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蚊虫叮咬除痒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56870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蚊虫叮咬除痒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蚊虫叮咬除痒仪。
【背景技术】
[0002] 蚊虫叮咬是日常所频见的问题,被叮咬之后非常烦人,轻则奇痒难忍,重则感染疾 病,尤其是晚上被叮咬之后会影响休息。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防蚊、驱蚊方法,但是好像都不 太尽如人意,总能被蚊虫叮咬到,如果是在疾病高发区域被蚊虫叮咬到的话则更为危险。
[0003] 在被蚊虫叮咬之后,止痒的大致途径有以下几种:
[0004] 被叮咬后不能抓。抓挠后,皮肤里的组织液、淋巴液等渗出,肿成一个疱,就会越抓 越痒,而且还不易消退。蚊虫叮咬的瘙痒多是由蚊虫留下的酶类和蛋白类物质与身体免疫 系统共同作用形成的,如果是有蚊虫如果坚持不抓,一般10至15分钟后,痒感就能明显消 退;现有的办法中能够采用碱性物质进行缓解,比如,可用氨水止痒,也可将香皂蘸水在红 肿处涂抹;如果叮咬处很痒,可先用手指弹一弹,再涂上花露水、风油精等。也能够用盐水和 牙膏涂抹或冲泡痒处,这样能使肿块软化,还可以有效止痒。但是以上几种途径的使用范围 有限,适用的人群也不同,并且效率低,同时都需要将其他物质在皮肤上涂抹,有可能还没 有起效,就对使用者造成过敏反应。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蚊虫叮咬除痒仪,通过电加热 的方式,对被蚊虫叮咬部位实现瞬时高温处理,可有效除痒,而且见效快无毒副作用。
[0006]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 -种蚊虫叮咬除痒仪,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一端的加热头,以及设置在外壳内部 的控制电路板和电池;加热头用于与蚊虫叮咬处接触;电池向加热头和控制电路板供电;控 制电路板用于控制加热头的温度;控制电路板包括微控制器控制电路,以及分别于微控制 器控制电路连接的供电电路、电池电压采集电路、温度监测电路和加热头升温电路;供电电 路和电池电压采集电路分别于电池连接,温度监测电路通过温度传感器与加热头连接,加 热头升温电路与加热头连接。
[0008]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外壳上的按键开关;电池通过按键开关和加热头升温电路 与加热头相连接。
[0009] 优选的,还包括状态指示电路,以及设置在外壳上的指示灯;指示灯经状态指示电 路与微控制器控制电路连接。
[0010] 优选的,外壳包括上盖、电池仓盖和底座;底座上部的两端分别与上盖和电池仓盖 配合封闭形成腔体;上盖固定设置,在与底座配合封闭的一端设置加热头;电池仓盖能够拆 卸;底座的底部呈波浪状。
[0011]优选的,加热头采用金属制成,与皮肤接触表面设置镀金保护层。
[0012]优选的,加热头升温电路的输出端设置热敏电阻陶瓷PTC,设置在外壳内部的热敏 电阻陶瓷PTC与加热头接触设置。
[0013] 进一步,温度传感器采用负温度系数电阻NTC;负温度系数电阻NTC同时与热敏电 阻陶瓷PTC和加热头接触设置。
[0014] 再进一步,加热头的横截面呈圆环状,横截面呈圆形设置的热敏电阻陶瓷PTC与加 热头内部呈内切接触设置,负温度系数电阻NTC设置在于内切点相反的另一侧,负温度系数 电阻NTC在外壳保持最大面积的接触的同时,也与热敏电阻陶瓷PTC保持接触。
[0015] 进一步,负温度系数电阻NTC和热敏电阻陶瓷PTC的引出线均与加热头呈间隙设 置,并且沿加热头的轴线对称布置。
[0016] 优选的,外壳采用工程塑料ABS制成。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蚊虫叮咬除痒仪,通过电池向加热头通电后发热,利用控制电 路板控制使得加热头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该设定温度高于酶、蛋白或其他活性分子的变 性温度,然后将加热头按压在被叮咬部位,使得该部位能够达到瞬时过热,可以对该部位达 到消毒、消炎的处理效果,能够以物理的手段起到除痒的效果,而且起效快,仅需几分钟就 能够完成。本实用新型通过微控制器有效控制加热时间,稳定加热头温度,增强用户使用舒 适度。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池供电,使用便捷,使用过程不受外部环境限制。本实用新型内部 设计硬件检测功能,确保电路可靠工作,满足安全性要求。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供电电路图。
[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电压采样电路图。
[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温度监测电路图。
[0024]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头升温电路图。
[0025]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状态指示电路图。
[0026]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微控制器控制电路图。
[0027]图9加热头的外观图,9a为正视图,9b为AA向剖视图。
[0028]图10加热头内部位置图。
[0029]图11加热头引出线图。
[0030]图12外壳内部位置图。
[0031] 图中:1为加热头;2为指示灯;3为按键开关;4为控制电路板;5为电池;6为外壳;61 位上盖;62为电池仓盖;63为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 不是限定。
[0033] 本实用新型包括控制电路板4、电池5和外壳6;控制电路板4是功能实现的核心单 元。电池5向控制电路板4供电。控制电路板4和电池5的装配在外壳6内部。外壳6由上盖61、 电池仓盖62、底座63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控制电路板4由供电电路、 电池电压采样电路、温度监测电路、加热头升温电路、状态指示电路和微控制器控制电路祖 成。电路框图如图2所示。
[0034] 供电电路通过电池输入电能,通过LD0芯片U2进行降压稳压处理后为控制电路供 电。选用1节9V方形电池供电,电池的宽度为26.5毫米、厚度17.5为毫米、高度48.5为毫米。 该种电池的能以紧凑的结构为本实用新型提供较高的工作电压。U2是高精度,低噪音,大电 流,低输入输出电压差的正电压调整器。U2芯片内置有参考电压源,误差放大器,电流限制 器,相位补偿器和一个驱动晶体管。因此在输入输出电压差很小时也可保证电池的正常使 用,从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如图3,U2的2脚和4脚直接连接后接开关S1的一端,开关S1 的另一端接电池的正极,当开关S1按下后,电池电压输入至U2,U2的3脚接并联电容组C1和 C2的一端,并联电容组C1和C2的另一端接地。通过并联电容组C1和C2进行组合滤波后,U2的 3脚输出稳定的3V电压,提高电路的电磁兼容性能。U2的1脚接地。
[0035] 通过电池电压采样电路读取电池输出的电压值。当电池电量不足时,电池电压小 于阀值,进而通过微控制器进行报警提示,提醒用户更换新电池,这样可以实现温控电路稳 定可靠的工作,避免因电池电量不足,在操作过程中引起误动作。如图4,电压采样电路由电 阻Rl、R2组成,电阻Rl、R2对电池电压分压后,将R2上的电压提取出来,引入微控制器U1的1 脚进行电压采样。微控制器U1根据电压采样值的大小判定电池电量是否充足。若电量不足, 则通过状态指示电路进行报警提示。
[0036] 如图5,温度监测电路通过负温度系数电阻NTC监测加热头的温度。NTC电阻与电阻 R3串联后对U2输出电压3V进行分压,将R3上的电压提取出来,引入微控制器U1的2脚进行电 压采样。NTC电阻是一种对温度反应较敏感,电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的非线性电阻 器。当加热头的温度发生变化后,NTC电阻值会随即发生变化,导致R3两端的电压变化。微控 制器U1根据电压变化确定加热头的温度。
[0037]通过热敏电阻陶瓷PTC元件对加热头进行加热。PTC元件热阻小、换热效率高,超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