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525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幔帘(drapery shade)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幔帘包含有一幔片1,固定于一上轨之下;二组定位带组2,该各定位带组2分别位于该幔片1左右两端,其二端连接于该幔片的上缘,另一端自然垂下,且该各定位带组2具有一第一定位带3及一第二定位带4,分别相对应的位于该幔片1的前、后侧;如图2所示,使用者欲调整幔片1高度时,需要将该第一、第二定位带3、4于预定高度打结,使该第一、第二定位带3、4打结附合处形成一托持不部,托持该幔片的下缘,而达成定位高度的目的。
然而,利用两定位带3、4打结以调整幔帘高度,有下列几种缺点1.高度调整作业繁琐利用打结型式来固定幔片左右的高度,由于打结作业必须将两定位带3、4相互交叠数次后,以形成结体,因此作业繁琐,且此结体必须是容易拆解,一般为蝴蝶结型式,若两端的蝴蝶结打的型式大小不同,亦影响美观;
2.定位高度不易控制以打结使第一、第二定位带3、4附合的方式,难以掌握确切的定位高度,特别是大型幔帘需同时使用多数定位带组时,不易确保各定位带组的打结位置皆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影响幔帘收起时的美观;3.幔帘下缘容易横向滑移定位带组虽可提供幔帘垂直方向的托持,但是缺乏对水平方向的拘束,幔帘容易在上升定位过程或受横向拉扯时,其下缘出现横向滑移,而使幔帘升高定位后呈歪斜不平衡的状态,影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可简易调整幔帘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可任意改变定位带的装饰结体。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调圣高度的幔帘,可避免幔帘下缘横向滑移,影响美观。
缘以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幔片;二定位带组,分别位于该幔片左、右两端,其分别包含一第一定位带及一第二定位带,该第一、第二定位带的一端固定于该幔片的上缘,另一端自然垂下,且分别相对应的悬挂于该幔片的前、后侧;
二固定单元,分别设于该各定位带组上,用以使该各第一、第二定位带附合,得以托持该幔片的下缘,而达成该幔片高度的定位。
其中该固定单元包含有对应接合的至少一第一、第二固定件,其中该各第一固定件是位于该各第一定位带的后侧,该各第二固定件位于该各第二定位带的前侧。
其中该固定单元包含有若干个第一、第二固定件,该各第一固定件为公扣,该各第二固定件为母扣,是可相对应扣接。
其中该固定单元包含有一第一、第二固定件,该各第一固定件为粘扣带,是长轴向布设于该各第一定位带的后侧,该各第二固定件为一粘扣带而长轴向布设于该各第二定位带的前侧。
其中还包含有二装饰物,该各装饰物前面为一装饰体,背面具有一绳圈,可套入该各第一定位带,使得该各装饰物可相对该各第一定位带滑移。
其中还包含有二装饰物,该各装饰物前面为一装饰体,背面具有一绳圈,可套入该各第一定位带,使得该各装饰物可相对该各第一定位带滑移。
其中还包含有二装饰物,该各装饰物前面为一装饰体,背面具有一绳圈,可套入该各第一定位带,使得该各装饰物可相对该各第一定位带滑移;该各固定单元分设于该各定位带组上,其包含有对应接合的第一、第二搭接件,其中该第一搭接件为一毛扣,是位于该装饰物绳圈的后侧,该第二搭接件为一长条形的尼龙搭扣而长轴向布设于位于该第二定位带的前侧。
其中该各固定单元概成一带扣,包含有一矩形框条及设在该矩形框条内的一横条,使其矩形框条形成二上、下并列的穿设处。
其中该各固定单元包含有一位于装饰物后侧的一固接件。
其中该固接件为二带体。
其中该各带体的二端分别具有第一搭接部及第二搭接部,该第一、第二搭接部为一组相互对应的尼龙搭扣。
其中一带体的一端设有一穿扣件,供另一带体的一端可穿过该穿扣件。
其中该幔片前侧下缘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扣环,该各扣环的位置与该各定位带组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一种幔帘,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幔片,该幔片前侧下缘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扣环;二定位带组,分别位于该幔片左、右两端而与该各扣环位置相对应,其分别包含一第一定位带及一第二定位带,该第一、第二定位带的一端固定于该幔片的上缘,另一端自然垂下,且分别相对应的悬挂于该幔片的前、后侧。
其中还包含有二固定单元,该各固定单元分别设于该各定位带组上,用以使该各第一、第二定位带附合,得以托持该幔片的下缘,而达成该幔片高度的定位。
其中该固定单元包含有对应接合的至少一第一、第二固定件,其中该各第一固定件是位于该各第一定位带的后侧,该各第二固定件位于该各第二定位带的前侧。
其中该固定单元包含有若干个第一、第二固定件,该各第一固定件为公扣,该各第二固定件为母扣,是可相对应扣接。
其中该固定单元包含有一第一、第二固定件,该各第一固定件为粘扣带,是长轴向布设于该各第一定位带的后侧,该各第二固定件为一粘扣带而长轴向布设于该各第二定位带的前侧。
其中该各固定单元概成一带扣,包含有一矩形框条及设在该矩形框条内的一横条,使其矩形框条形成二上、下并列的穿设处。
其中该各固定单元包含有一位于装饰物后侧的一固接件。


以下,列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附图详细说明于后,其中图1为现有幔帘的立体图,揭示该幔帘完全垂下的状态。
图2为现有幔帘的立体图,揭示该幔帘升高定位的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揭示该幔帘升高定位的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构件放大图,揭示该装饰物的绳圈套入该第一定位带的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构件侧视图,揭示第一、第二定位带附合的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揭示该幔帘升高定位的状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装饰物,揭示该装饰物的后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构件侧视图,揭示该第一、第二定位带附合的状态。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揭示该幔帘升高定位的状态。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带扣,揭示该固定单元的正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构件示意图,揭示该第一、第二定位带穿过该固定单元而附合的状态。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揭示该幔帘升高定位的状态。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固定单元。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构件示意图,揭示该固定单元圈绑并束紧第一、第二定位带的状况。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固定单元。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固定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至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一种可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10包含有一幔片11,其上缘固定于窗帘上轨(图中未示),且具有二扣环111位于该幔片的前侧下缘的左、右两端;二定位带组12,该各定位带组12分别位于该幔片11左、右两端,其位置相对于该各扣环111的位置,且该各定位带组12分别包含第一、第二定位带121、122,该第一、第二定位带121、122的一端固定于该幔片11的上缘,另一端自然垂下,而分别相对应的悬挂于该幔片11的前、后侧;二装饰物13,其前侧面为一蝴蝶结型式而后侧面具有一绳圈131,用以套入该各第一定位带121,使得该各装饰物13可相对该各第一定位带121滑移;二固定单元14,该各固定单元14分设于该各定位带组12上,其包含有对应接合的至少一第一、第二固定件141、142,本实施例中为若干个间隔排列的第一、第二固定件141、142,其中该各第一固定件141为一公扣,是位于该各第一定位带121的后侧,该各第二固定件142为一母扣而位于该各第二定位带122的前侧(事实上,该固定单元14亦可包含单一的第一、第二固定件141、142,其中该各第一固定件141为一拈扣带(VERCO),是长轴向布设于该各第一定位带121的后侧,该各第二固定件142为一粘扣带(VERCO)而长轴向布设于该各第二定位带122的前侧。
当调整幔帘的高度时,先将该各装饰物13的绳圈131套入该各第一定位带121中,接着将该各第一定位带121穿过该各扣环111后,以限制该幔片11下缘的横向移动,然后将幔片11的下缘及各装饰物13提高至一定位高度后,将幔片11的下缘对应的该各第一、第二固定件141、142进行接合,使该各第一、第二定位带121、122附合,发挥托持作用,托持该幔片11的下缘,而达成该幔帘10高度的定位。
请参阅图6至图8,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一种可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20包含有一幔片21,其上缘固定于窗帘上轨(图中未示),且具有二扣环211位于该幔片21的前侧下缘的左、右两端;二定位带组22,该各定位带组22分别位于该幔片21左、右两端,其位置相对于该各扣环211的位置,且该各定位带组22分别包含第一、第二定位带221、222,该第一、第二定位带221、222的一端固定于该幔片21的上缘,另一端自然垂下,而分别相对的悬挂于该幔片21的前、后侧;一装饰物23,该装饰物23的前侧面为一花结型式的装饰体,而后侧面具有一绳圈231,使得该各装饰物23可相对该各第一定位带221滑移;二固定单元24,该各固定单元24分设于该各定位带组22上,其包含有对应接合的第一、第二搭接件241、242,其中该第一搭接件241为一毛扣是位于该装饰物23绳圈231的后侧(如图7所示),该第二搭接件242为一长条形的尼龙搭扣而长轴向布设于位于该第二定位带222的前侧。
调整该幔帘20的高度时,先将该第一定位带221穿过该扣环211,用以限制该幔片21的下缘的横向移动,然后将幔片21的下缘及各装饰物23提高至一定位高度后,将该第一、第二搭接件241、242相对应扣粘,使第一、第二定位带221、222附合并发挥托持作用,托持该幔片21的下缘,而达成该幔帘20高度的定位。
请参阅图9至图11,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一种可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30包含有一幔片31,其上缘固定于窗帘上轨(图中未示),且具有二扣环311位于该幔片的前侧下缘的左、右两端;二定位带组32,该各定位带组32分别位于该幔片31左、右两端,其位置相对于该各扣环311的位置,且该各定位带组32分别包含第一、第二定位带321、322,该第一、第二定位带321、322的一端固定于该幔片31的上缘,另一端自然垂下,且分别相对的悬挂于该幔片31的前、后侧;二固定单元34,该各固定单元34分设于该各定位带组32上,其概成一带扣而包含有一矩形框条341及设在该矩形框条341内的一横条342,使其矩形框条341形成二上、下并列的穿设处343、344,该各第一、第二定位带321、322可同时穿过该各固定单元34上穿设处343后反折穿入该下穿设处344而相互附合。
调整该幔帘的高度时,先将该幔片31的下缘提高,使该各第一定位带321穿过该各扣环311,用以限制该幔片31下缘的横向移动,接著将该各第一、第二定位带321、322同时穿过该各固定单元34而相互附合,使该第一、第二定位带321、322发挥托持作用,托持该幔片31的下缘,而达成该幔帘30高度的定位。
请参阅图12至图14,是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所提供一种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40,包含有一幔片41,其上缘固定于窗帘上轨(图中未示),且具有二扣环411位于该幔片41的前侧下缘的左、右两端;二定位带组42,分别包含第一、第二定位带421、422,该第一、第二定位带421、422的一端固定于该幔片41的上缘,且分别相对的悬挂于该幔片41的前、后侧;一固定单元44,包含有一装饰物442及位于装饰物442后侧的二带体441,该装饰物442可为任意装饰型态,本实施例所示为一蝴蝶结,该二带体441形成一固接件,用以束固于该第一、第二定位带421、422的预定高度。
调整幔帘的高度时,先将该幔片41的下缘提高,接着使该各第一定位带421穿过该各扣环411,用以限制该幔片41下缘的横向移动,于一定位高度以该固定单元44的二带体441同时圈绑住该第一、第二定位带421、422,将该固定单元44调整至幔帘前侧,然后使该带体441打结束紧,使该第一、第二定位带421、422发挥托持作用,托持该幔片41的下缘,而达成该幔片41高度的定位。
请参阅图15,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所提供一种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其与第四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主要差异在于,该固定单元44是由二带体441、一装饰物442构成,该各带体的二端分别具有第一搭接部443及第二搭接部444,该第一、第二搭接部443、444为一组相互对应的尼龙搭扣,使该带体441可圈绑该第一、第二定位带421、422,而使该第一、第二定位带421、422附合并托持该幔片41。
请参阅图16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所提供一种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其与第四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主要差异在于,该固定单元44二带体441、一装饰物442构成,其中一带体441的一端设有一穿扣件445,供另一带体441的一端可穿过该穿扣件445,而使该带体441发挥收束作用,用以圈绑并束紧该第一、第二定位带421、422,而使该第一、第二定位带421、422附合并托持该幔片41。
缘此,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不须利用定位带相互打结的方式来托持幔片,省却了繁杂的调整作业手续,同时亦较容易控制幔片两端的高度;又因装饰物为独立于定位带外的产品,可视使用者需求,置换不同的装饰物;另外本实用新型也解决了现有幔帘缺乏对水平方向拘束的缺点。
唯,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故凡是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幔片;二定位带组,分别位于该幔片左、右两端,其分别包含一第一定位带及一第二定位带,该第一、第二定位带的一端固定于该幔片的上缘,另一端自然垂下,且分别相对应的悬挂于该幔片的前、后侧;二固定单元,分别设于该各定位带组上,用以使该各第一、第二定位带附合,得以托持该幔片的下缘,而达成该幔片高度的定位。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单元包含有对应接合的至少一第一、第二固定件,其中该各第一固定件是位于该各第一定位带的后侧,该各第二固定件位于该各第二定位带的前侧。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单元包含有若干个第一、第二固定件,该各第一固定件为公扣,该各第二固定件为母扣,是可相对应扣接。
4.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单元包含有一第一、第二固定件,该各第一固定件为粘扣带,是长轴向布设于该各第一定位带的后侧,该各第二固定件为一粘扣带而长轴向布设于该各第二定位带的前侧。
5.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含有二装饰物,该各装饰物前面为一装饰体,背面具有一绳圈,可套入该各第一定位带,使得该各装饰物可相对该各第一定位带滑移。
6.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含有二装饰物,该各装饰物前面为一装饰体,背面具有一绳圈,可套入该各第一定位带,使得该各装饰物可相对该各第一定位带滑移。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含有二装饰物,该各装饰物前面为一装饰体,背面具有一绳圈,可套入该各第一定位带,使得该各装饰物可相对该各第一定位带滑移;该各固定单元分设于该各定位带组上,其包含有对应接合的第一、第二搭接件,其中该第一搭接件为一毛扣,是位于该装饰物绳圈的后侧,该第二搭接件为一长条形的尼龙搭扣而长轴向布设于位于该第二定位带的前侧。
8.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各固定单元概成一带扣,包含有一矩形框条及设在该矩形框条内的一横条,使其矩形框条形成二上、下并列的穿设处。
9.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各固定单元包含有一位于装饰物后侧的一固接件。
10.依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接件为二带体。
11.依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各带体的二端分别具有第一搭接部及第二搭接部,该第一、第二搭接部为一组相互对应的尼龙搭扣。
12.依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带体的一端设有一穿扣件,供另一带体的一端可穿过该穿扣件。
1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幔片前侧下缘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扣环,该各扣环的位置与该各定位带组位置相对应。
14.一种幔帘,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幔片,该幔片前侧下缘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扣环;二定位带组,分别位于该幔片左、右两端而与该各扣环位置相对应,其分别包含一第一定位带及一第二定位带,该第一、第二定位带的一端固定于该幔片的上缘,另一端自然垂下,且分别相对应的悬挂于该幔片的前、后侧。
15.依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幔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含有二固定单元,该各固定单元分别设于该各定位带组上,用以使该各第一、第二定位带附合,得以托持该幔片的下缘,而达成该幔片高度的定位。
1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幔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单元包含有对应接合的至少一第一、第二固定件,其中该各第一固定件是位于该各第一定位带的后侧,该各第二固定件位于该各第二定位带的前侧。
17.依据权利要求第16所述的一种幔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单元包含有若干个第一、第二固定件,该各第一固定件为公扣,该各第二固定件为母扣,是可相对应扣接。
18.依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幔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单元包含有一第一、第二固定件,该各第一固定件为粘扣带,是长轴向布设于该各第一定位带的后侧,该各第二固定件为一粘扣带而长轴向布设于该各第二定位带的前侧。
19.依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幔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各固定单元概成一带扣,包含有一矩形框条及设在该矩形框条内的一横条,使其矩形框条形成二上、下并列的穿设处。
20.依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幔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各固定单元包含有一位于装饰物后侧的一固接件。
专利摘要一种简易调整高度的幔帘,包含有一幔片;二定位带组,该各定位带组分别位于该幔片左右两端,其一端连接于该幔片的上缘,另一端自然垂下,且该各定位带组具有一第一定位带及第二定位带,该第一、第二定位带的一端是固定于该幔片的上缘,而分别悬挂于该幔片的前、后侧;二固定单元,分别用以使该第一、第二定位带附合,而使该第一、第二定位带发挥托持作用,托持该幔片的下缘,而达成定位幔片高度的目的。
文档编号A47H3/08GK2682964SQ20042000795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4日
发明者粘铭, 刘瑞龙 申请人: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