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790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饮水水进行净化的装置,尤其是一种新型饮水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净水器过滤效果不好,或者对净水器的过滤装置清洗不方便,从而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净化效果好,清洗方便的新型饮水机。新型饮水机包括净水管1及进水口、出水口、阀门、过滤装置,净水管上的过滤装置为活性炭过滤网2,活性炭过滤网2两端外的净水管1上设有排污装置,排污装置为活性炭过滤网2并联的通道,在通道的两端设有两个排污阀们4、5通道上设有排污口6。在净水管1上排污装置两侧设有两个控制阀门7、8,在控制阀门7、8靠近进水方向的一侧设有与净水管并联的备用通道,在备用通道上设有备用阀门9。净水管1的出水口处设有装有麦饭石的腔体10和储水箱11,净水管1的出水口通过装有麦饭石的腔体10与储水箱11连通,储水箱11设有出水阀门12。与储水箱11相通的另一腔体13内设有臭氧离子发生器,腔体13与储水箱11之间设有阀门14。设有消毒柜15,消毒柜15内设有紫外线灯,消毒柜15与设有臭氧离子发生器的腔体13相通。净水管1上设有油壬3,活性炭过滤网2设在油壬3上。采用上述结构的新型饮水机,由于设有活性炭过滤网、臭氧离子发生器、麦饭石等,对水的净化效果显著。经过这种净化的水分解农药、油污效果好。并有美容作用。由于设置了简便的清洗装置,因此容易清洗,避免对水的二次污染。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新型饮水机包括净水管1及进水口、出水口、阀门、过滤装置,净水管上的过滤装置为活性炭过滤网2,活性炭过滤网2两端外的净水管1上设有排污装置,排污装置为活性炭过滤网2并联的通道,在通道的两端设有两个排污阀们4、5通道上设有排污口6。在净水管1上排污装置两侧设有两个控制阀门7、8,在控制阀门7、8靠近进水方向的一侧设有与净水管并联的备用通道,在备用通道上设有备用阀门9。净水管1的出水口处设有装有麦饭石的腔体10和储水箱11,净水管1的出水口通过装有麦饭石的腔体10与储水箱11连通,储水箱11设有出水阀门12。与储水箱11相通的另一腔体13内设有臭氧离子发生器,腔体13与储水箱11之间设有阀门14。设有消毒柜15,消毒柜15内设有紫外线灯,消毒柜15与设有臭氧离子发生器的腔体13相通。净水管1上设有油壬3,活性炭过滤网2设在油壬3上。
使用时,水通过活性炭过滤网再通过麦饭石进入储水箱。水中的杂质被过滤。在清洗活性炭过滤网时,将控制阀门7、8关闭,将排污阀门4、5打开,即可清洗活性炭过滤网,更换活性炭过滤网时将油壬3拆下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饮水机包括净水管(1)及进水口、出水口、阀门、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净水管(1)上的过滤装置为活性炭过滤网(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活性炭过滤网(2)两端外的净水管(1)上设有排污装置,排污装置为与活性炭过滤网(2)并联的通道,在通道的两端设有两个排污阀门(4)、(5),通道上设有排污口(6),在净水管(1)上排污装置两侧设有两个控制阀门(7)、(8),在控制阀门(7)、(8)靠近进水方向的一侧设有与净水管(1)并联的备用通道,在备用通道上设有备用阀门(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饮水机,其特征在于净水管(1)的出水口处设有装有麦饭石的腔体(10)和储水箱(11),净水管(1)的出水口通过装有麦饭石的腔体(10)与储水箱(11)连通,储水箱(11)设有出水阀门(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饮水机,其特征在于与储水箱(11)相通的一腔体(13)内设有臭氧离子发生器,该腔体(13)与储水箱(11)之间设有阀门(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饮水机,其特征在于设有消毒柜(15),消毒柜(15)内设有紫外线消毒灯,消毒柜(15)与装有臭氧离子发生器的腔体(13)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新型饮水机,其特征在于净水管(1)上设有油壬(3),活性炭过滤网(2)设在油壬(3)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新型饮水机涉及一种对饮用水进行净化的装置。新型饮水机包括净水管1等。过滤装置为活性炭过滤网2,设在油壬3上。排污装置为油壬3并联的通道,其设有两个排污阀们4、5和排污口6。净水管1上设有两个控制阀门7、8,并设有与净水管并联的备用通道,在备用通道上设有备用阀门9。净水管1的出水口处设有装有麦饭石的腔体10和储水箱11,储水箱11设有出水阀门12。与储水箱11相通的另一腔体13内设有臭氧离子发生器,腔体13与储水箱11之间设有阀门14。设有消毒柜15。采用上述结构的新型饮水机净化效果好,容易清洗,避免对水的二次污染。
文档编号A47J31/06GK2738689SQ200420051738
公开日2005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2日
发明者李杨 申请人:李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