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泵加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6067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泵加温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医疗输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泵加温器。



背景技术:

根据临床调研,除了特殊病房外,不少医院科室病房还不能给患者一个恒温舒适的住院治疗的环境,医用泵在输送低温储存的药液、营养液或者输血时,容易引起患者不适,四肢发冷、疼痛、麻木、寒颤、严重时出现血管痉挛、腹泻和延长治疗的诸多不利反应甚至带来严重并发症。

目前临床上只有带加温功能的输液泵,没有涉及其它医用泵产品。带加温功能的输液泵大部分都只在蠕动泵处进行简单的加温,然而从泵体到患者输液管路还有一段距离,热量出现损失,达不到预期临床效果;在临床上也有从输液末端加温的输液泵,这种加温效果差,加温时间长,体积大,同时不能与医用泵合为一体,在临床上不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泵加温器,其避免热量损失和加温滞后的风险,并且加温时间短,操作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医用泵加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温装置、温度控制器,所述加温装置通过联接接口与所述温度控制器连接,所述加温管套设在输液管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温度控制器通过联接接口与医用泵连接,所述温度控制器内置和/或外置于医用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加温装置包括加温管、温度传感器和电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加温管沿着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圆形状开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加温管包括导热层和包裹导热层的保温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热层设置有若干半弧形的加温物质安装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加温物质安装槽设置有加温物质,所述加温物质采用加温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加温管上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加温管的前端或中间或者尾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加温管的前端或中间或者尾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温度传感器至少设置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泵加温器,通过专用的医用泵联接接口与医用泵合为一体,采用温度控制器控制两路温度传感器,根据临床需要,医护人员可自动设置加温温度值,实时监测从泵体末端到患者输入端之间管路的温度。在结构设计上从泵体末端到患者输入端之间管路封闭式加温,避免热量损失和加温滞后的风险。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易于生产和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加温管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加温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医用泵加温器,当温度控制器2外置于医用泵,包括加温装置1和温度控制器2,所述温度控制器2通过联接接口4与医用泵3连接,所述加温管11套设在输液管上,所述加温装置1通过联接接口4与所述温度控制器2连接,通过联接接口4与医用泵5合为一体,采用温度控制器2控制两路温度传感器,根据临床需要,医护人员可自动设置加温温度值,并在医用泵液晶显示屏上实时显示出来,实时监测从泵体末端到患者之间管路的温度。

参考图3,所述加温装置1包括加温管11、温度传感器12和电源13。进一步参考图4,所述加温管11是沿着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圆形状开口,所述加温管11套设在输液管上。所述加温管11包括导热层111和包裹导热层的保温层112。所述导热层111设置有若干半弧形的加温物质安装槽113。所述加温物质安装槽113设置有加温物质,所述加温物质采用加温膜。所述加温管11上设置有固定装置3,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加温管的前端或中间或者尾部,用于固定加温管和确保输液器不脱离人体。所述温度传感器12设置在加温管11的前端或中间或者尾部,用于固定加温管和确保输液器不脱离人体。所述温度传感器12至少设置一个。加温管12沿着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圆形状开口,加温管的长度不限,把输液管完全裹住,做到全方位加温,泵体末端到患者输入端之间管路全封闭式加温,避免热量损失。

进一步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一种医用泵3加温器,当温度控制器2内置于医用泵5,包括加温装置1和温度控制器2,所述加温装置1和温度控制器2分别通过联接接口4与医用泵3连接,通过联接接口4与医用泵5合为一体,采用温度控制器2控制两路温度传感器,根据临床需要,医护人员可自动设置加温温度值,实时监测从泵体末端到患者输入端之间管路的温度,当温度达到所设温度值时,温度控制器自动停止加温进入保温状态,当检测到温度低于所设温度值时,温度控制器又自动启动加温。所述加温装置1通过联接接口4与医用泵5连接。结构和工作原理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基本一样,这里不做赘述。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安装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易于生产和推广使用。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