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吸氧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5697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吸氧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吸氧管。
【背景技术】
[0002]心血管内科的病人通常需要吸氧来辅助治疗,吸氧能够纠正缺氧组织缺氧状态,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代谢,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鼻塞和鼻导管吸氧法是常用的吸氧方法之一,现有的吸氧管管径一致,不能提高氧气的流速;同时氧气在流道内容易产生涡流,可能会对患者的呼吸道造成一定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末端增加流速并消除涡流的心血管内科用吸氧管。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吸氧管,包括输氧管和鼻塞,所述输氧管的前端与锥形管连接,所述输氧管与锥形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气筛网,所述气筛网上布满筛孔,所述锥形管的前端通过导气管与所述鼻塞连接,所述输氧管通过锥形管和导气管连通形成气流道,所述导气管内径向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朝向鼻塞方向的导流片,所述鼻塞的中部设置有与气流道连通的输氧通道,所述鼻塞的外周表面设置有若干通透孔。
[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输氧通道的前端设置有滤网。
[0007]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技术手段而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心血管内科用吸氧管,通过设置锥形管能够使氧气的流速在末端增加,通过在输氧管末端设置气筛网能够使氧气保持层流模式,导流片的设置进一步避免了涡流的产生,从而在提高氧流速度的同时避免了对患者呼吸道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心血管内科用吸氧管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1-输氧管,2-气筛网,3-筛孔,4-气室,5-锥形管,6-导气管,7-气流道,8-支撑板,9-导流片,10-鼻塞,11-通透孔,12-输氧通道,13-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1]本实用新型的心血管内科用吸氧管如图1所示,包括输氧管I和鼻塞10,输氧管I的前端与锥形管5连接,输氧管I与锥形管5的连接处设置有气筛网2,气筛网2上布满筛孔3,锥形管5的前端通过导气管6与鼻塞10连接,输氧管I通过锥形管5和导气管6连通,输氧管1、锥形管5和导气管6依次连通形成气流道7,锥形管5的横截面积从后向前逐渐减小,锥形管5内形成流速增大的气室4,导气管6内径向设置有支撑板8,支撑板8上设置有若干朝向鼻塞10方向的导流片9,鼻塞10的中部设置有与气流道7连通的输氧通道12,鼻塞10的外周表面设置有若干通透孔11。作为优选,输氧通道12的前端设置有滤网13。
[0012]本实用新型的心血管内科用吸氧管,通过设置锥形管5能够使氧气的流速在末端增加,通过在输氧管I末端设置气筛网2能够使氧气保持层流模式,导流片9的设置进一步避免了涡流的产生,减少吸气涡流能够降低气道阻力,减少做功和氧耗,促进氧气的弥散。从而该心血管内科用吸氧管在提高氧流速度的同时避免了对患者呼吸道的损伤。
[001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吸氧管,包括输氧管和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氧管的前端与锥形管连接,所述输氧管与锥形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气筛网,所述气筛网上布满筛孔,所述锥形管的前端通过导气管与所述鼻塞连接,所述输氧管通过锥形管和导气管连通形成气流道,所述导气管内径向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朝向鼻塞方向的导流片,所述鼻塞的中部设置有与气流道连通的输氧通道,所述鼻塞的外周表面设置有若干通透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血管内科用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氧通道的前端设置有滤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吸氧管,包括输氧管和鼻塞,所述输氧管的前端与锥形管连接,所述输氧管与锥形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气筛网,所述气筛网上布满筛孔,所述锥形管的前端通过导气管与所述鼻塞连接,所述输氧管通过锥形管和导气管连通形成气流道,所述导气管内径向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朝向鼻塞方向的导流片,所述鼻塞的中部设置有与气流道连通的输氧通道,所述鼻塞的外周表面设置有若干通透孔。本实用新型的心血管内科用吸氧管,在提高氧流速度的同时能够避免对患者呼吸道的损伤。
【IPC分类】A61M16/00
【公开号】CN204709564
【申请号】CN201520312912
【发明人】马林
【申请人】马林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