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引流条推送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62549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医用引流条推送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医用工具,尤其是在给深度感染,及感染形成的直形、斜形深度创口、窦道,深度内痔等创伤、感染换药填塞引流条时的使用工具。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目前外科医生在给因各类炎症导致的皮肤表面感染、机械损伤的创口、术后感染形成的创口、窦道,痔疮换药时,除辅助工具:医用持物钳、血管钳、弯头血管钳、纱布剪、手术刀、长摄、探针外,有齿摄和无齿摄就成为了外科换药常用、专用工具。有齿摄和无齿摄在长时期的换药工作中运用自如,深受广大外科医生好评。
[0003]然而,在给创口面积小的深度感染、及感染形成的直形、斜形窦道、深度内痔等创伤、感染换药填塞纱布引流条时,有齿摄和无齿摄就略显局限性,给有效的操作造成不便。
[0004]1.有齿摄:有齿摄的有齿特点,能十分稳固的夹持纱布引流条,塞入创口内,达到预计深度,但在松开摄子,放开纱布引流条退出时,由于摄子金属材料所具有的弹性,两摄条下端呈张开状,轻则给患者伤口内肌肉组织带来刺激性的疼痛,重则摄子摄条下端触碰创口内新生肌肉组织肉芽,导致的出血,且在退出过程中,有齿摄下端的齿牙部分容易挂住纱布[为有纺、网状、细松纱支纺织]引流条,将其带出创口外。
[0005]2.无齿摄:无齿摄虽说可以避免挂住纱布引流条的弊端,但在夹持、推送过程中,可能因摄子无齿造成夹持不牢,引流条容易退缩至摄子夹腔内或脱落摄体,从而引流条推送达不到预计深度,起不到引流效果。退出时也会因摄子摄条(下)端弹性特性的张开,也会给小创口患者的伤口及内部肌肉组织带来疼痛和出血。
[0006]3.在中医外科换药引流过程中,医生通常会在已浸润的纱布引流条上撒上各类细末状丹药,起到拔毒、祛腐、生肌的功效,但少许的药末会因摄子在夹持过程中掉落,从而达不到治疗效果,造成药物浪费和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0007]为了克服上述有齿摄和无齿摄子换药使用时的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引流条推送叉,避免了摄子摄条的金属材料弹性张开给患者创口造成疼痛和出血;且叉身带有刻度,可在测量以及推送引流条时目测其创口深度。
[0008]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叉柄(1)、叉身(2)、叉齿
(3)整体构成;两个叉齿(3)结构形成叉槽(4)、叉槽外口(10),、叉槽底(11);叉齿(3)的下端是叉齿端(7 );叉身(2 )并标有刻度(5 )。其特征是:叉柄(1)部分为手握部分,右手食指指肚抵住叉柄顶端(6),叉柄(1)部分的棱角处圆弧(9)设计和纵向浅槽(8)设计有利于姆指和中指作捻转动作;叉身(2)部分用于缠绕引流条,叉身(2)自上而下是直径逐渐缩小的单体圆柱体设计,避免了摄子两摄条的特性张开、有利于作推、抽,正、反向的旋转等动作;叉齿(3)和叉槽(4)组成的部分用于夹持引流条;叉齿(3)结构形成的叉槽(4),叉槽(4)的叉槽外口(10)间隙宽、叉槽底部(11)间隙窄设计有利于送达至预计深度后推送叉退出时引流条脱出叉槽(4)。另外,叉身(2)标有刻度(5),医生在测量深度以及推送引流条时能直观判断其深度。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推送叉叉柄(1)部分为手握部分,右手食指指肚抵住叉柄顶端(6),叉柄(1)的棱角处圆弧(9)设计和纵向浅槽(8)设计有利于姆指和中指作捻转动作;叉身(2)自上而下是直径逐渐缩小的单体圆柱体、避免了摄子两摄条的特性张开;在作推、抽,正、反向的旋转等动作过程中,减少了给患者创口造成刺激性的疼痛和出血几率;叉槽(4)的叉槽外口(10)间隙宽、叉槽底(11)底部间隙窄设计有利于送达至预计深度后推送叉退出时引流条脱出叉槽;且本实用新型推送叉身(2)有刻度(5),医生在测量深度和填塞弓I流条时能直观判断其深度,给诊断判定提供直观依据。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指示图。
[0014]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
[0015]图5是图3的B—B剖面图。
[0016]图6是图3的C—C剖面放大图。
[0017]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剖指示图。
[0018]图8是图7的D—D的剖面图。
[0019]图9是图7的E—E的剖面图。
[0020]图10是图7的F—F的剖面图。
[0021 ]图11是图7的G—G的剖面图。
[0022]图12是图7的H—H的剖面图。
[0023]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放大指示图。
[0024]图14是图13的I放大图。
[0025]图15是图13的J放大图。
[0026]图16是图13的K放大图。
[0027]在图中,1.叉柄,2.叉身,3.叉齿,4.叉槽,5.刻度,6.叉柄顶端,7.叉齿端,8.纵向浅槽,9.棱角圆弧,10.叉槽外口,11.叉槽底,12.叉身下段,13.叉身上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实施例一
[0029]第一步:持本实用新型推送叉,右手食指指肚向下抵住推送叉叉柄顶端(6),姆指、中指指肚摄住叉柄(1)两侧,利用叉齿端(7)探入创口内,轻触创口底部,第二步:于创口皮面水平方向观测叉身(2)上的刻度(5)所示刻度值,从而得出深度数据。
[0030]实施例二
[0031]第一步:事先做好创口、窦道、创面、痔疮面等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第二步:左手持无齿摄,右手持有齿摄,将事先浸润的棉质纱布引流条[长度视创口深度约3倍计算],横向摊铺于换药碗[已经洁净灭菌]底,第三步:[中医外科如需要撒上药末[可从纱布引流条左端开始],第四步:左手持无齿摄摄住纱布引流条左上角,右手持有齿摄摄住纱布引流条右上角,纵向对折,相同方法再纵向对折,第五步:左手持无齿摄前倾、侧位[顺纱布层厚度]摄住纱布引流条左端,摄住后呈竖立姿势,右手换持本实用新型推送叉,食指指肚向下抵住推送叉叉柄顶端(6),姆指、中指指肚摄住叉柄(1)适当位置两侧,让叉槽(4)顺无齿摄方向[即顺纱布层厚度],挨无齿摄所摄位置,用叉槽(4)叉住纱布引流条距左端[约6_处],并让叉齿(3)下端的叉齿端(7)抵住碗内底部,第六步:左手持无齿摄,从右手下方向右交叉、前倾、侧位[顺纱布层厚度],摄住纱布引流条右端,右手食、姆、中三指配合,利用叉柄(1)四周的纵向浅槽(8)和棱角圆弧(9)的设计,使叉身(2)顺时针方向旋转[记住所旋转圈数],使纱布引流条自叉身下段(12)往叉身上段(13)罗旋上升状缠于叉身(2)[缠绕高度大于事前测量深度],持无齿摄的左手随持本实用新型推送叉的右手旋转动作的完成,回归原左手位,第七步:双手配合,将缠绕纱布引流条的推送叉探入创口内,达到事前测量预计深度,第八步:此时逆时针方向缓慢旋转[之前顺时针所旋转圈数],使纱布引流条松脱于叉身(2),第九步:慢慢拔出一小段推送叉,[使叉槽(4)内的纱布引流条脱出于叉槽
(4)],再轻推推送叉,[利用叉齿端(7)将纱布引流条推进少许,使其达到预计深度,[充分发挥引流作用],第十步:轻轻抽出本实用新型推送叉,操作完成。
【主权项】
1.一种医用引流条推送叉,由叉柄(1)、叉身(2)、叉齿(3)整体构成;两个叉齿(3)结构形成叉槽(4)、叉槽外口(10)、叉槽底(11);叉齿(3)的下端是叉齿端(7);叉身(2)并标有刻度(5),其特征是:叉柄(1)部分为手握部分,右手食指指肚抵住叉柄顶端(6),姆指和中指摄住纵向浅槽(8)棱角圆弧(9);叉身(2)部分用于缠绕引流条,叉齿(3)和叉槽(4)组成的叉槽外口(10)、叉槽底(11)部分用于夹持引流条;另外,叉身(2)标有刻度(5),医生在测量深度以及推送引流条时能直观判断其深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引流条推送叉,其特征是:叉柄(1)部分的棱角处圆弧(9)设计和纵向浅槽(8)设计有利于姆指和中指作捻转动作,右手食指指肚抵住叉柄顶端(6);叉身(2)自上而下是直径逐渐缩小的单体圆柱体设计,叉槽(4)的叉槽外口(10)间隙宽、叉槽底部(11)间隙窄设计有利于引流条送达至预计深度后,推送叉退出时引流条脱出两个叉齿(3)结构形成的叉槽(4)。
【专利摘要】一种医用引流条推送叉,医生在给创口小、深度创伤、感染窦道、内痔等换药填塞引流条时使用的工具。本实用新型推送叉由叉柄(1)、叉身(2)、叉齿(3)整体构成,两叉齿构成叉槽(4),并标有刻度(5)。叉柄为手握部分,棱角处圆弧(9)和纵向浅槽(8)设计有利于姆指和中指作捻转动作;叉身自上而下是单体圆柱体,避免了摄子两摄条的特性张开、有利于作推、抽,正、反向的旋转等动作,并适合用于缠绕引流条;叉齿和叉槽用于夹持引流条;叉槽外口(10)宽,叉槽底(11)窄设计有利于送达至预计深度后推送叉退出时引流条脱出叉槽(4);另外叉身(2)标有刻度(5),在测量深度时直观读数,从而判断引流条是否送达至预计深度。
【IPC分类】A61M1/00
【公开号】CN204972389
【申请号】CN201520239463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左国良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