的便于固定下胫腓分离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腓骨固定螺钉、下胫腓固定件、外踝固定螺钉和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接骨板,所述腓骨固定螺钉与腓骨固定孔配合,所述外踝固定螺钉与外踝固定孔配合,所述下胫腓固定件与下胫腓固定孔配合。
[0009]上述的一种便于固定下胫腓分离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胫腓固定件为螺钉。
[0010]上述的一种便于固定下胫腓分离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胫腓固定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长圆形。
[0011]上述的一种便于固定下胫腓分离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胫腓固定件由连接绳、第一限位板和第一螺纹卡扣组成,所述第一限位板与连接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螺纹卡扣设置在连接绳的另一端,所述连接绳为钢缆或钢丝;所述下胫腓固定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0012]上述的一种便于固定下胫腓分离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胫腓固定件由第一钢丝绳、第一限位件和第二螺纹卡扣组成,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上开有两个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两端对折后分别穿过两个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螺纹卡扣设置在第一钢丝绳的端头;所述下胫腓固定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0013]上述的一种便于固定下胫腓分离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胫腓固定件由第二钢丝绳和第二限位件组成,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上开有两个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两端对折后分别穿过两个第二限位孔;所述下胫腓固定孔的数量为两个。
[00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际使用时操作方便。
[0016]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胫腓固定板的偏后侧开设下胫腓固定孔,并将下胫腓固定孔设计为向前侧倾斜的斜孔,这样便于拧入螺钉,将下胫腓固定板的后侧增宽,可以设计更大的下胫腓螺钉孔,允许拧入直径更大的螺钉,使得固定更牢靠,加压作用更明显,而且可降低螺钉断裂的发生率。
[0017]3、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操作方便、固定可靠,当使用钢丝或钢缆固定时,可以对下胫腓分离进行更好的加压,又可明显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0018]4、本实用新型的接骨板为解剖型,与腓骨远端以及外踝的结构相适应,同时由于该接骨板将下胫腓固定板的后侧增宽,所以可以将下胫腓螺钉孔设计在下胫腓固定板的偏后方,而且允许设计直径更大的螺钉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既可以使得手术操作更简单,而且加压固定更牢靠。
[0019]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接骨板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骨板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接骨板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下胫腓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下胫腓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第五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第五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下胫腓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I一外踝固定板;1-1一外踝固定孔; 1-2—外踝固定螺钉;
[0033]2—腓骨固定板;2-1 —腓骨固定孔; 2-2—腓骨固定螺钉;
[0034]3一下腔腓固定板;3_1—下腔腓固定孔;3_2—下腔腓固定件;
[0035]3-211—连接绳;3-212—第一限位板;3-213—第一螺纹卡扣;
[0036]3-221—第一钢丝绳; 3-2221—第一板体; 3-2222—第一限位孔;
[0037]3-223—第二螺纹卡扣;3-231—第二钢丝绳;3-2321—第二板体;
[0038]3-2322—第二限位孔;4一外踩;5—腔骨;
[0039]6—腓骨。
【具体实施方式】
[0040]实施例1
[0041]如图1所示的一种便于固定下胫腓分离的接骨板,包括接骨板本体,所述接骨板本体呈解剖型,所述接骨板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腓骨固定板2、下胫腓固定板3和外踝固定板1,所述下胫腓固定板3的后端突出于腓骨固定板2的后端和外踝固定板I的后端,所述腓骨固定板2与腓骨的解剖形态相适配,所述外踝固定板I与外踝的解剖形态相适配,所述下胫腓固定板3与下胫腓的解剖形态相适配,所述腓骨固定板2上开有腓骨固定孔2-1,所述外踝固定板I上开有外踝固定孔1-1,所述下胫腓固定板3的后部开有下胫腓固定孔3-1,所述下胫腓固定孔3-1为向前侧倾斜的斜孔。
[0042]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胫腓固定孔3-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0043]实施例2
[0044]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下胫腓固定孔3-1的横截面形状为长圆形。
[0045]本实施例中,其余部分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46]实施例3
[0047]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下胫腓固定孔3-1的数量为两个。
[0048]本实施例中,其余部分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49]实施例4
[0050]如图4所示的一种便于固定下胫腓分离的固定装置,包括腓骨固定螺钉2-2、下胫腓固定件3-2、外踝固定螺钉1-2和所述的接骨板,所述腓骨固定螺钉2-2与腓骨固定孔
2-1配合,所述外踝固定螺钉1-2与外踝固定孔1-1配合,所述下胫腓固定件3-2与下胫腓固定孔3-1配合。
[0051]本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