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骨防渗漏带缝针钢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44358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胸骨防渗漏带缝针钢丝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胸骨防渗漏带缝针钢丝,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在心、胸、血管外科治疗领域,为实施心脏手术、纵膈手术、肺部手术等劈开胸骨,手术完毕后经常需要进行胸骨缝合,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减少胸骨损伤,并可避免术后经缝合间隙的渗漏。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在心、胸、血管外科治疗领域,常常需要劈开胸骨实施心脏手术、纵膈手术、肺部手术等,手术完毕后经常需要进行胸骨缝合,而胸骨缝合则需要应用胸骨缝合钢丝。目前,手术后闭合胸骨固定的传统方法有:1、胸骨预打孔穿钢丝;2、可吸收胸骨钉;3、缝合针穿带钢丝。传统方法在固定过程中对组织损伤较大,且预打孔过大会引起渗漏,而孔径过小钢丝无法顺利穿过。因此,如何有效地固定切口术后的胸骨,同时又能减少损伤减少渗漏而形成新的伤害成了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骨防渗漏钢丝,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胸骨防渗漏带缝针钢丝,其特征在于,包括钢丝以及缝针,所述的钢丝包括钢丝本体以及位于钢丝本体头端的连接部分,所述的连接部分可与缝针的尾端连接,所述的钢丝本体的直径和缝的最大直径相等。
[0005]优选地,所述的连接部分可与缝针的尾端紧密相连。
[0006]优选地,所述的缝针为圆锥体弯针头。
[0007]优选地,所述的连接部分为圆锥体结构。
[0008]优选地,所述的钢丝以及缝针构成为单针非吸收钢丝结构。
[0009]优选地,所述的钢丝总长L为40厘米。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实用新型使用本胸骨防渗漏带缝针钢丝,所述的钢丝本体为圆柱形,其直径和缝针的最大直径相等,能有效减少损伤,并可避免术后经缝合间隙的渗漏;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设计合理、易操作,克服了以往传统做法的种种弊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胸骨防渗漏带缝针钢丝分解图图2为胸骨防渗漏带缝针钢丝的示意图。
[0013]图例说明:1、钢丝;2、缝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15]实施例1
[001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胸骨防渗漏带缝针钢丝,包括钢丝I以及缝针2,所述的钢丝I包括钢丝本体11以及位于钢丝本体11头端的连接部分12,所述的连接部分12可与缝针2的尾端紧密连接,所述的钢丝本体11的直径dl和缝针2的最大直径d2相等。
[0017]所述钢丝I及缝针2的材质均为医用不锈钢317L。所述的钢丝I以及缝针2构成为单针非吸收钢丝结构。所述的缝针2为圆锥体弯针头。所述的连接部分12为圆锥体结构。所述的钢丝I根据所需固定胸骨的相关参数配合设置,总长L为40厘米。
[0018]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胸骨防渗漏带缝针钢丝,在缝合时比较容易控制,不容易扎伤内脏,在减少胸骨损伤的同时避免渗漏。
【主权项】
1.一种胸骨防渗漏带缝针钢丝,其特征在于,包括钢丝(1)以及缝针(2),所述的钢丝(1)包括钢丝本体(11)以及位于钢丝本体(11)头端的连接部分(12),所述的连接部分(12)可与缝针(2)的尾端连接,所述的钢丝本体(11)的直径(dl)和缝针(2)的最大直径(d2)相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骨防渗漏带缝针钢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分(12)可与缝针(2)的尾端紧密相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骨防渗漏带缝针钢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缝针(2)为圆锥体弯针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骨防渗漏带缝针钢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分(12)为圆锥体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骨防渗漏带缝针钢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丝(1)以及缝针(2)构成为单针非吸收钢丝结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骨防渗漏带缝针钢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丝(1)总长L为40厘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胸骨防渗漏带缝针钢丝,其特征在于,包括钢丝以及缝针,所述的钢丝包括钢丝本体以及位于钢丝本体头端的连接部分,所述的连接部分可与缝针的尾端连接,所述的钢丝本体的直径和缝的最大直径相等。本实用新型使用本胸骨防渗漏带缝针钢丝,所述的钢丝本体为圆柱形,其直径和缝针的最大直径相等,能有效减少损伤,并可避免术后经缝合间隙的渗漏;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设计合理、易操作,克服了以往传统做法的种种弊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IPC分类】A61B17/06
【公开号】CN205054319
【申请号】CN201520731959
【发明人】过常发, 王春生, 念辉, 杨成, 孙笑天, 王文硕
【申请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