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标测、除颤双用导管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81671阅读:来源:国知局
侦测心内电极时的电压切换。在除颤治疗时,由于其直接作用于心脏,因此只需不到20J即可完成除颤治疗,避免了体外除颤功率大,可能伤害到患者,且成功率较低的风险。且无需全麻/镇静即可实现除颤治疗,对病患伤害小。
[0043]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导引线17为导引钢丝12外套设绝缘套管10而成。较佳地,该绝缘套管的材料为PTFE(聚四氟乙烯)或者PFA(全氟烷氧基树脂)。如此,即可在植入本实用新型时满足其应具有的硬度,又可在使用治疗或者侦测时将该导引线17撤出,以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软度,满足其侦测位置和治疗位置贴合度。而绝缘导管5内的导线11、安全线9、导引线17的布置可如图2所示呈安全线9与导引线17平行布置于各导线11下方,亦可如图4所示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导引线17偏心布置与绝缘导管5内,而各导线11与安全线9围绕该导引线17设置。
[0044]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段的硬度依靠绝缘导管5的管壁中内设金属网而实现。而绝缘导管5的管身的软度依靠其采用Pebax(AREMA公司制造)等尼龙弹性体制成,以保证其具有较好的软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抗腐蚀。较佳地,该金属网为不锈钢丝网,其参数为0.002〃不锈钢丝,16头,I搭1,55PPI编织。如此,本实用新型既兼顾了软度与硬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此二者无法同时兼顾的问题。
[0045]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由于其端电极群16所在的冠状静脉窦中的血管较细,所述端电极群16所在的绝缘导管5直径小于后面的所述绝缘导管5直径。可使心内标测、除颤双用导管更为方便的进入冠状窦,且管径较小的头端设计也能一定程度降低对冠状窦的损伤。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导管的直径范围为5F?7F(1F约等于0.33mm),该直径过大于则无法进入血管,该直径过于小则无法满足其贴合度。该导引线17亦呈和该绝缘导管5相对应的前细后粗的状态,以其前端可插拔地固定在该绝缘导管5的前端。
[0046]较佳地,在实际使用中,所述第一电极群15包含4至10个环电极3,所述第二电极群13包含4至10个环电极4,所述端电极群16包含一个环电极2。通过此种设置可满足绝大多数的对心内电位的检测以及心内除颤治疗时所需的电极数。
[0047]较佳地,所述端电极I的宽度(轴向长度)LI为I?4_,所述端电极群16中的环电极2的宽度L2为0.5mm?2mm,保证其端电极群的测定精度,并防止其在施加电压时放出较大地热量,烧坏心脏。更佳地,所述端电极群16中的环电极2与端电极I的间距L3为I ?5mm ο
[0048]较佳地,所述第一电极群15中的各该环电极3的间距L6为I?5mm,所述第二电极群中的各该环电极4的间距L6为I?5mm。所述第一电极群15与所述第二电极群13中的环电极3、4的宽度L7为2?5mm,保证其测量精度,并保证所述第一电极群15与所述第二电极群13所在的绝缘导管5的软度,以具有较好的贴靠度。
[0049]其中,各该环电极与各该端电极为铂铱合金制成,可保证其在血管内无抗原,不受腐蚀,阻抗均一、稳定。
[0050]所述端电极群16与所述第一电极群15的间距L4为5?10mm,所述第一电极群15与所述第二电极群13的间距L8为60?75mm,
[0051]在本较佳实施例中,LI为2mm,L2为1mm,L3为2mm,L4为8mm,第一电极群的长度L5为46mm,L6为2mm,L7为4mm,L8为72mm,第二电极群的长度L9为46mm。其中第一电极群、第二电极群中均包含8各环电极。
[0052]为实现其具有较好的柔软度进行贴靠,以及其支撑段具有一定的硬度以完成支撑,在不插入钢丝的情况下,较佳地,该LI至L5处本实用新型管身的硬度为40±2D,L8本实用新型管身支撑段的硬度为72±2D,L9本实用新型管身的硬度为55±2D,LlO至L12本实用新型管身的硬度为63±2D,其余的硬度为72±2D。而其导引线的准洛氏硬度为HRC25?35,转换成邵氏硬度,范围为40?50D。本实用新型管身的整体硬度在插入导引线时的平均为90 土 ,撤出导引线时的平均为60 土 。
[0053]因此相较于已知技术,其管身的硬度依次增高,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借由插入导引线时本实用新型管身的平均硬度在90土f5D,方便地将本实用新型送入冠状静脉窦,从而使第一电极群、端电极群先进入右心房,最终置于冠状静脉窦内紧贴左心房,之后撤出导引线,由于其支撑段的硬度L8为72±2D,可以很好的起到支撑作用,使这一段管身悬浮在血管内,通过其第二电极群L9处的硬度为55 土 2D保证其能够较好地贴靠在血管壁上,以方便进行标测以及除颤治疗。
[0054]本实用新型还包含一末端电极群14,该末端电极群与所述第二电极群间隔设置,由又一组环电极间隔设置而成,可用作对心电位的测定。
[0055]较佳地,所述末端电极群中的环电极的宽度Lll为I?5_,该末端电极群中的各该环电极的间距L12为5?10mm,该末端电极群与所述第二电极群间距LlO为20?30mmo在本较佳实施例中,LlO为27mm,Lll为1mm,L12为7mm。
[0056]较佳地,所述安全线由多股不锈钢丝外套设尼龙组成。优选为7股0.005mm不锈钢丝,抗拉强度大于20N,可防止在使用中心内标测、除颤双用导管被拉断。
[005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具有较好的软硬度,保证其具有较好的贴靠度以及支撑,并可快速方便的植入血管进入心脏。且在使用时只需单根就可满足侦测以及除颤治疗,节省成本,降低患者的压力。且在除颤治疗时,由于其直接作用于心脏,因此只需不到20J即可完成除颤治疗,避免了体外除颤功率大,可能伤害到患者,且成功率较低的风险。且无需全麻/镇静即可实现除颤治疗,对病患伤害小。
【主权项】
1.一种心内标测、除颤双用导管,它包含: 中空的绝缘导管,该绝缘导管的一端设有端电极群;该端电极群由端电极与环电极间隔设置组成; 第一电极群,与该端电极群间隔设置,由一组环电极间隔设置组成; 第二电极群,与该第一电极群间隔设置,由另一组环电极间隔设置组成; 一组导线,设置在中空的该绝缘导管中,各该导线分别连接相应的该端电极群、第一电极群、第二电极群中的端电极或环电极;各该导线绝缘; 安全线,该安全线设置在该绝缘导管中; 分线接头,该组导线与该安全线由该分线接头分接出连接头;该导引线由该分线接头分接出导引线接头; 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绝缘的导引线,该导引线可插拔地设置在该绝缘导管中;所述第一电极群与所述第二电极群间隔部分的所述绝缘导管为支撑段,所述心内标测、除颤双用导管管身在所述第一电极群、所述端电极群所处区域的硬度和所述心内标测、除颤双用导管管身在所述第二电极群所处区域的硬度均小于该支撑段的硬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标测、除颤双用导管,其特征在于,不插入所述导引线时,所述心内标测、除颤双用导管管身在所述第一电极群、所述端电极群所处区域的硬度为40±2D,所述心内标测、除颤双用导管管身在所述支撑段区域的硬度为72±2D,所述心内标测、除颤双用导管管身在所述第二电极群所处区域的硬度为55±2D。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标测、除颤双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段位置的绝缘导管的管壁中设有金属网;和/或,所述导引线为导引钢丝外套设绝缘套管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标测、除颤双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电极群所在的绝缘导管直径小于后面的所述绝缘导管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标测、除颤双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群包含4至10个环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群包含4至10个环电极,所述端电极群包含一个环电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标测、除颤双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电极的宽度为I?4mm,所述端电极群中的环电极的宽度为0.5mm?2mm,所述第一电极群与所述第二电极群中的环电极的宽度为2?5mm,各该环电极与各该端电极为铂铱合金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标测、除颤双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电极群中的环电极与端电极的间距为I?5mm,所述第一电极群中的各该环电极的间距为I?5mm,所述第二电极群中的各该环电极的间距为I?5mm,所述端电极群与所述第一电极群的间距为5?10mm,所述第一电极群与所述第二电极群的间距为60?75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标测、除颤双用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末端电极群,该末端电极群与所述第二电极群间隔设置,由又一组环电极间隔设置而成。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心内标测、除颤双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电极群中的环电极的宽度I?5mm,该末端电极群中的各该环电极的间距为5?10mm,该末端电极群与所述第二电极群间距为20?30mmo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标测、除颤双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线由多股不锈钢丝外套设尼龙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内标测、除颤双用导管,它包含:中空的绝缘导管,该导管的一端设有端电极群;该端电极群由端电极与环电极间隔设置组成;第一电极群,与该端电极群间隔设置,由一组环电极间隔设置组成;第二电极群,与该第一电极群间隔设置,由另一组环电极间隔设置组成;一组导线,设置在中空的该绝缘导管中,各该导线分别连接相应的该端电极群、第一电极群、第二电极群中的端电极或环电极;各该导线绝缘;绝缘的导引线,该导引线可插拔地设置在该绝缘导管中;安全线,该导引线设置在该绝缘导管中;分线接头,该组导线与该安全线由该分线接头分接出连接头;该导引线由该分线接头分接出导引线接头。
【IPC分类】A61N1/39, A61B5/0402
【公开号】CN204890964
【申请号】CN201520638074
【发明人】贾玉和
【申请人】贾玉和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