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用输液泵电源线固定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81511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用输液泵电源线固定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用输液栗电源线固定圈。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输液栗在临床上使用广泛。输液栗是控制输液滴数或输液流速,保证药物能够速度均匀,药量准确并且安全地进入病人体内发挥作用的一种仪器,常用于需要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药量的情况。输液栗备用期间,通常的做法是将电源线绕成圈放在输液栗固定柄上,因没有适度固定,输液栗移动时,电源线经常散落在地上,存在损坏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既能起到固定作用,使用又方便的实用输液栗电源线固定圈。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实用输液栗电源线固定圈,包括第一固定圈本体和第二固定圈本体,所述第一固定圈本体和第二固定圈本体上均设有开口,第一固定圈本体的直径小于第二固定圈本体的直径,第一固定圈本体的外壁中部和第二固定圈本体的外壁中部连接;第一固定圈本体的内壁和第二固定圈本体的内壁均设有黏胶层。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圈本体的开口两端可通过设于第一固定圈本体的内壁的黏胶层实现粘连;第二固定圈本体的开口两端可通过设于第二固定圈本体的内壁的黏胶层实现粘连。
[0007]通过调节第一固定圈本体开口两端相粘连部位的多少,可实现第一固定圈本体的圈体大小可调。通过调节第二固定圈本体开口两端相粘连部位的多少,亦可实现第二固定圈本体的圈体大小可调。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圈本体的外壁中部和第二固定圈本体的外壁中部连接的方式为缝接或粘接。
[0009]进一步,所述缝接是指,第一固定圈本体的外壁中部和第二固定圈本体的外壁中部通过缝合线实现第一固定圈本体和第二固定圈本体的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圈本体的外壁中部和第二固定圈本体的外壁中部连接的方式还可为扣接。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圈本体的外壁中部设有定位扣,第二固定圈本体的外壁开有与定位扣相适配的扣接孔,第一固定圈本体的外壁和第二固定圈本体的外壁通过定位扣、扣接孔实现扣接。
[0012]使用时,先将第一固定圈本体固定在输液栗所在的输液杆上,通过调节第一固定圈本体开口两端相粘连部位的多少,可使第一固定圈本体的圈体大小与输液杆的横截面周长相适配。再将输液栗的电源线绕成线圈固定在第二固定圈本体的圈体中,通过调节第二固定圈本体开口两端相粘连部位的多少,可使绕成线圈后的电源线整体牢固地被束缚在第二固定圈本体的圈体中。
[001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使用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输液栗的电源线的牢固固定,使用方便,有利于避免电源线散落损坏,以利于延长电源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示实用输液栗电源线固定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所示实用输液栗电源线固定圈AA剖视图;
[0016]图3为图1所示实用输液栗电源线固定圈BB剖视图;
[0017]图4为实施例3所示外壁设有定位扣的第一固定圈本体的侧视图;
[0018]图5为实施例3所示外壁设有扣接孔的第二固定圈本体的侧视图。
[0019]图中:1--第一固定圈本体;2--第二固定圈本体;3--第一固定圈本体上的开口 ;4 第二固定圈本体上的开口 ;5 第一固定圈本体内壁的黏I父层;6 第二固定圈本体内壁的黏I父层;7 定位扣;8 扣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1]实施例1:
[0022]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实用输液栗电源线固定圈,包括第一固定圈本体I和第二固定圈本体2,所述第一固定圈本体I上设有开口 3,第二固定圈本体2上设有开口 4,第一固定圈本体I的直径小于第二固定圈本体2的直径,第一固定圈本体I的外壁中部和第二固定圈本体2的外壁中部连接;第一固定圈本体I的内壁设有黏胶层5,第二固定圈本体2的内壁设有黏胶层6。
[0023]所述第一固定圈本体I的开口 3两端可通过设于第一固定圈本体I的内壁的黏胶层5实现粘连;第二固定圈本体2的开口两端可通过设于第二固定圈本体2的内壁的黏胶层6实现粘连。
[0024]通过调节第一固定圈本体I开口 3两端相粘连部位的多少,可实现第一固定圈本体I的圈体大小可调。通过调节第二固定圈本体2开口 4两端相粘连部位的多少,亦可实现第二固定圈本体2的的圈体大小可调。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圈本体I的外壁中部和第二固定圈本体2的外壁中部连接的方式为缝接。
[0026]所述缝接是指,第一固定圈本体I的外壁中部和第二固定圈本体2的外壁中部通过缝合线实现两者连接。
[0027]使用时,先将第一固定圈本体I固定在输液栗(图中未示出)所在的输液杆(图中未示出)上,通过调节第一固定圈本体I开口 3两端相粘连部位的多少,可使第一固定圈本体I的圈体大小与输液杆(图中未示出)的横截面周长相适配。再将输液栗(图中未示出)的电源线(图中未示出)绕成线圈后固定在第二固定圈本体2的圈体中,通过调节第二固定圈本体2开口 4两端相粘连部位的多少,可使绕成线圈后的电源线整体牢固地被束缚在第二固定圈本体2的圈体中。
[0028]实施例2:
[002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0030]所述第一固定圈本体I的外壁中部和第二固定圈2本体的外壁中部连接的方式为粘接。
[0031]其余同实施例1。
[0032]实施例3:
[003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0034]参照图4和图5,所述第一固定圈本体I的外壁中部和第二固定圈本体2的外壁中部连接的方式为扣接。
[0035]所述第一固定圈本体I的外壁中部设有定位扣7,第二固定圈本体2的外壁开有与定位扣7相适配的扣接孔8,第一固定圈本体I的外壁和第二固定圈本体2的外壁通过定位扣7、扣接孔8实现扣接。
[0036]其余同实施例1。
[003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介绍。所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实用输液栗电源线固定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圈本体和第二固定圈本体,所述第一固定圈本体和第二固定圈本体上均设有开口,第一固定圈本体的直径小于第二固定圈本体的直径,第一固定圈本体的外壁中部和第二固定圈本体的外壁中部连接;第一固定圈本体的内壁和第二固定圈本体的内壁均设有黏胶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用输液栗电源线固定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圈本体的开口两端通过设于第一固定圈本体的内壁的黏胶层实现粘连;第二固定圈本体的开口两端通过设于第二固定圈本体的内壁的黏胶层实现粘连。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实用输液栗电源线固定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圈本体的外壁中部和第二固定圈本体的外壁中部连接的方式为缝接或粘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用输液栗电源线固定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缝接是指,第一固定圈本体的外壁中部和第二固定圈本体的外壁中部通过缝合线实现第一固定圈本体和第二固定圈本体的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实用输液栗电源线固定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圈本体的外壁中部和第二固定圈本体的外壁中部连接的方式为扣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用输液栗电源线固定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圈本体的外壁中部设有定位扣,第二固定圈本体的外壁开有与定位扣相适配的扣接孔,第一固定圈本体的外壁和第二固定圈本体的外壁通过定位扣、扣接孔实现扣接。
【专利摘要】一种实用输液泵电源线固定圈,包括第一固定圈本体和第二固定圈本体,所述第一固定圈本体和第二固定圈本体上均设有开口,第一固定圈本体的直径小于第二固定圈本体的直径,第一固定圈本体的外壁中部和第二固定圈本体的外壁中部连接;第一固定圈本体的内壁和第二固定圈本体的内壁均设有黏胶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使用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输液泵的电源线的牢固固定,使用方便,有利于避免电源线散落损坏,以利于延长电源线使用寿命。
【IPC分类】H02G3/02, A61M5/142
【公开号】CN204890804
【申请号】CN201520621244
【发明人】林小平, 李洁
【申请人】林小平, 湖南省肿瘤医院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