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偏瘫肩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0928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抗偏瘫肩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以预防和减少偏瘫患者偏瘫肩的
目.0
【背景技术】
[0002]偏瘫性肩痛是脑血管病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偏瘫侧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本症无一般肩周炎“静止痛”的特点,而是动则痛剧。因此患者因其肩痛不愿被动活动并拒绝患肢的搬动,喜用健手托持患手,使成屈肘位。致使患肢的动作恢复受到影响。若不及时治疗,影响患肢的功能康复。时间长则肩关节挛缩强直,或肩部肌肉萎缩,甚至引起肩关节不完全脱位,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病是由于偏瘫患者瘫侧上肢不能自主运动,而被动运动往往活动量有限,活动时间少;或被动运动方式方法不对(如过度运动导致肩关节新的运动性损伤),或肩部受到挤压或风寒,使局部血液运动不畅,关节囊与肌肉引起粘连,肌肉萎缩松弛,而导致肩部疼痛。加上长期卧床等因素,致肩关节肌肉萎缩,往往行成肩关节的半脱位。属祖国医学“痹症”或“肩凝症”范畴。当以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偏瘫肩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和严重的并发症,据报道此症在偏瘫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84%,严重影响患者的全面康复过程和生存质量。
[0003]偏瘫肩易发于偏瘫半月之后,因此在脑血管疾病得已控制后,主动积极的早期治疗与治疗方式得当是预防偏瘫性肩痛的关键。早期正确的康复训练如Bobath手法及抗痉挛体位的摆放能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此症。由于存在肩肱节律,在卧位时肩胛骨如固定不动,上臂只主动抬起至90度,患者在行Bobath手法训练时过度前屈肩关节会造成肩关节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预防和减少偏瘫患者偏瘫肩的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偏瘫肩装置,包括:扶手台、固定架和垂直杆;所述扶手台包括底座、扶手板以及手动连杆机构,底座和扶手板的一端用铰链固定,手动连杆机构设置在底座和扶手板之间;所述固定架包括U型卡槽和固定螺栓,U型卡槽的上端连接底座,固定螺栓设置在U型卡槽的下端;所述垂直杆设置在U型卡槽的上表面。
[0006]所述手动连杆机构包括曲柄连杆、手摇伸缩杆、手摇固定架、连杆爪和手摇柄;所述曲柄连杆的一端铰连于扶手板的下表面,另一端通过连杆爪与手摇伸缩杆相连,手摇伸缩杆连接手摇柄,并通过手摇固定架固定在底座上。
[0007]所述扶手板为木制或金属材料制成,上表面覆盖包裹海绵层的HJ皮层。
[0008]所述PU皮层的表面设置有数组绑带,所述每组绑带包括两根绑带,其中一根绑带的外表面设置有尼龙搭扣的绒面,另一根绑带内表面的端头设置有尼龙搭扣的钩面。
[0009]所述HJ皮层的表面还设置有四指指套和拇指指套,所述拇指指套位于四指指套侧边并垂直于四指指套,向上与扶手板呈45°夹角。
[0010]所述垂直杆的上端设置有横杆,横杆上固定有环状束缚带,所述束缚带上设置有调节扣。
[0011]在使用时,将装置放置在患者体侧,将U型卡槽卡入床边缘,调整好位置后,通过固定螺栓将装置固定好。随后将环状束缚带套在患者肩胛处,调节调节扣拉起患者肩部向上。将患者的手臂放置在扶手板上,手指套入四指套和拇指指套内,通过绑带将患者手臂固定。由于可通过手摇柄将扶手板上抬至与底座呈O?90°,可以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需要,调整患者手臂的放置角度。
[0012]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使用便捷,优势在于运动角度的可控性与可视性、可刺激本体感觉,本装置可在运动时抗痉挛,从而达到预防或减少偏瘫肩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抗偏瘫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图1是抗偏瘫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装置包括:扶手台、固定架和垂直杆I。
[0016]扶手台包括底座2、扶手板3以及手动连杆机构,扶手板为木制或金属材料制成,上表面覆盖包裹海绵层的PU皮层4。PU皮层的表面设置有两组绑带5,所述每组绑带包括两根绑带,其中一根绑带的外表面设置有尼龙搭扣的绒面6,另一根绑带内表面的端头设置有尼龙搭扣的钩面7。PU皮层的表面还设置有四指指套8和拇指指套9,拇指指套位于四指指套侧边并垂直于四指指套,向上与扶手板呈45°夹角。
[0017]底座和扶手板的一端用铰链固定,手动连杆机构设置在底座和扶手板之间。手动连杆机构包括曲柄连杆10、手摇伸缩杆11、手摇固定架12、连杆爪13和手摇柄14。曲柄连杆的一端铰连于扶手板的下表面,另一端通过连杆爪与手摇伸缩杆相连,手摇伸缩杆连接手摇柄,并通过手摇固定架固定在底座上。
[0018]固定架包括U型卡槽15和固定螺栓16,U型卡槽的上端连接底座,固定螺栓设置在U型卡槽的下端。
[0019]垂直杆设置在U型卡槽的上表面。垂直杆的上端设置有横杆17,横杆上固定有环状束缚带18,束缚带上设置有调节扣19。
[0020]在使用时,将装置放置在患者体侧,将U型卡槽卡入床边缘,调整好位置后,通过固定螺栓将装置固定好。随后将环状束缚带套在患者肩胛处,调节调节扣拉起患者肩部向上。将患者的手臂放置在扶手板上,手指套入四指套和拇指指套内,通过绑带将患者手臂固定。由于可通过手摇柄将扶手板上抬至与底座呈O?90°,可以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需要,调整患者手臂的放置角度。
[002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和方法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和方法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抗偏瘫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台、固定架和垂直杆;所述扶手台包括底座、扶手板以及手动连杆机构,底座和扶手板的一端用铰链固定,手动连杆机构设置在底座和扶手板之间;所述固定架包括U型卡槽和固定螺栓,U型卡槽的上端连接底座,固定螺栓设置在U型卡槽的下端;所述垂直杆设置在U型卡槽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偏瘫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连杆机构包括曲柄连杆、手摇伸缩杆、手摇固定架、连杆爪和手摇柄;所述曲柄连杆的一端铰连于扶手板的下表面,另一端通过连杆爪与手摇伸缩杆相连,手摇伸缩杆连接手摇柄,并通过手摇固定架固定在底座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偏瘫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板为木制或金属材料制成,上表面覆盖包裹海绵层的PU皮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偏瘫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U皮层的表面设置有数组绑带,所述每组绑带包括两根绑带,其中一根绑带的外表面设置有尼龙搭扣的绒面,另一根绑带内表面的端头设置有尼龙搭扣的钩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偏瘫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U皮层的表面还设置有四指指套和拇指指套,所述拇指指套位于四指指套侧边并垂直于四指指套,向上与扶手板呈45°夹角。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偏瘫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杆的上端设置有横杆,横杆上固定有环状束缚带,所述束缚带上设置有调节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偏瘫肩装置,包括:扶手台、固定架和垂直杆;所述扶手台包括底座、扶手板以及手动连杆机构,底座和扶手板的一端用铰链固定,手动连杆机构设置在底座和扶手板之间;所述固定架包括U型卡槽和固定螺栓,U型卡槽的上端连接底座,固定螺栓设置在U型卡槽的下端;所述垂直杆设置在U型卡槽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使用便捷,优势在于运动角度的可控性与可视性、可刺激本体感觉,本装置可在运动时抗痉挛,从而达到预防或减少偏瘫肩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IPC分类】A61H1/02
【公开号】CN205019360
【申请号】CN201520778606
【发明人】徐月花, 杨湘英, 邢霄, 何颖倩, 罗琼, 袁梅, 盛娟
【申请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