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引流管固定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46288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胸腔引流管固定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设施,尤其涉及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器。
【背景技术】
[0002]在病人进行开胸手术后,通常需要在术侧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来对病人胸腔内的渗血渗液及残余积气进行引流,以达到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和促进病情恢复的效果。传统放置胸管的方法为垂直胸壁置入法,并用手术丝线缝扎固定于体表;此法固定的胸管不稳定,且挤压上位肋间神经,常随病人呼吸运动造成胸管与壁层胸膜及肺脏来回摩擦导致剧烈疼痛,影响病人恢复。经改进现常采用斜行胸管置入法,胸管经胸壁斜行置入胸腔内,能增强固定效果,减轻挤压肋间神经和刺激胸膜、肺脏及膈肌,减轻术后疼痛。胸腔引流管在使用时需要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病人体表,以避免因引流管松动或滑落导致危险情况的发生。但是,由于传统丝线缝扎固定的弊端和目前引流管固定装置的结构是针对垂直置入的胸管进行设计的,所以,其在减轻手术后疼痛及固定效果方面存在不足。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引流管刺激胸膜、肺脏及膈肌而能减轻开胸术后疼痛,保持斜形插入胸腔的引流管斜行状态的胸腔引流管固定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种胸腔引流管固定器,其中包括:固定座,其特点在于:固定座上安装有固定管,固定座与固定管为固定连接,固定管与固定座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固定管与固定座之间的夹角内固定连接有支撑固定板,固定管上端为伸缩软管,伸缩软管外侧连接有收缩扣。
[0006]根据所述的胸腔引流管固定器,其特点在于:所述固定管与固定座之间的夹角为45度。
[0007]根据所述的胸腔引流管固定器,其特点在于:所述固定座的底部带有一层黏贴层。
[000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固定管与固定座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可根据需要旋转固定器找到合适的位置以斜行固定胸腔引流管,可有效避免垂直固定引流管造成的挤压肋间神经和术后由于咳嗽、体位变换时胸腔内引流管摆动对胸膜、肺脏及隔肌刺激而造成的疼痛,使引流过程更加顺利,促进病情恢复。而且固定安全牢靠,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0011]附图中
[0012]1、固定座;2、收缩扣;3、支撑固定板;4、固定管;5、黏贴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4]—种胸腔引流管固定器,如图1、图2所示,其中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I上安装有固定管4,固定座I与固定管4为固定连接,固定管4与固定座I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固定管4与固定座I之间的夹角内固定连接有支撑固定板3,固定管4上端为伸缩软管,伸缩软管外侧连接有收缩扣2。
[00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管4与固定座I之间的夹角为45度。
[00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I的底部带有一层黏贴层5。
[0017]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固定管与固定座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可根据需要旋转固定器找到合适的位置以斜行固定胸腔引流管,可有效避免垂直固定引流管造成的挤压肋间神经和术后由于咳嗽、体位变换时胸腔内引流管摆动对胸膜、肺脏及隔肌刺激而造成的疼痛,使引流过程更加顺利,促进病情恢复。而且固定安全牢靠,操作简便。
[0018]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器,其中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固定座(I)上安装有固定管(4),固定座⑴与固定管⑷为固定连接,固定管⑷与固定座⑴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固定管(4)与固定座(I)之间的夹角内固定连接有支撑固定板(3),固定管(4)上端为伸缩软管,伸缩软管外侧连接有收缩扣(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引流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4)与固定座(I)之间的夹角为45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引流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I)的底部带有一层黏贴层(5)。
【专利摘要】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器,其中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上安装有固定管,固定座与固定管为固定连接,固定管与固定座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固定管与固定座之间的夹角内固定连接有支撑固定板,固定管上端为伸缩软管,伸缩软管外侧连接有收缩扣。所述固定管与固定座之间的夹角为45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固定管与固定座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可根据需要旋转固定器找到合适体位将引流管插入到人体内,有效避免了引流管在垂直进入人体时造成的引流管碰触内脏所带来的疼痛,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使引流过程更加顺利。
【IPC分类】A61M25/02
【公开号】CN204815296
【申请号】CN201520485325
【发明人】李蕴, 蒋毅
【申请人】蒋毅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6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