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血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52254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血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采血管。其包括试管本体以及盖帽,所述盖帽安装在试管本体上,所述试管本体上设有至少两个的环形凸起,所述试管本体上设有刻度线,所述试管本体的下端设有一个折页,折页上设有C形卡夹,所述折页至少为一个。本实用新型设计独特,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便于医务人员拿取。本实用新型在给病人检验时,利用C形卡夹将另一试管固定在一起,实现存放多份血液标本且分类清楚,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本实用新型试管管体周围均匀设置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作为承受力量的部位方便工作人员可以很轻松地将盖帽取下,节省人力。
【专利说明】
一种采血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采血管。
【背景技术】
[0002]作为医学临床检验,采血管作为采集血液标本来做化验样品的器皿,是最常见的方式。采血管已经是医院必备的且大量使用的医用器械了。采血管的大量应用,为医务人员的采血提供了极大便利和可靠的采血方式。但是采血管在使用过程中打开麻烦,设计不合理,容易产生差错。
[0003]再者,临床上在给病人检验使用的检验采血管只能放一份标本,当病人需要两份血液标本做不同目的检查时,必须需要两个检验采血管,而使用两个相互独立的采血管,无论在传递过程中,还是具体检验操作过程中,都平添了一些麻烦,而且容易混淆,这样操作很不方便,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血管。
[0005]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血管,包括试管本体以及盖帽,所述盖帽安装在试管本体上,所述试管本体上设有至少两个的环形凸起,所述试管本体上设有刻度线,所述试管本体的下端设有一个折页,折页上设有C形卡夹,所述折页至少为一个。
[0006]进一步的,所述试管本体的底部设有向上延伸的齿沟,所述齿沟为四个。
[0007]进一步的,所述折页为两个,所述C形卡夹为两个。
[0008]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凸起为三个,所述环形凸起间隔一定距离。
[0009]进一步的,所述试管本体的内底面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上设有十字形的加强筋。
[00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1]本实用新型设计独特,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便于医务人员拿取。本实用新型在给病人检验时,利用C形卡夹将另一试管固定在一起,实现存放多份血液标本且分类清楚,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本实用新型试管管体周围均匀设置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作为承受力量的部位方便工作人员可以很轻松地将盖帽取下,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0012]图1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血管,包括试管本体I以及盖帽2,所述盖帽2安装在试管本体I上,所述试管本体I上设有三个的环形凸起11,所述环形凸起11间隔一定距离,环形凸起11作为承受力量的部位方便工作人员可以很轻松地将盖帽2取下,节省人力。所述试管本体I上设有刻度线12,方便医务人员观看存血量。
[0015]所述试管本体I的下端设有一个折页13,折页13上设有C形卡夹14,C形卡夹14方便固定另外一个试管本体,可组合在一起,实现存放多份血液标本且分类清楚,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0016]所述试管本体I的内底面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上设有十字形的加强筋15,保证试管本体I的稳固结实。
[0017]本实用新型设计独特,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便于医务人员拿取。本实用新型在给病人检验时,利用C形卡夹将另一试管固定在一起,实现存放多份血液标本且分类清楚,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本实用新型试管管体周围均匀设置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作为承受力量的部位方便工作人员可以很轻松地将盖帽取下,节省人力。
[0018]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实质所做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采血管,包括试管本体以及盖帽,所述盖帽安装在试管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本体上设有环形凸起,所述试管本体上设有刻度线,所述试管本体的下端设有一个折页,折页上设有C形卡夹,所述试管本体的底部设有向上延伸的齿沟,所述齿沟为四个,所述C形卡夹为两个,所述环形凸起为三个,所述环形凸起间隔一定距离,所述试管本体的内底面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上设有十字形的加强筋。
【文档编号】A61B5/15GK205433709SQ201521007361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30日
【发明人】于延华, 张艳霞
【申请人】于延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