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62995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胫骨固定装置,特别是指一种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人体各部位的骨骼形状不尽相同且构造复杂,若发生骨折等伤害,在医学上提供治疗与复健的方式通常需依据受伤部位的骨骼结构而给予适当的治疗,当骨折的部位靠近关节处时,较不适合使用石膏固定,则通常会采取骨板以及骨钉做为治疗骨折的固定物。
[0003]以胫骨近端的骨折(又可称为胫骨平台骨折)为例,当患者受到高能量的创伤,如车祸、强烈碰撞或者由高处坠落;或者低能量的创伤,如滑倒或摔倒,均可能造成胫骨平台的内侧或外侧受到波折而骨折,而胫骨后侧平台受到冲击而塌陷的情况亦不少见,因此需要以骨板将胫骨平台进行固定。
[0004]传统的胫骨平台后侧的固定方式是先经由胫骨平台前外侧间接先将骨骼复位后,再以用于胫骨平台前外侧的骨板由先从胫骨平台前外侧进入至后侧,最后再进行间接固定,但此种方式却常面临无法确实将胫骨平台后侧复位或固定,且手术时间耗时较长;手术后追踪期间,后侧及内侧骨折处容易因固定力不足,导致移位。胫骨平台前内侧路径是最简单的手术路径,但是经由前内侧路径进行复位固定,内侧骨板则因解剖位置,无法对后侧骨折有效固定。若由胫骨平台后侧路径进入,则因胫骨平台后侧的解剖构造繁复且神经血管与重要肌腱布满于此,增加手术的风险,加上特定用于胫骨平台后侧的骨板也甚为少见,因此仅能利用使用于其它部位的骨板以将骨折的胫骨平台进行固定,但其骨板板形与骨面的吻合度可能较差,且植入后的稳定性和舒适度也较不好;另外,一般传统所使用的骨板乃完全贴附于骨骼上,且依赖骨板与骨骼间的摩擦力以达固定的效果,但是由于此固定方式会对骨膜加压造成骨折部位的血液运输不良,同时也会造成术后的骨折处的愈合缓慢或其它并发症的产生。另外,若患者患有骨质疏松,亦不推荐使用上述的手术固定方式。因此上述的术后恢复效果也会呈现不佳的状况,所以需要开发出适用于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部位的相关骨板,以较简单的前内侧手术路径,使受损的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得于术后有良好的恢复并避免再次塌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贴合于骨骼上且是针对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塌陷或骨折的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固定装置,使装置的固定不需要过于依赖装置与骨骼间的摩擦力,且可依靠装置自身的交锁结构达到固定效果。当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不与骨骼接触,而使装置和骨骼之间具有空隙,亦可消除装置对骨骼的加压所造成可能的并发症状(如病菌感染、骨折愈合缓慢、固定失败等等),同时可改善患部的血液运输与骨膜的恢复与增长。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又可应用于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身上。
[000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固定装置,而上述的装置可不需于事先预弯,但医护人员可视病患胫骨近端后内侧的大小及受损情况,而决定再弯折本装置头部与延长部的角度并植入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以达固定的效果。
[0007]另外,由于人站立时往往会产生一个向后力量并使其力量大多会偏向施力于胫骨近端后侧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平台后内侧或后外侧),因此当人体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受损并固定后,人体站立的行为往往会造成原来固定好的受损胫骨近端内侧平台有再度塌陷的可能,因此本装置乃提供一种力学支撑以保护受损的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不再塌陷。
[0008]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观点中,本实用新型的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固定装置可包含一头部、一延长部、一身部、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其中头部为一弧面板体;延长部则呈现为一波浪状板体并与头部相连接;身部为一波浪状板体。上述的头部、延长部与身部是依序一体成型,而上述装置的曲度可与病患的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的曲度相符;而此装置上又进一步设有多个穿孔与至少一定位孔贯穿于装置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其中本装置上设有8个穿孔与4个定位孔贯穿于此装置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在一实施例中,该头部与该身部之间具有一钝面处理,上述钝面处理的主要功能为避免装置对于血管、神经、肌腱或韧带的压迫。
[0009]较佳的,可再针对患者的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曲度而将本装置头部或延长部进行弯折至一适当的曲度,使本装置的头部与延长部的第二侧面曲度可相对应于胫骨近端的关节面曲度;再者,亦可对装置身部再作一弯折,使装置的身部的第二侧面曲度可相对应于胫骨骨干近端较平缓的表面形状。
[0010]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观点中,本实用新型亦提供一种具有抗氧化层的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固定装置,即上述装置的表面又进一步具有一抗氧化层,其制作方式乃先利用喷砂酸洗的方式去除装置的表面层,而后以激光进行局部修补上述装置于喷砂酸洗后所产生的孔洞,接着研磨上述装置的表面以降低上述装置表面的粗糙度,再将其表面进行抛光,最后将表面进行改性,使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固定装置的表面具有一耐磨的抗氧化层。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装置材质又可为钛金属或钛6铝4钒(Ti6A14V)的材质。于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装置材质又可为钢。
[0011]在一实施例中,由于在胫骨平台近端后内侧含有众多的血管与神经通过,为防止本装置安装于受损的胫骨平台近端后内侧的骨折位置时,造成骨折位置附近的血流或神经受到压迫而产生血流不顺或疼痛产生,本装置的头部与身部之间进一步具有一钝面处理以避免上述的压迫情况发生。
[0012]较佳的,上述的穿孔为螺孔形式。
[0013]较佳的,上述定位孔是呈椭圆形。
[0014]较佳的,上述的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固定装置进一步设有多个透孔贯穿于该装置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使多个透孔可供钢丝所贯穿。
[0015]于某些实施例中,上述固定装置的身部的形状为左右对称。而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装置于使用时,可视患者胫骨长度将装置的身部进行裁剪以符合需求。
[0016]在某些实施例中,是通过定位孔栓合骨钉或定位骨钉固定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固定装置后,再以骨钉或定位骨钉作为滑杆,横向或纵向的定位孔作为滑槽,使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固定装置能于胫骨上进行一定程度的位移(横向或纵向),并经由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固定装置的头部包围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再栓合其它骨钉于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与胫骨骨干的穿孔并进行复位调整,使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固定装置于固定时不易产生角度偏差。
【附图说明】
[001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通过后附图标中的实例加以说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后附图式中相似的组件符号是指类似的组件。
[0018]图1是显示近端后内侧平台固定装置的一示意图。
[0019]图2是显示本固定装置贴附于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的一实施例。
[0020]图3是根据一实施例显示固定于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的固定装置。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显示固定于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的装置。
[0022]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23]100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固定装置 110第二侧面
[0024]102头部112钝面处理
[0025]104延长部114穿孔
[0026]106身部116定位孔
[0027]108第一侧面118透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之人士可通过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