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康复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85659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动康复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运动康复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在医院、医疗中心等的保健室中大多都设有各种各样的康复设备,手臂和腿部患有疾病的患者在医生的治疗后可通过康复设备进行康复训练,但康复设备的数量有限,病人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且康复设备的使用需要费用,对于家庭条件较差的患者来说负担很大,另一方面,出院后再回医院进行康复训练也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运动康复设备,能用于四肢的运动和康复,适用于家庭或小型诊疗场所等。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运动康复设备,包括承重底板、第一康复训练面、第二康复训练面、一对传动轮、多个底部支撑脚、四根侧立柱、一对手握柱、顶部支承框、系腰安全带、一对弹力拉索、一对手拉环、多个按摩凸起部及多个重力感应器;所述的多个底部支撑脚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承重底板的底部,所述的一对传动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承重底板的前端及后端;所述的第一康复训练面与所述的第二康复训练面连接成环形结构,所述的第一康复训练面及第二康复训练面分别通过所述的一对传动轮套设在所述的承重底板的上端面及下端面上;所述的四根侧立柱分别垂直设置在所述的承重底板上,位于所述的承重底板的边缘处,所述的一对手握柱分别水平设置在所述的承重底板的两侧边缘,所述的手握柱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的四根侧立柱的中部;所述的顶部支承框呈“口”字形结构,所述的顶部支承框连接在所述的四根侧立柱的顶端,位于所述的承重底板的正上方;所述的系腰安全带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的顶部支承框上,所述的一对弹力拉索的上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的顶部支承框的前端两侦牝所述的一对弹力拉索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的一对手拉环对应连接,所述的一对手拉环位于所述的一对手握柱的上方;所述的多个按摩凸起部均匀铺设在所述的第一康复训练面上,所述的按摩凸起部呈半球状凸起,所述的多个重力感应器分别嵌入设置在所述的多个按摩凸起部内;所述的多个重力感应器分别嵌入安装在所述的第二康复训练面内,且所述的重力感应器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康复训练面的上端面齐平。
[0006]上述的运动康复设备,其中,所述的顶部支承框内间隔设有多根顶部拉杆,所述的顶部拉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承重底板的长度方向垂直。
[0007]上述的运动康复设备,其中,所述的顶部拉杆上同轴套置防滑套,所述的防滑套上设有防滑纹或防滑凸起。
[0008]上述的运动康复设备,其中,所述的系腰安全带的上端连接有滑动套,所述的滑动套同轴套置在所述的顶部支承框上。
[0009]上述的运动康复设备,其中,所述的一对手握柱上分别连接有防护网,所述的防护网的下端与所述的承重底板的两侧端连接。
[0010]本实用新型可进行手部和腿部的康复运动,康复运动时的四肢用力情况可实时监控,能有效避免康复运动时的二次受伤的情况发生,安全性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运动康复设备的侧视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运动康复设备的第一康复训练面的俯视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运动康复设备的第二康复训练面的俯视图。
[001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运动康复设备的顶部支承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0016]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3所示,一种运动康复设备,包括承重底板1、第一康复训练面2、第二康复训练面3、一对传动轮4、多个底部支撑脚5、四根侧立柱6、一对手握柱7、顶部支承框8、系腰安全带9、一对弹力拉索10、一对手拉环11、多个按摩凸起部12及多个重力感应器13 ;所述的多个底部支撑脚5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承重底板I的底部,所述的一对传动轮4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承重底板I的前端及后端;所述的第一康复训练面2与所述的第二康复训练面3连接成环形结构,所述的第一康复训练面2及第二康复训练面3分别通过所述的一对传动轮4套设在所述的承重底板I的上端面及下端面上;所述的四根侧立柱6分别垂直设置在所述的承重底板I上,位于所述的承重底板I的边缘处,所述的一对手握柱7分别水平设置在所述的承重底板I的两侧边缘,所述的手握柱7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的四根侧立柱6的中部;所述的顶部支承框8呈“ 口”字形结构,所述的顶部支承框8连接在所述的四根侧立柱6的顶端,位于所述的承重底板I的正上方;所述的系腰安全带9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的顶部支承框8上,所述的一对弹力拉索10的上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的顶部支承框8的前端两侧,所述的一对弹力拉索10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的一对手拉环11对应连接,所述的一对手拉环11位于所述的一对手握柱7的上方;所述的多个按摩凸起部12均匀铺设在所述的第一康复训练面2上,所述的按摩凸起部12呈半球状凸起,所述的多个重力感应器13分别嵌入设置在所述的多个按摩凸起部12内;所述的多个重力感应器13分别嵌入安装在所述的第二康复训练面3内,且所述的重力感应器13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康复训练面3的上端面齐平。
[0017]所述的顶部支承框8内间隔设有多根顶部拉杆14,所述的顶部拉杆1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承重底板I的长度方向垂直,可在行走训练时手抓顶部拉杆14以保持身体平衡,也可用于臂力的训练。
[0018]所述的顶部拉杆14上同轴套置防滑套15,所述的防滑套15上设有防滑纹或防滑凸起,可用于防止打滑。
[0019]所述的系腰安全带9的上端连接有滑动套16,所述的滑动套16同轴套置在所述的顶部支承框8上,通过滑动套16,系腰安全带9可随患者的前后走动而移动,便于患者的移动。
[0020]所述的一对手握柱7上分别连接有防护网17,所述的防护网17的下端与所述的承重底板I的两侧端连接,可用于在病人摔倒时提供防护,防止病人直接摔到地上而再次受伤。
[0021]病人可通过本实用新型进行腿部的康复训练,在进行腿部的康复训练时,可通过传动轮4选择第一康复训练面2或第二康复训练面3或两者的结合,第一康复训练面2上的按摩凸起部12可对脚底的按摩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重力感应器13可感应患者脚踩下的重力,以便及时了解到患者的腿部用力情况,在腿部康复训练时,手部可握紧手握柱7或顶部拉杆14,同时通过系腰安全带9来进一步确保患者的安全。在进行手部的康复训练时,手握手拉环11,拉伸弹力拉索10起到运动康复的作用。
[00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进行手部和腿部的康复运动,康复运动时的四肢用力情况可实时监控,能有效避免康复运动时的二次受伤的情况发生,安全性高,成本低。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运动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底板、第一康复训练面、第二康复训练面、一对传动轮、多个底部支撑脚、四根侧立柱、一对手握柱、顶部支承框、系腰安全带、一对弹力拉索、一对手拉环、多个按摩凸起部及多个重力感应器;所述的多个底部支撑脚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承重底板的底部,所述的一对传动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承重底板的前端及后端;所述的第一康复训练面与所述的第二康复训练面连接成环形结构,所述的第一康复训练面及第二康复训练面分别通过所述的一对传动轮套设在所述的承重底板的上端面及下端面上;所述的四根侧立柱分别垂直设置在所述的承重底板上,位于所述的承重底板的边缘处,所述的一对手握柱分别水平设置在所述的承重底板的两侧边缘,所述的手握柱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的四根侧立柱的中部;所述的顶部支承框呈“ 口 ”字形结构,所述的顶部支承框连接在所述的四根侧立柱的顶端,位于所述的承重底板的正上方;所述的系腰安全带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的顶部支承框上,所述的一对弹力拉索的上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的顶部支承框的前端两侧,所述的一对弹力拉索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的一对手拉环对应连接,所述的一对手拉环位于所述的一对手握柱的上方;所述的多个按摩凸起部均匀铺设在所述的第一康复训练面上,所述的按摩凸起部呈半球状凸起,所述的多个重力感应器分别嵌入设置在所述的多个按摩凸起部内;所述的多个重力感应器分别嵌入安装在所述的第二康复训练面内,且所述的重力感应器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康复训练面的上端面齐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支承框内间隔设有多根顶部拉杆,所述的顶部拉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承重底板的长度方向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拉杆上同轴套置防滑套,所述的防滑套上设有防滑纹或防滑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腰安全带的上端连接有滑动套,所述的滑动套同轴套置在所述的顶部支承框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手握柱上分别连接有防护网,所述的防护网的下端与所述的承重底板的两侧端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运动康复设备,包括承重底板、第一康复训练面、第二康复训练面、传动轮、底部支撑脚、四根侧立柱、手握柱、顶部支承框、系腰安全带、弹力拉索、手拉环、按摩凸起部及重力感应器;底部支撑脚设在承重底板底部,第一康复训练面及第二康复训练面通过传动轮套设在承重底板上;侧立柱设在承重底板上,手握柱设在承重底板两侧,顶部支承框连在四根侧立柱顶端,系腰安全带连在顶部支承框上,弹力拉索连顶部支承框及手拉环,按摩凸起部铺在第一康复训练面上,重力感应器嵌在按摩凸起部及第二康复训练面内。本实用新型可进行手部和腿部的康复运动,康复运动时的四肢用力情况可实时监控,能有效避免康复运动时的二次受伤的情况发生。
【IPC分类】A61H15/00, A61H1/00
【公开号】CN204636906
【申请号】CN201520323186
【发明人】石颖
【申请人】石颖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