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输液监测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73637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输液监测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输液监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静脉输液治疗手段目前医院临床中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所谓静脉输液就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降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或药物通过静脉穿刺,从而将液体注入静脉的方法。
[0003]目前使用的输液模式大多采用人工监护模式,需要监护人员在旁对患者进行输液监护,然后往往输液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不可避免地造成监护人员的疲惫感,同时监护人员的增多也使医院的综合管理编的更加困难。其次,医护人员无法知道确切的输液速度,由于患者体质不同,治疗过程中对输液速度需要严格把控,如果滴速高于正常水平,可能引起人体中毒,而滴速过慢,则可能会造成药量不够或无谓地增加输液时间。再者,医护人员不能再合适的时间拔针,当输液完毕,若处理不及时,患者的血液就会倒流入输液管造成血液的回流,时间长会使扎针处严重肿胀。若处理过早,药液还未完全输尽就摘瓶取管造成药液的浪费。另外,不能准确控制输液的温度,每个患者体质不同,特别是手术后的病人以及老年患者,在寒冷的天气里输液很容易引起穿刺部位发凉、疼痛以及血管痉挛等症状,会有碍患者对药液的吸收,影响输液效果,甚至危及到患者的健康,对此现有常用方法是采用暖手袋或热毛巾对输液部位或输液管进行热敷,该种方法对温度的控制并不是很准确,很难保证理想的加热程度。
[0004]基于上述情况,研制一种智能输液监护系统以减少输液过程中的出现的医疗事故是广大输液患者、医护人员和陪护家属共同的呼声。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医疗输液监测控制
目.ο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疗输液监测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架、绳索、储液容器、称重器、带有滴斗和滴速夹的输液管及固定在支架上的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设有微处理器及与其连接的继电器、声光报警器、人机交互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称重器与微处理器连接;所述绳索一端与电机输出轴相连,电机与继电器相连,另一端通过安装在支架上的滑轮与称重器上方相连,称重器下方通过固定线与储液容器相连,所述滴斗一侧设有内置发射天线的电磁波发射器,另一侧设有内置接收天线的电磁波接收器,电磁波接收器与微处理器相连;所述滴斗下方的输液管外侧壁卡接有与继电器相连的PTC加热器,PTC加热器下方的输液管壁外置有与微处理器相连的温度传感器。
[0007]优选地,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包括按键和显示屏,按键用来实现数据输入和指令的传送,显示屏用来显示滴速和温度。
[0008]优选地,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
[0009]优选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GSM/GPRS、CDMA或UMTS模块中的一种。
[0010]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DS18B20。
[0011]优选地,所述控制盒内还设有与所述微处理器相连的电源供电模块,用于向装置提供电力。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对输液速度、输液温度和输液剩余量等输液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可避免安全隐患,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医疗输液监测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医疗输液监测控制装置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6]如图1至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医疗输液监测控制装置包括支架1、绳索2、储液容器3、固定线4、带有滴斗5和滴速夹6的输液管7、固定在支架上的控制盒8,电机9、滑轮10和称重器11。
[0017]控制盒8内设有微处理器81及与其连接的继电器82、声光报警器83、人机交互模块84和无线通信模块85;称重器11与微处理器81连接;绳索2—端与电机9输出轴相连,电机9与继电器82相连,另一端通过安装在支架1上的滑轮10与称重器11上方挂钩相连,称重器11下方挂钩通过固定线4与储液容器3相连。输液管7安插在储液容器3的出液口。滴斗5—侧设有内置发射天线的电磁波发射器12,另一侧设有内置接收天线的电磁波接收器13,电磁波接收器13与微处理器81相连;滴斗5下方的输液管外侧壁卡接有与继电器82相连的PTC加热器14,PTC加热器14下方的输液管壁外置有与微处理器81相连的温度传感器15。
[0018]其中,控制盒2内还设有与所述微处理器81相连的电源供电模块86,用来向装置提供电力。人机交互模块84可包括按键和显示屏,按键用来实现数据输入和指令的传送,显示屏用来显示滴速和温度。电机9可为步进电机。无线通信模块可为GSM/GPRS、CDMA或UMTS模块中的一种。温度传感器15的型号为DS18B20。
[0019]基于电磁波监测液滴速度的方法是:电磁波发射器12的发射天线对滴斗5发射雷达波,电磁波接收器13接收天线接收雷达波,当滴斗5内无药滴滴落时,电磁波接收器13接收天线接收雷达波的频率与电磁波发射器12发射天线输出的雷达波频率相同。当滴斗5内药滴滴落时,做自由落地运动的药液会吸收和发射雷达波,运动药滴的回波信号与发射信号之间存在多普勒频移值得频率差异。利用多普勒频移原理,在强杂波背景中检测出运动药液目标。电磁波接收器13将雷达波作为接收混频器的本振,与接收回波混频检波,得到药液滴落回波脉冲,药液滴落的回波脉冲经微处理器数字化处理,得到药滴滴落信息。通过计算每滴药液滴落的间隔时间,获得每分钟输液滴数。根据每滴药液体积,换算每分钟输液量。
[0020]工作时:医护人员将输液管7插入储液容器3出液口,然后进行扎针,扎针完毕后,通过手动调节滴速夹6调节到合适速度后启动装置。随后称重传感器41、温度传感器15、电磁波发射器12和电磁波接收器13实时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微处理器81,微处理器81进行数据处理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85传输至医护人员用户端,同时控制显示屏显示流速、温度和剩余输液量。若用户端上显示流速高于预设值,则可向微处理器81发送减速指令,微处理器81接收到指令后控制继电器82动作,使得与继电器82相连的电机9转动,放送绳索2使得储液容器3下降以实现减速;流速低于预设值,则可向微处理器81发送加速指令,微处理器81接收到指令后控制继电器82动作,使得与继电器82相连的电机9转动,拉动绳索2使得储液容器3上升以实现加速。而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则可向微处理器81发送加温指令,微处理器81接收到指令后控制继电器82动作,使得与继电器83相连的PTC加热器14启动以对输液管7进行加热。当剩余输液量小于预设值时,微处理器81可自动驱动声光报警器83进行报警以提醒患者,同时医护人员也会接收到报警信息,及时到现场进行换液或拔针。
[0021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医疗输液监测控制装置可对输液速度、输液温度和输液剩余量等输液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可避免安全隐患,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0022]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医疗输液监测控制装置,包括支架、绳索、储液容器、称重器、带有滴斗和滴速夹的输液管及固定在支架上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内设有微处理器及与其连接的继电器、声光报警器、人机交互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称重器与微处理器连接;所述绳索一端与电机输出轴相连,电机与继电器相连,另一端通过安装在支架上的滑轮与称重器上方相连,称重器下方通过固定线与储液容器相连,所述滴斗一侧设有内置发射天线的电磁波发射器,另一侧设有内置接收天线的电磁波接收器,电磁波接收器与微处理器相连;所述滴斗下方的输液管外侧壁卡接有与继电器相连的PTC加热器,PTC加热器下方的输液管壁外置有与微处理器相连的温度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输液监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包括按键和显示屏,按键用来实现数据输入和指令的传送,显示屏用来显示滴速和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输液监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输液监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GSM/GPRS、CDMA 或 UMTS 模块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医疗输液监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DS18B20。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医疗输液监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内还设有与所述微处理器相连的电源供电模块,用于向装置提供电力。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疗输液监测控制装置,包括支架、绳索、储液容器、称重器、带有滴斗和滴速夹的输液管和控制盒,控制盒内设有微处理器及与其连接的继电器、声光报警器、人机交互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绳索一端与电机输出轴相连,另一端通过安装在支架上的滑轮与称重器上方相连,称重器下方通过固定线与储液容器相连,滴斗一侧设有内置发射天线的电磁波发射器,另一侧设有内置接收天线的电磁波接收器;滴斗下方的输液管外侧壁卡接有PTC加热器,PTC加热器下方的输液管壁外置有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可对输液速度、输液温度和输液剩余量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可避免安全隐患,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IPC分类】A61M5/168
【公开号】CN205084118
【申请号】CN201520864112
【发明人】黄景, 顾本柏, 高明辉
【申请人】南京合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