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保温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246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层保温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保温杯,特别是指一种双层保温杯具。
常用一种保温杯的结构,如第六图所示,其由不锈钢材质制成的一外设杯1与一内衬杯2相互套设组成具一保温空间3的杯体;于该内衬杯2的顶面开口处并设有一杯盖4,用以遮覆该开口。
其中,该外设杯1于内部底面具有一凸起部1a,其外部则设有一供提拿的提把1b,而该内衬杯2,其筒身直径小于该外设杯1的筒身直径,当该内衬杯2容置于该外设杯1内部时,其底面为该凸起部1a所顶抵,使得该外设杯1的内周面与该内衬杯2的外周面之间相隔一距离,又内衬杯2的开口顶缘处形成外扩的一折缘2a,该折缘2a端边并与该外设杯1开口周缘接触,尔后,再以焊接的方式将其等为连结,如此,于该外设杯1与该内衬杯2之间则形成该封闭的保温空间3;而该杯盖4,其中央部位具有一凹部4a,且该凹部4a塞设于该内衬杯2的上段位置处,该凹部4a外周面并设有齿状突部4b,用以增加与该内衬杯2接触部位的摩擦阻力,以收防脱落的效果,另外,该杯盖4上开设有一饮水口4c与一通孔4d,自该饮水口4c处可吸取杯内的溶液。
上述即为常用一种双层保温杯的结构,其于实际应用及制作上仍具有以下缺点1.该外设杯1与该内衬杯2于顶缘处以焊接的方式为连结,因此,当其于焊接制作时,容易衍生加工制作上的困难度,使得所需加工时间增加,不符加工效益。
2.上述对该外设杯1与该内衬杯2为连结焊接的地方,容易因空隙、杂质而造成焊接不良,又于长期使用后,于该焊设处易产生变化锈蚀,实为一不良的连接方法。
3.该外设杯1与该内衬杯2以不锈钢材质制成,故其制作成本高,且其于外观上不易制作出更多样的造型变化,仅能以简单的形态及于表面上覆印图样为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保温杯具,其制作容易且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保温杯具,其可作多样的造型变化。
可达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的双层保温杯具,其包含有一杯体,由一外设杯与一内衬杯组成顶面透空的容器,该外设杯与该内衬杯之间并相隔形成一空间,又该外设杯上段具有一连结部;一固接件,为一环形体,其具有一接合部与一压制部,该接合部与该外设杯的连结部相结合,用以使得该固接件固设于该杯体上缘,而该压制部则抵触于该内衬杯的顶缘上;一杯盖,置设于该杯体上缘且遮覆该杯体的透空顶面;由上述结构,使得该保温杯具制作更为简易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层保温杯具与前述常用技术相互比较时,更具有下列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双层保温杯具100于结合组装上以锁合、压迫的方式构成,其改善常用以焊接制作时加工不易,以及焊设时易衍生诸多不良的缺点,故,本实用新型不仅制作更为简易方便外,更可隔除常用结合方式的缺点。
2.该外设杯11与该内衬杯12的使用材质不受局限,其可以强化塑胶或是以压克力等材质制作,故其制作成本低廉。
3.利用上述的材质制作该外设杯11与该内衬杯12时,可做出多种的造型变化,如其整体外观可任意地塑造,其改进常用以不锈钢材质制作时的不易;又,当该内衬杯12表面上设有造型图样时,则该外设杯11可以透明的材质制作,如此,将可获得一质感极佳的保温杯,抑或是二者皆以透明材质制成,则杯体10内的液体将完全地呈现出来;是以,本实用新型双层保温杯具100不仅于组装上方便,更于使用上具有极佳的视觉效果呈现。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6为常用保温杯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请参阅第1及第2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层保温杯具100,其由一杯体10、一固接件20与一杯盖30所组成,其中该杯体10,由顶面透空的一外设杯11与一内衬杯12相互套设所构成;而,该外设杯11的内部底面具有一凸起部111,且其于外周面上设有一提把112,另外,该外设杯11于上段处具有由外螺纹所构成的一连结部113,且该外设杯11于内周面上段处更具有一阶级状的肩部114;该外设杯11的连结部为一外螺纹段,而该固接件的接合部为一内螺纹段,二者可相螺合固接。
该内衬杯12,其筒身直径小于该外设杯11的筒身直径,且其顶缘形成向外延伸的一挡缘121,当该内衬杯12容置于该外设杯11的内部时,该挡缘121跨置于该肩部114上,使得内衬杯12的外周面与该外设杯11的内周面之间形成一封闭的空间13。
该固接件20,由一内、外环圈21、22构成剖面呈冂形的环形体,其中,该外环圈22的内面设有由内螺纹所构成的一接合部221,该接合部221与该外设杯11的连结部113相螺合而使得该固接件20固设于该杯体10上缘;而该内环圈21,其底缘则为一压制部211,于该固接件20与该杯体10结合之前,先于该压制部211与该内衬杯12挡缘121顶面之间设置有一止漏环圈40,再于该固接件20固设时,该压制部211可压紧该止漏环圈40定位,而该止漏环圈40可防止杯体10内部容设的液体自该固接件20接合处外渗出。
该杯盖30,其于周缘凸设有一扳耳31,且其于中央位置设有呈凹陷且恰可塞设于该固接件20内环圈21的一嵌置部32,该嵌置部32的外环周面上设有一防脱部321,该防脱部321由数凸环构成,用以增加与该内环圈21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防范该杯盖30松脱,又,该嵌置部32具有一倾斜的面板322,其可遮覆该杯体10的透空顶面,另,该嵌置部32于该面板322的较低位置处设有一饮水口323,其于较高位置处则设有一通气孔324。
上述即为本实用新型双层保温杯具的相关位置叙述,兹再将其组设方式及优点说明如下请参酌第1及第3图所示,该双层保温杯具100于组装时,将该内衬杯12容置于该外设杯11的内部,使其底面与该凸起部111抵触,并使其挡缘121跨置于该肩部114上,如此则于其等之间形成该保温空间13,接着,将该止漏环圈40放置于该内衬杯12挡缘121的顶面上,再将该固接件20以螺合的方式而固设于该杯体10上段位置,此时,该止漏环圈40将为该压制部211所抵压固位,且该外设杯11与该内衬杯12将扎实地结合,最后,将该杯盖30套塞于该内衬杯12上即完成组装。
该杯盖30具有一凹陷的嵌置部32,该嵌置部可稳固塞设于该固接件的内环周面上,且该嵌置部上具有一贯通的饮水口323。上述双层保温杯具100于使用时,可自该饮水口323处辅以吸管与否而汲取杯体10内所容纳的果汁或开水,又其扳耳31是方便该杯盖30自该杯体10上取下;又该双层保温杯具100不失保温的功效。
另外,请再参阅第4图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双层保温杯具的另一实施例,该双层保温杯具200于其外设杯201与其内衬杯202的下半段皆呈收束状,而该外设杯201于收束位置的筒身直径,以可容置于一般车内所设供瓶罐、杯具放置的杯座而设计。
又,请再参阅第5图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双层保温杯具的再一实施例,其中该双层保温杯具300同样具有一外设杯301、一内衬杯302、一固接件303与一杯盖304,该外设杯301与该内衬杯302的结构与前述相同,唯不同之处在于该固接件303的内环面上设有一内螺纹段303a,而该杯盖304于其嵌置部304a的外环周面上亦直接设有一外螺纹段304b,该杯盖304以其外螺纹段304b直接与该固接件303的内螺纹段303a相螺合而使得二者为固定结合者。
至于上述另二实施例的优点因与第一实施例同,于此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双层保温杯具,其特征是它包含有a.一杯体(10),由一外设杯与一内衬杯组成顶面透空的容器,该外设杯(11)与该内衬杯(12)之间并相隔形成一空间,又该外设杯上段具有一连结部(113);b.一固接件(20),为一环形体,其具有一接合部与一压制部,该接合部与该外设杯的连结部相结合,用以使得该固接件固设于该杯体(10)上缘,而该压制部则抵触于该内衬杯的顶缘上;c.一杯盖(30),置设于该杯体上缘且可遮覆该杯体的透空顶面。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保温杯具,其特征是该外设杯(11)的连结部为一外螺纹段,而该固接件的接合部为一内螺纹段,二者可相螺合固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保温杯具,其特征是该外设杯(11)于内周面上段处具有一肩部(114),而该内衬杯的顶缘形成向外延伸的一挡缘,该挡缘并跨置于该肩部上,使得该内衬杯(12)稳固置设于该外设杯内部,且其外周面与该外设杯的内面间隔形成封闭的空间(13)。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保温杯具,其特征是该固接件(20)的压制部与该内衬杯(12)顶缘之间夹置有一止漏环圈(40)。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保温杯具,其特征是该杯盖(30)具有一凹陷的嵌置部,该嵌置部可稳固塞设于该固接件的内环周面上,且该嵌置部上具有一贯通的饮水口(323)。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保温杯具,其特征是该嵌置部的外环周面上设有防脱部(321)。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保温杯具,其特征是该杯盖具有一扳耳(31),杯盖的嵌置部上另具有一通气孔。
专利摘要一种双层保温杯具,其由一杯体、一固接件与一杯盖所组成,其中,该杯体由一外设杯与一内衬杯套设组成顶面透空的容器,且其之间相隔形成一空间,又该外设杯上段具有一连结部;该固接件具有一接合部与一压制部,该接合部与该外设杯的连接部相结合,用以使得该固接件固设于该杯体上缘,而该压制部则抵触于该内衬杯的顶缘上;另,该杯盖置设于该杯体上且可遮覆该杯体的透空顶面;据此,上述保温杯具于制作时更为简易方便。
文档编号A47G19/22GK2430911SQ0021011
公开日2001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30日
发明者李淑芬, 陈秩伦 申请人:李淑芬, 陈秩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