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管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6053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管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液管路。



背景技术:

传统输液器设有外露的输液穿刺针以穿刺入输液容器内将容器内液体排进输液器,护理人员在更换输液时需手持外露的输液穿刺针操作,容易误伤。

输液穿刺针因表面光滑,附着力低,在插入输液容器时,如因输液器和输液器上附件过多、过重,容易滑脱,形成医疗隐患;同时,因为穿刺针需部份暴露在外界空气中,容易被污染,被污染的穿刺针再穿刺入下一瓶输液时,会导致药液受污染。

现行输液穿刺针基本上设有中空管道以方便药液导流,但设有中空管道的输液穿刺针的生产成本较高,且所需穿刺力较大,更重要的是其会带来更多的穿刺碎屑。

护理人员在巡查输液情况时需抬头观察输液容器情况,也需平视观察滴斗情况,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

现有上下组件式结构的流量设定式输液调节器因为涉及到上下两个密封面,在制作密封垫时难度很高,过软,调节阻力很大;过硬又会出现漏水或渗水。

有将调速凹槽与液体流进槽或液体流出槽设置在固定底座,因其能将密封面由双面优化为单面,明显降低密封垫的制作工艺,但设计在制作固定底座模具时需要在同一平面上设置了两条同一圆心并且高加工要求的凹槽,导致加工难度明显增大。

加工工艺的复杂和难度的增加,导致模具、注塑等成本增高,从而导致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也导致产品合格率低,难以临床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免滑脱及避免操作时刺伤的输液管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输液管路,包括设有上输液连接器和下输液连接器的输液导管;上输液连接器的外表面为钝性结构;下输液连接器的外表面为钝性结构;上输液连接器上设有中空腔体和悬置于中空腔体内的滴液器,上输液连接器上还设有连通外设输液容器排液口的输液管路进液口;滴液器上设有带导流槽和/或者中空通道的输液穿刺器和带中空管道的液滴管;液滴管上设有液滴管滴液口,液滴管滴液口与输液管路进液口连通;上输液连接器向上延伸设有环绕输液穿刺器的上护缘,上护缘的上缘高度大于或等于输液穿刺器最高点高度;输液管路上设有流速调节器;

所述流速调节器设有固定底座,固定底座上方固定有可动的流速调节板,固定底座下方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固定底座和流速调节板之间设有密封垫,固定底座上设有分别与进液口和出液口相连通的进液孔和出液孔,进液孔和出液孔中至少一个设有与之相连通的不同孔径调速凹槽,调速凹槽与密封垫上设置的连接通道连通。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输液导管采用输液软管。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输液软管至少设有一段。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外设输液容器为输液瓶、输液袋。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外配输液装置为输液针、留置针。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输液管路上设有与输液容器排液口相通的输液管路进液口和输液管路出液口。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中空腔体的外壁由透明材料制成。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中空腔体的外壁由可在外加压力消失后回复原状的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滴液器上设有带导流槽和/或者中空通道的输液穿刺器。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输液穿刺器上设有向外凸起的穿刺脊。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输液连接器内设有输液穿刺器,上输液连接器向上延伸设有环绕输液穿刺器的上护缘,上护缘的上缘高度大于或等于输液穿刺器最高点高度。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中空管道与中空通道相互连通。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输液连接器上设有中空腔体和悬置于中空腔体内的滴液器,滴液器下方设有带中空管道的液滴管,滴液器上方设有带导流槽和/或者中空通道的输液穿刺器。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输液连接器上设有中空腔体;上输液连接器向内延伸设有悬置于中空腔体内的滴液器,滴液器向下延伸设有带中空管道的液滴管,滴液器向上延伸设有带导流槽和/或者中空通道的的输液穿刺器。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输液连接器上设有中空腔体和连通外设输液容器排液口的输液管路进液口,上输液连接器还向内延伸设有悬置于中空腔体内的滴液器;滴液器向下延伸设有带中空管道的液滴管,滴液器向上延伸设有带导流槽和/或者中空通道的输液穿刺器;液滴管上设有液滴管滴液口,液滴管滴液口与输液管路进液口连通;上输液连接器向上延伸设有环绕输液穿刺器的上护缘,上护缘的上缘高度大于或等于输液穿刺器最高点高度。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滴液器向上延伸设有带中空通道的输液穿刺器,输液穿刺器上设有连通外设输液容器排液口的输液管路进液口;滴液器上设有带中空管道的液滴管,液滴管上设有液滴管滴液口,液滴管滴液口与输液管路进液口连通;上输液连接器向上延伸设有环绕输液穿刺器的上护缘,上护缘的上缘高度大于或等于输液穿刺器最高点高度。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滴液器与上输液连接器一体制作,或者滴液器与上输液连接器彼此独立设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中空腔体底部设有中空腔体出液口,中空腔体出液口上设有输液导管。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中空腔体上设有药液过滤膜。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输液连接器为中空圆柱形。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下输液连接器为中空圆柱形。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输液导管连通串接有上输液连接器和/或者下输液连接器。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输液导管连通串接有上输液连接器。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输液导管连通串接有下输液连接器。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输液连接器和/或者下输液连接器内固定设有输液导管。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输液连接器内固定设有输液导管。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下输液连接器内固定设有输液导管。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输液连接器上设有固定滴液器的支撑装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滴液器与中空腔体内壁间连接处设有保证水密性的密封装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输液连接器的外表面为钝性结构。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下输液连接器的外表面为钝性结构。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输液连接器和下输液连接器的外表面均为钝性结构。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外配输液装置出液口通过外配输液装置进液口与输液管路出液口连通。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输液管路上设有固定连接外设输液容器和连通外设输液容器排液口的上输液连接器。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输液连接器上设有与外设输液容器排液口相通的输液管路进液口。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输液连接器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外设输液容器的固定装置;下输液连接器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外配输液装置的固定装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输液连接器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外设输液容器的固定装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下输液连接器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外配输液装置的固定装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固定装置为螺纹结构或者卡扣结构。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固定装置为设置在上输液连接器上与所连接外设输液容器匹配的螺纹结构。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固定装置为设置在上输液连接器上与所连接外设输液容器匹配的内螺纹。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固定装置为设置在上输液连接器上与所连接外设输液容器匹配的卡扣结构。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固定装置为设置在下输液连接器上与所连接外配输液装置匹配的螺纹结构。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固定装置为设置在下输液连接器上的内螺纹。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固定装置为设置在下输液连接器上与所连接外配输液装置匹配的卡扣结构。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输液连接器上设有环绕输液管路进液口外侧的输液密封垫。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下输液连接器上设有环绕输液管路出液口外侧的输液密封垫。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输液连接器上设有封闭环。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输液连接器与外设输液容器之间通过封闭环实现密封。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输液连接器设有至少一道封闭环,封闭环突出于上输液连接器内表面,上输液连接器与外设输液容器之间通过封闭环实现密封。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封闭环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者梯形。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输液连接器上设有与外设输液容器固定连接时配合外设输液容器用于阻隔内部部件与外界相通的阻隔装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阻隔装置包括设置于上输液连接器外侧的阻隔垫槽和固定在阻隔垫槽上的阻隔垫。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输液连接器上设有与外设输液容器固定连接时配合外设输液容器用于阻隔内部部件与外界相通的阻隔装置,阻隔装置包括设置于上输液连接器外侧的阻隔垫槽和固定在阻隔垫槽上的阻隔垫。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下输液连接器上设有与外配输液装置固定连接时配合外配输液装置用于阻隔内部部件与外界相通的阻隔装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阻隔装置包括设置于下输液连接器外侧的阻隔垫槽和固定在阻隔垫槽上的阻隔垫。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下输液连接器上设有与外配输液装置固定连接时配合外配输液装置用于阻隔内部部件与外界相通的阻隔装置,阻隔装置包括设置于下输液连接器外侧的阻隔垫槽和固定在阻隔垫槽上的阻隔垫。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输液连接器上设有加药口。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加药口上设有密封塞。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输液管路上设有流速调节器。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输液导管外设有流速调节器,或者输液导管串联设有流速调节器。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与出液孔相连通的调速凹槽和未设有调速凹槽的进液孔通过连接通道连通;或者所述与进液孔相连通的调速凹槽和未设有调速凹槽的出液孔通过连接通道连通;或者所述与进液孔连通的调速凹槽和与出液孔连通的调速凹槽通过连接通道连通。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连接通道由设置在密封垫上的凹槽构成,或者所述连接通道由设置在密封垫上的凹槽和与该凹槽连通的孔洞组成。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密封垫上的凹槽的敞口处于密封垫的同侧,或者所述密封垫上的凹槽的敞口和与该凹槽连通的孔洞的开口均处于密封垫的同侧。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调速凹槽为横截面积连续变化的至少一条凹槽。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固定底座向外延伸设有支撑板。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固定底座向外向下延伸有带中空观察口的支撑板。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流速调节板整体为圆盘状,流速调节板通过其圆心固定在转轴上。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流速调节器上设有流速标识,流速标识由刻度盘和对应的流速指示器组成。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刻度盘固定在固定底座上,对应的流速指示器与流速调节板同步移动;或流速指示器固定在固定底座上,刻度盘固定在流速调节板或转轴上。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固定底座和流速调节板之间设有截止卡位。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固定底座上设有用于固定流速调节板的卡扣结构。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固定底座或流速调节板上设有密封垫定位柱,密封垫设有对应密封垫定位柱的定位槽。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流速调节板向上延伸有环绕刻度盘的上护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输液管路通过设置外表面为钝性结构的输液连接器;在上输液连接器上设置中空腔体,只需简单增加滴液器,即可作为滴斗应用,节省材料,降低病人费用;输液穿刺器也设置在上输液连接器内,输液穿刺器最上缘不凸出于上输液连接器的上平面,避免输液操作时护理人员暴露于锐利穿刺装置环境之中。

通过设置螺纹、卡扣结构等形式的固定装置连接结构,使上输液连接器能与外设输液容器固定连接,或者下输液连接器能与外配输液装置固定连接的作用。

通过设置阻隔装置,使输液管路在输液过程中,输液连接器内部部件不与外界接触,避免污染,可更好的保障药液的无菌状态,从而对患者提供更高的输液安全保障。

此输液管路直接连接处于容器本体最低位的输液排出孔,可将容器本体内药液完全排空,避免浪费。

流速调节器通过设置连接通道,实现与进液孔相连通的调速凹槽和未设有调速凹槽的出液孔通过连接通道连通,达到改变液体通道的大小,实现对输液流速。

固定底座上的调速凹槽最佳是设有一条凹槽,此时进液孔和出液孔两者之中仅需一个连接有调速凹槽,相对应此方案的固定底座模具的加工难度低,加工工艺更简单,注塑加工时受影响因素少,难度降低,解决产品合格率的问题,产品质量更稳定。

密封垫上的简单凹槽作为连接通道,可以将密封垫的加工工艺难度降低,达到降低成本的作用,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输液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输液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滴液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输液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输液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滴液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上输液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滴液器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上输液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滴液器上输液穿刺器水平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输液连接器与外设输液容器连接应用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流速调节器的一种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流速调节器中固定底座的俯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流速调节器中密封垫第一实施方式下表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流速调节器中密封垫第二实施方式下表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流速调节器中密封垫第二实施方式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3,一种输液管路,包括设有上输液连接器11和下输液连接器12的输液导管3;上输液连接器11的外表面为钝性结构;下输液连接器12的外表面为钝性结构;上输液连接器11上设有中空腔体110和悬置于中空腔体110内的滴液器111;上输液连接器11上还设有连通外设输液容器排液口的输液管路进液口31;滴液器111上设有带导流槽118和/或者中空通道119的输液穿刺器117和带中空管道113的液滴管112;液滴管112上设有液滴管滴液口114,液滴管滴液口114与输液管路进液口31连通;上输液连接器11向上延伸设有环绕输液穿刺器117的上护缘,上护缘的上缘高度大于或等于输液穿刺器117最高点高度;输液管路上设有流速调节器4;

所述流速调节器设有固定底座6,固定底座6上方固定有可动的流速调节板7,固定底座6下方设有进液口61和出液口62;

固定底座6和流速调节板7之间设有密封垫9;固定底座6上设有分别与进液口61和出液口62相连通的进液孔211和出液孔213,进液孔211和出液孔213中至少一个设有与之相连通的不同孔径调速凹槽212,调速凹槽与密封垫上设置的连接通道91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输液导管3采用输液软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输液软管至少设有一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外设输液容器为输液瓶、输液袋。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外配输液装置为输液针、留置针。

外配输液装置的设置可方便连通输液管路对病人进行输液穿刺。配备输液针的输液管路组成完整的临床用输液器。未设置外配输液装置的输液管路可方便护理人员在输液操作时,对已穿刺有留置针、输液针等穿刺管路的病人,直接进行输液连接,避免增加护理人员去除输液针的工作量和浪费输液针。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输液管路上设有与输液容器排液口相通的输液管路进液口31和输液管路出液口32。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空腔体110的外壁由透明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空腔体110的外壁由可在外加压力消失后回复原状的弹性材料制成。弹性材料制成的中空腔体外壁,可以在使用时由操作人员挤压中空腔体外壁,使配置滴液器的中空腔体达到滴斗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滴液器111上设有带导流槽118和/或者中空通道119的输液穿刺器117。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输液穿刺器117上设有向外凸起的穿刺脊120。

优选的,输液穿刺器117为针状尖锐物,输液穿刺器117的横截面为十字形,或者采用三叶形等形状,外表面设有穿刺脊120和导流槽118。带穿刺脊120和导流槽118的输液穿刺器117在与配套的带密封膜的输液容器作输液穿刺后,利用穿刺脊120支撑起密封膜,避免其闭合,再配合导流槽118,使输液容器内药液从密封膜与输液穿刺器117之间空隙经导流槽118流入输液管路。输液穿刺器的导液通道为导流槽,可以以低制作成本取得、可以较低穿刺力进行穿刺且产生碎屑更少,是更佳选择。当然,带中空通道119的输液穿刺器117直接穿刺入输液容器,可直接将药液引流入输液管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输液连接器11内设有输液穿刺器117,上输液连接器11向上延伸设有环绕输液穿刺器117的上护缘,上护缘的上缘高度大于或等于输液穿刺器117最高点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空管道113与中空通道119相互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输液连接器11上设有中空腔体110和悬置于中空腔体110内的滴液器111,滴液器111下方设有带中空管道113的液滴管112,滴液器111上方设有带导流槽118和/或者中空通道119的输液穿刺器117。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输液连接器11上设有中空腔体110;上输液连接器11向内延伸设有悬置于中空腔体110内的滴液器111,滴液器111向下延伸设有带中空管道113的液滴管112,滴液器111向上延伸设有带导流槽118和/或者中空通道119的的输液穿刺器117。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输液连接器11上设有中空腔体110和连通外设输液容器排液口的输液管路进液口31,上输液连接器11还向内延伸设有悬置于中空腔体110内的滴液器111;滴液器111向下延伸设有带中空管道113的液滴管112,滴液器111向上延伸设有带导流槽118和/或者中空通道119的输液穿刺器117;液滴管112上设有液滴管滴液口114,液滴管滴液口114与输液管路进液口31连通;上输液连接器11向上延伸设有环绕输液穿刺器117的上护缘,上护缘的上缘高度大于或等于输液穿刺器117最高点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滴液器111向上延伸设有带中空通道119的输液穿刺器117,输液穿刺器117上设有连通外设输液容器排液口的输液管路进液口31;滴液器111上设有带中空管道113的液滴管112,液滴管112上设有液滴管滴液口114,液滴管滴液口114与输液管路进液口31连通;上输液连接器11向上延伸设有环绕输液穿刺器117的上护缘,上护缘的上缘高度大于或等于输液穿刺器117最高点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滴液器111与上输液连接器11一体制作,或者滴液器111与上输液连接器11彼此独立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空腔体110底部设有中空腔体出液口116,中空腔体出液口116上设有输液导管3。

在上输液连接器上设置中空腔体,只需简单增加滴液器,即可作为滴斗应用,节省材料,降低病人费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空腔体110上设有药液过滤膜6。药液过滤膜6的设置可滤除药液中的不可溶微粒,减少输液反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输液连接器11为中空圆柱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下输液连接器12为中空圆柱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输液导管3连通串接有上输液连接器11和/或者下输液连接器12。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输液导管3连通串接有上输液连接器11。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输液导管3连通串接有下输液连接器12。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输液连接器11和/或者下输液连接器12内固定设有输液导管3。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输液连接器11内固定设有输液导管3。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下输液连接器12内固定设有输液导管3。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输液连接器11上设有固定滴液器的支撑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滴液器111与中空腔体110内壁间连接处设有保证水密性的密封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输液连接器11的外表面为钝性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下输液连接器12的外表面为钝性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输液连接器11和下输液连接器12的外表面均为钝性结构。

上输液连接器11和下输液连接器12的外表面采用钝性结构设计,可保护操作人员裸露的手部或其已穿戴的手套在进行输液操作时均不会被上输液连接器11和下输液连接器12损伤或破坏,避免形成锐利或突出部份对操作人员的切割、穿刺等伤害,也避免破坏操作人员的手套,防止在高传染环境下影响操作者健康。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外配输液装置出液口通过外配输液装置进液口与输液管路出液口32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输液管路上设有固定连接外设输液容器和连通外设输液容器排液口的上输液连接器11。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输液连接器11上设有与外设输液容器排液口相通的输液管路进液口31。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输液连接器11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外设输液容器的固定装置2;下输液连接器12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外配输液装置的固定装置2。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输液连接器11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外设输液容器的固定装置2。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下输液连接器12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外配输液装置的固定装置2。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装置2为螺纹结构或者卡扣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装置2为设置在上输液连接器11上与所连接外设输液容器匹配的螺纹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装置2为设置在上输液连接器11上与所连接外设输液容器匹配的内螺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装置2为设置在上输液连接器11上与所连接外设输液容器匹配的卡扣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装置2为设置在下输液连接器12上与所连接外配输液装置匹配的螺纹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装置2为设置在下输液连接器12上与所连接外配输液装置匹配的内螺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装置2为设置在下输液连接器12上与所连接外配输液装置匹配的卡扣结构。

上输液连接器上的内螺纹与外设输液容器上的外螺纹配合,起到牢固固定连接上输液连接器和外设输液容器的作用;下输液连接器上的内螺纹与外配输液装置上的外螺纹配合,起到牢固固定连接下输液连接器和外配输液装置的作用。类似的,卡扣结构或者其它结构也可达到同样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输液连接器11上设有环绕输液管路进液口31外侧的输液密封垫13。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下输液连接器12上设有环绕输液管路出液口32外侧的输液密封垫13。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输液连接器11上设有封闭环14。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输液连接器11与外设输液容器之间通过封闭环14实现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输液连接器11设有至少一道封闭环14,封闭环14突出于上输液连接器11内表面,上输液连接器11与外设输液容器之间通过封闭环14实现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封闭环14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者梯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输液连接器11上设有与外设输液容器固定连接时配合外设输液容器用于阻隔内部部件与外界相通的阻隔装置15。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阻隔装置15包括设置于上输液连接器11外侧的阻隔垫槽150和固定在阻隔垫槽150上的阻隔垫151。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输液连接器11上设有与外设输液容器固定连接时配合外设输液容器用于阻隔内部部件与外界相通的阻隔装置15,阻隔装置15包括设置于上输液连接器11外侧的阻隔垫槽150和固定在阻隔垫槽150上的阻隔垫151。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下输液连接器12上设有与外配输液装置固定连接时配合外配输液装置用于阻隔内部部件与外界相通的阻隔装置15。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阻隔装置15包括设置于下输液连接器12外侧的阻隔垫槽150和固定在阻隔垫槽150上的阻隔垫151。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下输液连接器12上设有与外配输液装置固定连接时配合外配输液装置用于阻隔内部部件与外界相通的阻隔装置15,阻隔装置15包括设置于下输液连接器12外侧的阻隔垫槽150和固定在阻隔垫槽150上的阻隔垫151。

阻隔垫槽、阻隔垫和所连接的外设输液容器配合,或者阻隔垫槽、阻隔垫和所连接的外配输液装置配合可有效分隔内部部件与外界,阻隔装置的应用可以很好地防止外设输液容器排液口、输液管路进液口、输液管路出液口、滴液器、输液穿刺器和输液密封垫等内部部件与外界相通。在上输液连接器使用过程中保持外设输液容器排液口、输液管路进液口、滴液器、输液穿刺器和输液密封垫等内部部件处于与外界隔离状态;在下输液连接器使用过程中保持外设输液管路出液口和输液密封垫等内部部件处于与外界隔离状态。有效地保持输液过程的无菌。阻隔装置的应用还能很好地保持上输液连接器与外设输液容器、下输液连接器与外配输液装置的位置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输液连接器11上设有加药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加药口上设有密封塞。

加药口和密封塞的设置可保持非加药状态,输液管路的密闭状态,加药时打开即可加药。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输液管路上设有流速调节器4。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输液导管3外设有流速调节器4,或者输液导管3串联设有流速调节器4。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与出液孔213相连通的调速凹槽212和未设有调速凹槽212的进液孔211通过连接通道91连通;或者所述与进液孔211相连通的调速凹槽212和未设有调速凹槽的出液孔213通过连接通道91连通;或者所述与进液孔211连通的调速凹槽212和与出液孔213连通的调速凹槽212通过连接通道91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通道91由设置在密封垫9上的凹槽构成,或者所述连接通道91由设置在密封垫9上的凹槽和与该凹槽连通的孔洞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密封垫9上的凹槽的敞口处于密封垫9的同侧,或者所述密封垫9上的凹槽的敞口和与该凹槽连通的孔洞的开口均处于密封垫9的同侧。

固定底座6上的调速凹槽212最佳是设有一条凹槽,此时进液孔211和出液孔213两者之中仅有一个连接有调速凹槽212,相对应此方案的固定底座模具的加工难度低,加工工艺更简单,注塑加工时受影响因素少,难度降低,质量更稳定。当调速凹槽212与进液口61相连通时,药液通过进液口61进入进液孔211,然后通过调速凹槽212进行调速,之后通过密封垫9上设置的连接通道91进入出液孔213,从出液口62流出,实现流速调节;类似的,当调速凹槽212与出液口62相连通时,药液通过进液口61进入进液孔211,然后通过密封垫9上设置的连接通道91进入调速凹槽212,接着进入出液孔213,从出液口62流出。密封垫上的连接通道最佳是简单的凹槽,也可以通过在密封垫上设置凹槽和与该凹槽连通的孔洞组成。密封垫的连接通道为凹槽,可以获得更好的密封性,是更佳选择。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调速凹槽212为横截面积连续变化的至少一条凹槽。

调速凹槽为横截面积连续变化的凹槽时,凹槽优选为圆弧形。调速凹槽也可以由多条凹槽共同组成,这些凹槽彼此间共圆心。这种情况下,液流通道的横截面积为多条凹槽的总横截面积。当流速调节板移动时,连接通道对应的调速凹槽的横截面积也随之变化,进而控制流速。横截面积优选沿一个方向连续增大或减小,方便使流速相应地连续增大或减小。凹槽的横截面可以是矩形、半圆形或其他半封闭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底座6向外延伸有支撑板65。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底座6向外向下延伸有带中空观察口的支撑板65。中空观察口的设置可方便操作人员观察输液器上液路的情况,同时方便组装输液导管到调节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流速调节板7整体为圆盘状,流速调节板7通过其圆心固定在转轴上。调节流速时,流速调节板以转轴为轴心转动,与固定底座呈相对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流速调节器上设有流速标识8,流速标识由刻度盘81和对应的流速指示器82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刻度盘81固定在固定底座6上,对应的流速指示器82与流速调节板7同步移动;或流速指示器82固定在固定底座6上,刻度盘81固定在流速调节板7或转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底座6和流速调节板7之间设有截止卡位。截止卡位的设置,可以很好地限定流速调节板的最大位移,便于操控,减少误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底座6上设有用于固定流速调节板7的卡扣结构66。

卡扣结构的设置使得可以极为方便地将固定底座和流速调节板组装在一起,简单按压即可得到成品,有助于降低生产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流速调节板7上设有密封垫定位柱64,密封垫9设有对应密封垫定位柱64的定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流速调节板7向上延伸有环绕刻度盘81的上护缘75。

护缘的设置可以避免操作时发生过多的摩擦,使流量调节更为顺畅。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