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蒸气压力咖啡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827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体式蒸气压力咖啡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体式蒸气压力咖啡壶。
2、背景技术传统的咖啡机结构复杂,分成多个独立的分离式的组件,如图1所示,它包括烧开水的壶体A、安装在壶体A出水口位置的过滤器B及及盛放液态咖啡的容器C,其中过滤器B放置有固态的咖啡颗粒;其工作原理是壶体A将水烧开并通过水蒸气压力将开水压入到过滤器B中溶解里面的固态咖啡颗粒,液态的咖啡从过滤器B流入到容器C中,这种咖啡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只用作煮咖啡,不能作为日常用的电热开水瓶使用,其原因是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壶体A烧开水时产生水蒸气压力将开水压出壶体,如果单独作为使用开水瓶不合适,并且其储存开水的容量不大,因此功能比较单一;(2)操作不易,煮咖啡时必须要将过滤器B卡接在壶体A的出水口位置,造成结构复杂,操作麻烦,制造成本高;(3)使用不方便,在使用时,使用者必须在咖啡壶旁边盛放各种附加容器部件,使人机不能分离;(4)多数壶体A中的蒸气内胆为铸铝,对人体健康存在一定安全隐患;(5)结构复杂,零部件较多,造成制造成本偏高,并且结构不够紧凑,体积大,占用空间多。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体式蒸气压力咖啡壶,它通过在壶体里面设置内胆,在内胆外围是容置液态咖啡的空腔,在内胆顶部安装过滤容器,通过道管将烧开的水引到过滤容器,整体性强,结构紧凑体积小,简化了产品结构,操作简单容易,使用方便,制造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底部的电热部件、盖子和底座,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内胆、道管和用于放置咖啡颗粒的过滤容器,内胆安装壳体里面的空腔的中部,内胆底部的导热板与电热部件接触,密闭内胆的顶部安装有道管,道管顶部伸入到内胆底部里面,道管顶部位于过滤容器的上方,过滤容器安装在空腔的里面,壳体顶部设置有出水口。
上述所述的内胆的顶部连接有蒸汽输出部件,该蒸汽输出部件包括气阀和胶管,气阀一端安装在内胆的顶部,气阀的另一端连接胶管,胶管从壳体里面延伸到外面,气阀上的阀芯的顶部伸出到壳体外面并套在旋钮上。
上述所述的内胆的顶部的侧壁上安装有安全气阀。
上述所述的底座的下方还设置有一旋转座,旋转座中部凸出有电接口,电接口与底座的底面凹陷里面的导电触片配合连接,导电触片与电热部件电连接。
上述所述的电热部件包含一个温控器。
上述所述的壳体上的执手上设置有开关,开关用于控制电热部件的通电与断电。
上述所述的壳体顶部出水口上设置过滤网。
上述所述的内胆是采用不锈钢制造的。
上述所述的内胆顶部伸出圆环,过滤容器套在圆环里面,盖子底部与圆环外层侧螺纹连接,在圆环底部留有缺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在壶体里面设置内胆,在内胆外围是容置液态咖啡的空腔,在内胆顶部安装过滤容器,内胆里面的水加热沸腾后产生的水蒸气,当内胆顶部积聚水蒸气较多时体积膨胀将开水通过道管引到过滤容器,从而溶解过滤容器里面的咖啡颗粒,它整体性强,结构紧凑,体积小,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2)通过在壶体里面内胆外围的空腔作为烧开水用,可以用作开水瓶,实现咖啡壶与开水瓶二合一功能,功能较为完善;3)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以人机分离,只要往内胆加水、往过滤容器里面加咖啡颗粒后,打开电源开关就可以自动产生香浓的咖啡,使用者无需在现场,当壶体里面空腔中液态咖啡冷却后,可以打开电源开关重新加热,因此使用非常简单方便;4)内胆是采用不锈钢制造,较为卫生安全,对人体影响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图1是传统蒸气压力咖啡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观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底部的电热部件2、盖子3和底座4,另外它还包括内胆5、道管6和用于放置咖啡颗粒的过滤容器7,内胆5安装壳体1里面的空腔8的中部,内胆5底部的导热板9与电热部件2接触,密闭的内胆5的顶部安装有道管6,道管6顶部伸入到内胆5底部里面,道管6顶部位于过滤容器7的上方,过滤容器7安装在空腔8的里面,壳体1顶部设置有出水口10。
上述所述内胆5的顶部连接有蒸汽输出部件,该蒸汽输出部件包括气阀11和胶管12,气阀11一端安装在内胆5的顶部,气阀11的另一端连接胶管12,胶管12从壳体1里面延伸到外面,气阀11上的阀芯13的顶部伸出到壳体1外面并套在旋钮14上,拧开旋钮14转动阀芯13打开气阀11,使内胆5内的部分水蒸汽从气阀11进入胶管12并派出到壳体1外面,这些排出的高温水蒸汽可以打入到装有咖啡伴侣的容器中对咖啡伴侣进行加热,加热蒸煮后的咖啡伴侣与液态咖啡混合后喝起来更加香浓可口,对咖啡伴侣进行加热的过程俗称打奶泡。拧紧旋钮14转动阀芯13可以关闭气阀11,因此,胶管12不再排出水蒸气。
上述所述的内胆5的顶部的侧壁上安装有安全气阀15,当内胆5内水蒸汽压力过高时,自动打开安全气阀15排出部分水蒸汽,排出的部分水蒸汽再从出水口10出去,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内胆5内水蒸汽压力过高时引起的爆炸事故的发生。
上述所述的底座4的下方还设置有一旋转座16,旋转座16中部凸出有电接口17,电接口17与底座4的底面凹陷18里面的导电触片配合连接,导电触片与电热部件2电连接。当整个咖啡壶可以与旋转座16转动360度仍然保持电接触,因此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上述所述的电热部件2包含一个温控器19,当电热部件2的温度过高时立即切断电源,使用安全。
上述所述的壳体1上的执手20上设置有开关21,开关21用于控制电热部件2的通电与断电。
上述所述的壳体1顶部出水口10上设置过滤网22。
上述所述的内胆5是采用不锈钢制造的,安全可靠,对人体的健康无影响。
上述所述的内胆5顶部伸出圆环23,过滤容器7套在圆环23里面,盖子3底部与圆环23外层侧螺纹连接,在圆环23底部留有缺口2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1)煮咖啡时,旋开道管6,使道管6离开内胆5,然后从安装道管6的开口处往内胆5里面倒入一定量的水25,再次将道管6安装回内胆5,将咖啡颗粒26放入过滤容器7,将过滤容器7套在圆环23里面,将盖子3拧紧,打开开关21使电热部件2工作对内胆5里面的水加热,内胆5里面的水加热沸腾后产生的水蒸气,当内胆5顶部积聚水蒸气较多时,压力上升体积膨胀,将开水通过道管引到过滤容器7,从而溶解过滤容器里面的咖啡颗粒,液态的咖啡从过滤容器7底部渗出,并经过圆环23底部留有缺口24流到壳体1里面的空腔8中。
当煮水时,清洗过滤容器7和空腔8,拧开盖子3,往壳体1里面的空腔8倒水,然后盖上盖子3,打开开关接通电热部件2电源,使电热部件2对空腔8中的水加热沸腾就可以饮用,使用非常方便。空腔8中的容积大概1.2升,内胆5的容积大概0.5升,而市场上普通的电开水瓶的容积是1.2,因此它可以两用。
权利要求1.一体式蒸气压力咖啡壶,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底部的电热部件(2)、盖子(3)和底座(4),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内胆(5)、道管(6)和用于放置咖啡颗粒的过滤容器(7),内胆(5)安装壳体(1)里面的空腔(8)的中部,内胆(5)底部的导热板(9)与电热部件(2)接触,密闭的内胆(5)的顶部安装有道管(6),道管(6)顶部伸入到内胆(5)底部里面,道管(6)顶部位于过滤容器(7)的上方,过滤容器(7)安装在空腔(8)的里面,壳体(1)顶部设置有出水口(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蒸气压力咖啡壶,其特征在于内胆(5)的顶部连接有蒸汽输出部件,该蒸汽输出部件包括气阀(11)和胶管(12),气阀(11)一端安装在内胆(5)的顶部,气阀(11)的另一端连接胶管(12),胶管(12)从壳体(1)里面延伸到外面,气阀(11)上的阀芯(13)的顶部伸出到壳体(1)外面并套在旋钮(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式蒸气压力咖啡壶,其特征在于内胆(5)的顶部的侧壁上安装有安全气阀(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蒸气压力咖啡壶,其特征在于底座(4)的下方还设置有一旋转座(16),旋转座(16)中部凸出有电接口(17),电接口(17)与底座(4)的底面凹陷(18)里面的导电触片配合连接,导电触片与电热部件(2)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蒸气压力咖啡壶,其特征在于电热部件(2)包含一个温控器(19)。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蒸气压力咖啡壶,其特征在于壳体(1)上的执手(20)上设置有开关(21),开关(21)用于控制电热部件(2)的通电与断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式蒸气压力咖啡壶,其特征在于壳体(1)顶部出水口(10)上设置过滤网(22)。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蒸气压力咖啡壶,其特征在于内胆(5)是采用不锈钢制造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蒸气压力咖啡壶,其特征在于内胆(5)顶部伸出圆环(23),过滤容器(7)套在圆环(23)里面,盖子(3)底部与圆环(23)外层侧螺纹连接,在圆环(23)底部留有缺口(24)。
专利摘要一体式蒸气压力咖啡壶,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底部的电热部件2、盖子3和底座4,另外它还包括内胆5、道管6和用于放置咖啡颗粒的过滤容器7,内胆5安装壳体1里面的空腔8的中部,内胆5底部的导热板9与电热部件2接触,密闭的内胆5的顶部安装有道管6,道管6顶部伸入到内胆5底部里面,道管6顶部位于过滤容器7的上方,过滤容器7安装在空腔8的里面,壳体1顶部设置有出水口10,它通过在壶体里面设置内胆,在内胆外围是容置液态咖啡的空腔,在内胆顶部安装过滤容器,通过道管将烧开的水引到过滤容器,整体性强,结构紧凑体积小,简化了产品结构,操作简单容易,使用方便,制造成本较低。
文档编号A47G19/00GK2732112SQ20042008874
公开日2005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3日
发明者何庭华 申请人:何庭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