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烫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577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烫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烫碗,尤其是一种用于盛放方便食品的防烫碗。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用于盛装方便食品的碗一般采用碗底设置隔热圈的结构来隔热,这种隔热圈与盛放的食物的碗体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它能较好地阻止碗内食物的热量传导,但这种碗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当用手端碗时,使用者的手一般是扣住碗沿及碗底的隔热圈两个位置,由于这种碗的隔热圈的底部接触面仅为一个很薄的圈,手指扣住该隔热圈时难免将手指越过隔热圈的底部接触面伸入至碗底,由于碗底一般没有隔热保护措施,且碗底容易被水浸透而变得湿滑,使用者的手指非常容易因此被烫到而打翻食物。另外,由于隔热圈非常薄,若用彩色收缩膜作为外包装,则会使彩色收缩膜在收缩过程中紧皱而不美观且常会被划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好防烫及防滑效果的防烫碗。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防烫碗包括碗体、碗底以及设置在碗底下部的平托,所述平托底部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平托为纵向截面为三边形的框体。
优选的,所述平托为纵向截面为四边形的框体。
优选的,所述平托为纵向截面是工字形的框体。
优选的,所述平托为从碗底向下延伸并向内水平弯折的弯折部。
优选的,所述平托为从碗底向下延伸并向外水平弯折的弯折部。
优选的,所述平托是加装到防烫碗的碗底下部。
优选的,所述平托与防烫碗的碗底是一体成型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防烫碗包括平托,在开水冲泡方便食品的过程之中或之后,使用者手指扣住碗沿及碗底平托,由于平托足够宽,且底部设有防滑纹,所以可保证端碗时的平衡,有效防止手指被烫到或底部太滑而打翻食物。另外,由于平托的边缘较钝,避免产生现有技术中的尖锐碗底,因此适合用彩色收缩膜作为外包装,能使外层彩色收缩膜收缩过程中平展、美观且不会被划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局部剖开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局部剖开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局部剖开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的局部剖开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方式的局部剖开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方式的局部剖开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防烫碗呈中心轴对称,为更清楚地看清其内部结构,防烫碗左侧剖开,现仅以左侧为例进行描述。而且在描述本实用新型附图时,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请参照图1所示,防烫碗9包括碗体1、设于碗体1下部的平托3以及由碗体1围设而成的碗腔2,碗体1包括碗壁11及位于碗壁下部的碗底12,碗壁11的上沿向外延伸设有碗沿111。平托3包括连接部31、自连接部31向下延伸的第一支撑部32、自第一支撑部32水平向着防烫碗9对称轴方向延伸的平托底部33、自平托底部33向上并与第一支撑部32大致平行延伸的第二支撑部35以及自第二支撑部35水平向着对称轴方向延伸的桥接部36。在本实施方式中,平托3是在碗体1一体成型后粘贴到碗体1下部的,即碗体1与平托3分别制造完成后,将平托3的连接部31粘贴到碗壁11下部,平托3的桥接部粘贴或直接叠合到碗底12的下部。当然平托3的连接部31也可以连接到碗底12的底部,本实施方式中平托3的左侧纵向截面图为四边形。另外,平托底部33的下表面还可以设置防滑纹331。
请参照图2所示,防烫碗9包括碗体1、设于碗体1下部的平托3以及由碗体1围设形成的碗腔2。所述碗体1包括碗壁11及碗底12,碗壁11的上沿向外延伸设有碗沿111。所述平托3与底壁11及碗底12一体设置,包括连接部31、第一、第二支撑部32、35、平托底部33以及桥接部36。在制造防烫碗9时,碗壁11底部在水平延伸一段后弯折水平反向延伸形成连接部31,连接部31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支撑部32,第一支撑部32水平延伸形成平托底部33,之后平托底部33的另一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第二支撑部35、桥接部36自第二支撑部35的另一端弯折水平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平托3的桥接部36及碗壁11的底部共同形成碗体1的碗底12。另外,由于制造的原因,碗底12在碗壁11底部及平托3的桥接部36之间可能会存在间隙,但由于防烫碗9是一体成型制造而成,所以也不会存在碗腔2中液体泄漏出碗的情形。
请参照图3,防烫碗9同样包括碗体1、碗腔2以及平托3,平托3与底壁11及碗底12一体设置,包括连接部31、第一、第二支撑部32、35、平托底部33以及桥接部36。与图2所示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平托底部33为自第一支撑部32向着对称轴方向延伸进而反向折回并水平延伸形成,之后平托底部33端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第二支撑部35,平托3的左侧截面为近似L形。所述碗底12由碗壁11的底部及平托3的桥接部36组成。
请参照图4,防烫碗9与图3所示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图3所示的连接部31大至水平延伸,平托底部33自第一支撑部32向着对称轴方向延伸进而反向折回并水平延伸,而图4所示的连接部31与碗壁11的底面向下成一锐角延伸,平托底部33自第一支撑部32背着对称轴方向延伸进而反向折回并水平延伸。当然,图4所示实施方式中的连接部31亦可以按图3所示的一样水平设置。
请参照图5到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防烫碗9的平托3还可以设置成其他多种形式,例如,连接部31即为第一支撑部32,该第一支撑部32与碗底12平面成锐角或钝角,平托底部33沿着背向防烫碗9对称轴的水平方向延伸一较长的长度;请参照图6到图7所示,连接部31即为第一支撑部32,第一支撑部32、第二支撑部35垂直于碗底12平面。
当然还可以有其他形式,如,连接部31即为第一支撑部32,该第一支撑部32与碗底12平面成锐角或钝角,平托底部33沿着朝向防烫碗9对称轴的水平方向延伸一较长的长度;连接部31即为第一支撑部32,该第一支撑部32与碗底12平面成锐角或钝角,平托底部33在朝向防烫碗9对称轴的水平方向以及背向防烫碗9对称轴的水平方向分别延伸一较长的长度;在上述所有可能存在的形式中,第一支撑部32、第二支撑部35可以是平行的,也可是不平行的,两者之间可以有一定距离,该一定距离可以是零。
另外,在图2到图7实施方式中,平托底部33上均可以设置防滑纹331。所有实施方式中的防滑纹331均可以是规则或不规则排列的条形凸棱、凹槽,也可以是凸点或凹点,或其他形式的防滑纹331。
在上述图1到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平托3的桥接部36可以与水平延伸不同的方式延伸,如曲弧形、凸字形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防烫碗,包括由碗壁和设于碗壁下部的碗底组成的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碗体下部设有平托,平托包括与碗体结合的连接部、设置在碗体下部的桥接部、设在连接部与桥接部之间的支撑部以及平托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碗,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托底部的下表面设置防滑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烫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分别连接到连接部及桥接部的第一、第二支撑部,所述平托底部分别与第一、第二支撑部连接并水平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烫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粘贴于碗体下部,所述第一、第二支撑部之间存在一定间隔,平托底部在第一、第二支撑部之间延伸,所述桥接部设在碗体底部下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烫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碗体连接,所述第一、第二支撑部之间无距离,所述第一、第二支撑部与平托底部成锐角,所述碗底由平托的桥接部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烫碗,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托底部在第一、第二支撑部的一侧延伸。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烫碗,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托底部在第一、第二支撑部的两侧延伸。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烫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碗体连接,所述第一、第二支撑部之间无距离,第一、第二支撑部与平托底部相互垂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烫碗,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托底部在第一、第二支撑部的一侧延伸。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烫碗,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托底部在第一、第二支撑部的两侧延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烫碗,包括碗体、碗底以及平托,所述平托设置在碗底下部,且平托底部设置防滑纹。在开水冲泡方便食品的过程之中或之后,使用者手指扣住碗沿及碗底平托,由于平托足够宽且底部设有防滑纹,可保证端碗时的平衡,从而有效防止手指被烫到或底部太滑而打翻食物。
文档编号A47G19/00GK2705088SQ20042004806
公开日2005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7日
发明者刘燕欣 申请人:刘燕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