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神经外科用多功能检查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7304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神经外科用多功能检查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神经外科用多功能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依靠准确的神经系统检查,而神经内科在检查的时候经常用的工具是叩诊锤、知觉检查针等,但是现有技术的叩击检查装置存在以下问题:一、不方便携带,医生在查房时,需要一直放在手中,由于医生还需要携带病人的病例或者其他医疗器械,就会显得手忙角落,影响工作效率;二、现有技术的叩击检查装置无法方便的调节叩击的力度,只能凭借医生的手感,非常不方便;三、功能单一,仅仅能通过敲击来进行检查。对于一些已经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来讲,其对外界刺激不敏感,单纯的敲击有时并不起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手持式神经外科用多功能检查装置,便于携带,可以调节敲击的力度,而且还可以通过针刺和电刺激等方式进行更为全面的检查。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5]—种手持式神经外科用多功能检查装置,包括手套、可调式叩击装置、针刺装置、电弧发生装置;
[0006]所述可调式叩击装置设在手套的手背上,所述可调式叩击装置包括由手腕一端延伸至手指一端的空心柱体,所述空心柱体靠近手指一端设有开口,所述空心柱体侧壁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通孔,所述通孔一侧等间距设有一列卡孔,所述空心柱体内设有叩击杆,所述空心柱体内还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连接在所述叩击杆上而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空心柱体底部,所述叩击杆侧面设有卡块,所述卡块穿过所述通孔并延伸至所述空心柱体外部;
[0007]所述针刺装置设在所述手套的手背上,所述针刺装置包括呈圆柱状的底座、设在底座上的尖椎,所述底座外壁上还设有外螺纹,所述针刺装置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包括圆形盖板、设在圆形盖板下端面外沿的凸环,所述凸环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凸环旋接在所述底座上;
[0008]所述电弧发生装置设在所述手套的手背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电弧发生装置至少包括电源、高压发生器、电弧发生头、开关。
[0010]进一步的,所述手套为丁腈材料制成。
[0011 ]进一步的,所述手套由竹纤维和银纤维混纺制成。
[0012]进一步的,所述手套为无指手套。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不使用时,沿所述通孔滑动所述卡块使得所述叩击杆完全没入所述空心柱体内,然后将卡块卡在相应的卡孔内完成固定。
[0015]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手套穿戴在医生的手部,需要对病人进行检查时,可以用手按住所述卡块,并将卡块从卡孔内拨出然后将其卡入到合适位置处的卡孔内,然后将本实用新型的空心柱体的开口对准患者需要进行敲击检查的部位,将所述卡块从卡孔内推出,所述压缩弹簧作用于所述叩击杆使得所述叩击杆沿所述空心柱体向外快速滑动并最终敲击在患者的待检查部位。
[0016]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所述上盖从所述底座上旋下,然后通过尖椎对患者进行针刺刺激,或者通过电弧发生装置对患者进行刺激,电弧发生装置作为现有技术已经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在此不做赘述。
[0017]本实用新型便于携带,可以调节敲击的力度,而且还可以通过针刺和电刺激等方式进行更为全面的检查。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叩击装置剖视图。
[0021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针刺装置剖视图。
[0022]图中:1.手套,2.可调式叩击装置,21.空心柱体,21a.通孔,21b.卡孔,22.叩击杆,22a.卡块,23.压缩弹簧,3.针刺装置,31.底座,32.尖椎,33.上盖,33a.圆形盖板,33b.凸环,4.电弧发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24]—种手持式神经外科用多功能检查装置,包括手套1、可调式叩击装置2、针刺装置
3、电弧发生装置4;
[0025]所述可调式叩击装置2设在手套1的手背上,所述可调式叩击装置2包括由手腕一端延伸至手指一端的空心柱体21,所述空心柱体21靠近手指一端设有开口,所述空心柱体21侧壁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通孔21a,所述通孔21a—侧等间距设有一列卡孔21b,所述空心柱体21内设有叩击杆22,所述空心柱体21内还设有压缩弹簧23,所述压缩弹簧23—端连接在所述叩击杆22上而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空心柱体21底部,所述叩击杆22侧面设有卡块22a,所述卡块22a穿过所述通孔21a并延伸至所述空心柱体21外部;
[0026]所述针刺装置3设在所述手套1的手背上,所述针刺装置3包括呈圆柱状的底座31、设在底座31上的尖椎32,所述底座31外壁上还设有外螺纹,所述针刺装置3还包括上盖33,所述上盖33包括圆形盖板33a、设在圆形盖板33a下端面外沿的凸环33b,所述凸环33b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凸环33b旋接在所述底座31上;
[0027]所述电弧发生装置4设在所述手套1的手背上。
[0028]进一步的,所述电弧发生装置4至少包括电源、高压发生器、电弧发生头、开关。
[0029]进一步的,所述手套1为丁腈材料制成。
[0030]进一步的,所述手套1由竹纤维和银纤维混纺制成。
[0031 ]进一步的,所述手套1为无指手套。
[0032]具体使用方法:
[0033]本实用新型不使用时,沿所述通孔21a滑动所述卡块22a使得所述叩击杆22完全没入所述空心柱体21内,然后将卡块22a卡在相应的卡孔21b内完成固定。
[0034]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手套1穿戴在医生的手部,需要对病人进行检查时,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叩击的强度,然后用手按住所述卡块22a,并将卡块22a从原来的卡孔21b内拨出然后将其卡入到合适位置处的卡孔21b内,再将本实用新型的空心柱体21的开口对准患者需要进行敲击检查的部位,将所述卡块22a从卡孔21b内推出,所述压缩弹簧23作用于所述叩击杆22使得所述叩击杆22沿所述空心柱体21向外快速滑动,所述叩击杆22最终敲击在患者的待检查部位。
[0035]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所述上盖33从所述底座31上旋下,然后通过尖椎32对患者进行针刺刺激,或者通过电弧发生装置4对患者进行刺激,电弧发生装置4作为现有技术已经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在此不做赘述。
[0036]本实用新型便于携带,可以调节敲击的力度,而且还可以通过针刺和电刺激等方式进行更为全面的检查。
[0037]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手持式神经外科用多功能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套(1)、可调式叩击装置(2)、针刺装置(3)、电弧发生装置(4); 所述可调式叩击装置(2)设在手套(1)的手背上,所述可调式叩击装置(2)包括由手腕一端延伸至手指一端的空心柱体(21),所述空心柱体(21)靠近手指一端设有开口,所述空心柱体(21)侧壁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通孔(21a),所述通孔(21a)—侧等间距设有一列卡孔(21b),所述空心柱体(21)内设有叩击杆(22),所述空心柱体(21)内还设有压缩弹簧(23),所述压缩弹簧(23) —端连接在所述叩击杆(22)上而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空心柱体(21)底部,所述叩击杆(22)侧面设有卡块(22a),所述卡块(22a)穿过所述通孔(21a)并延伸至所述空心柱体(21)外部; 所述针刺装置(3)设在所述手套(1)的手背上,所述针刺装置(3)包括呈圆柱状的底座(31)、设在底座(31)上的尖椎(32),所述底座(31)外壁上还设有外螺纹,所述针刺装置(3)还包括上盖(33),所述上盖(33)包括圆形盖板(33a)、设在圆形盖板(33a)下端面外沿的凸环(33b),所述凸环(33b)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凸环(33b)旋接在所述底座(31)上; 所述电弧发生装置(4)设在所述手套(1)的手背上。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神经外科用多功能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弧发生装置(4)至少包括电源、高压发生器、电弧发生头、开关。3.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神经外科用多功能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1)为丁腈材料制成。4.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神经外科用多功能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1)由竹纤维和银纤维混纺制成。5.根据权力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神经外科用多功能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1)为无指手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式神经外科用多功能检查装置,包括手套、可调式叩击装置、针刺装置、电弧发生装置;所述可调式叩击装置包括空心柱体,所述空心柱体靠近手指一端设有开口,所述空心柱体侧壁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通孔,所述通孔一侧等间距设有一列卡孔,所述空心柱体内设有叩击杆,所述空心柱体内还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叩击杆侧面设有卡块,所述卡块穿过所述通孔并延伸至所述空心柱体外部;所述针刺装置包括底座、尖椎,所述针刺装置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包括圆形盖板、凸环,所述凸环旋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电弧发生装置设在所述手套的手背上;本实用新型便于携带,可以调节敲击的力度,而且还可以通过针刺和电刺激等方式进行检查。
【IPC分类】A61B5/00, A61B9/00
【公开号】CN205083525
【申请号】CN201520828370
【发明人】纪金明, 马云霞, 李刚, 闫浩云, 李霞
【申请人】纪金明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