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体温计的收纳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70576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外体温计的收纳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温度传感器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体温计的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红外体温计是一种通过红外线来进行体温测量的电子设备,其测量的体温不仅精确,而且所需的测量时间很短(一般为几秒钟)。红外体温计在测量体温时需要用到耳套,来防止不同用户的交叉感染。耳套又称为保护套,是一种保护膜,其通过耳套支架(又名保护套支架)安装在红外体温计的耳嘴上。
[0003]目前,对于红外体温计的收纳,常见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0004]—、不配置收纳盒。用户买回去后,拆了外包装,红外体温计就没有收纳盒进行保护,这不仅不方便用户的携带,而且在每次用完后因没有收纳盒的保护,红外体温计也极容易受损,比如摔坏等。
[0005]二、配置有收纳盒,用于收纳红外体温计。而与红外体温计配套使用的保护套被收纳在单独的保护套盒中,因此,每次携带时要同时携带收纳盒和保护套盒,不仅不方便,而且容易造成保护套盒里的保护套的丢失。
[0006]三、配置有收纳盒,用于收纳红外体温计和保护套。但由于保护套需通过耳套支架安装在红外体温计的耳嘴上,因此,每次携带时还需要携带一个耳套支架,十分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7]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红外体温计的收纳装置,不仅可以收纳红外体温计和保护套,还兼具有保护套支架的功能。
[0008]本申请提供的红外体温计的收纳装置,包括:
[0009]第一收纳体,所述第一收纳体向上的端面开口 ;
[0010]第二收纳体,所述第二收纳体向下的端面开口,所述第二收纳体内设置有保护套支架,所述保护套支架为中空柱体或锥体结构,且一端设置于第二收纳体向上的端面,所述保护套支架放置有一保护套托盘;所述第二收纳体放置于第一收纳体内;
[0011 ] 上盖,与所述第一收纳体配合使用,将第一收纳体开口的端面进行封闭。
[0012]较优地,所述第一收纳体向下的端面朝内设置有保护挡体。
[0013]较优地,所述保护挡体为柱体或去顶锥体。
[0014]较优地,所述第一收纳体沿周身的内侧面设有凸肋条,所述第二收纳体向下的端面边沿设置有与凸肋条配合使用的凹边。
[0015]较优地,所述第一收纳体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上盖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
[0016]或者,
[0017]所述第一收纳体设置有若干卡扣,所述上盖设置有与所述卡适配且数量相等的卡钩;
[0018]或者,
[0019]所述第一收纳体与所述上盖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收纳体设置有一卡扣,所述上盖设置有与所述卡适配的卡钩。
[0020]较优地,所述上盖朝内的一面设有若干凸点。
[0021]较优地,所述第一收纳体和第二收纳体均为圆柱形。
[0022]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0023]依上述实施的红外体温计的收纳装置,保护套收纳于第一收纳体内,保护套支架和保护挡体,都起到对保护套进行限位的作用,使被收纳的保护套不会随意晃动;将一个保护套放置于所述保护套托盘上,将红外体温计的探头向下插入保护套托盘和保护套支架,完成保护套的安装;红外体温计的探头向下插入保护套托盘和保护套支架,再将上盖盖住第一收纳体,完成红外体温计的收纳;因此,依上述实施的红外体温计的收纳装置,不仅可以收纳红外体温计和保护套,还兼具有保护套支架的功能,使红外体温计的携带和使用便得很方便。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收纳装置的一种分离式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收纳装置的一种组装式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收纳装置的另一种组装式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收纳装置已收纳红外体温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请参照图1?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红外体温计的收纳装置(以下简称收纳装置),其包括第一收纳体10、第二收纳体20和上盖30,下面具体说明。
[0030]第一收纳体10向上的端面开口,因此其具有一个开放的收纳空间。在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第一收纳体10为圆柱形。第一收纳体的一个用途是收纳保护套40,在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为了被收纳的保护套40不会随意晃动,第一收纳体10向下的端面还朝内设置有一个保护挡体11,保护挡体11可以为柱体或去顶锥体等形状。
[0031]第二收纳体20向下的端面开口,因此其也具有一个开放的收纳空间。第二收纳体20内设置有保护套支架21,保护套支架21为中空柱体或锥体结构,且一端设置于第二收纳体20向上的端面,保护套支架21放置有一个保护套托盘23,该保护套托盘21可与保护套40外形一致,以便放置并固定一个保护套40。第二收纳体20放置于第一收纳体10内,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第一收纳体10为圆柱形时,第二收纳体20也为圆柱形。在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第一收纳体10沿周身的内侧面设有竖直的凸肋条12,第二收纳体20向下的端面边沿设置有与凸肋条12配合使用的凹边22,这样当第二收纳体20向下放入第一收纳体10时,旋转一下,使凹边22与凸肋条12卡合。
[0032]上盖30与第一收纳体10配合使用,将第一收纳体10开口的端面进行封闭。上盖30与第一收纳体10有多种配合方式,以下试举几种。
[0033]第一种,第一收纳体10设置有外螺纹,上盖30设置有与上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这样就可以把上盖30旋转拧紧于第一收纳体10上。
[0034]第二种,第一收纳体10设置有若干卡扣,上盖30设置有与上述卡适配且数量相等的卡钩,把上盖盖在第一收纳体10上后,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