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煮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564阅读:9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蒸煮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烹饪锅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压力锅或电磁炉等 炊具煮米饭时所配用的锅具。
背景技术
目前的家用炊具在做米饭时是直接把米放入到锅中煮,米直接与锅底接
触,由于炊具的发热盘使锅底的温度上升到高至120 300摄氏度的范围, 甚至会超过这个范围,这样会造成锅底部的米饭变硬、发黄、烧焦,或直接 烧坏炊具等,米饭粘于锅底也不利于锅具的清洗;同时存在一种情况,即锅 内的水在短时间被烧开,当米还没有充分吸水,而水份就几乎被完全蒸发和 散失,上部米饭生硬,食用后不利于身体健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203107名称为"一种新型 米饭锅"(
公开日为1995.07.12)和CN2329276名称为"多功能电饭煲不粘 锅防糊内煲,(
公开日为1999.07.21)都提供了一种采用套入式的内、外层 锅的双层结构,通过导热孔传热,两者之间留有一定间隙S用于容放水,所 提供的炊具做米饭口感好、不糊锅、不发粘。另,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CN2544656 "—种不粘锅钵"(公告日2003.04. 16)提供的锅钵。它由钵体、 支座和均匀分布于钵体底部的多个小孔组成。支座使钵体与锅底隔开一定的 距离。米粒只能留在钵体上,不会与锅底接触。但是上述三项专利在使用时, 底部产生的水蒸气将内锅或者钵体不断地抬起,噪音大,同时随着振动竖立
的米粒自导热孔掉落到锅底,给使用者带来极大不便;而且现有锅具在煮饭 时,底、中、顶层的米温度差异大,在米量大时,容器内的温度不均,顶层 和中层的米吸水较少,口感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的锅具存在内锅振动、米粒掉落和蒸煮时米饭吸水不均的 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振动噪音,蒸煮米饭 松软可口的蒸煮钵。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蒸煮钵,用于炊具锅内,包括带有数个排气孔的钵体,钵体与炊具锅底 具有容纳水的间隙,其特征在于钵体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排气凸台或排气筒。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是现有市场上压力锅,电磁炉所配用的锅具、 电饭锅和电饭煲等炊具产品在煮米饭时米饭直接与锅底接触,会产生黄底, 焦底,使用后难以清洗内锅粘饭的问题,如果使用如背景技术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所述内外锅隔离的技术方案,水蒸汽冲击内锅不停震动而造成米粒振 落。于是本发明人在钵体设置单或多个不限大小、高度、形状、材质的排气 凸台或排气筒。排气凸台和排气筒可以为圆形、圆环形、方形或其它更有效 地引导钵体下面产生的水蒸汽自排气凸台或排气筒排放的形状。
所述排气凸台或排气筒的筒壁及顶部上开有数个排气孔,传统炊具在煮 饭时,锅内的水在短时间烧开,而大米还没有完成充分吸水,容器内水份就 几乎被完全蒸发,且锅底温度很高,顶中底层的米温度差异大,整个容器内 温度不均,仅底层的米能吸收多的水分,而顶层和中层的米不能充分吸水, 本实用新型在筒壁和顶部都开设导热孔,也有助于将大量的水蒸气带至顶部
和中层的米。
上述排气孔的直径不大于5mm,经实验验证小于或者等于5mm的孔径防 止米粒掉落,而且又可满足排气需求。
排气凸台或排气筒可采用常规方式固定于钵体上方,较优选的方式是排 气筒与钵体设为一体。
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隔板钵体下方设支脚。钵体底部设不限材质、 大小、高度、形状、数量的支脚将钵体支撑,使蒸煮钵与炊具锅的锅底具有 一定距离以容纳水。
所述支脚下方为硅橡胶垫,可以起到减震作用,还有助于隔离锅体传给 支脚的热量。
上述支脚可由设于钵体下方的裙边替代,裙边的周圈开多个排气凹槽。
作为优选的另一种方案所述钵体呈上大下小,底部和侧壁与炊具外锅
具有一定间隙。钵体的上沿可大致等于炊具锅具的大小,下部呈弧形渐小, 此时更有利于蒸煮时水蒸汽与米饭的接触面积增大,使足够的水蒸汽被米饭 吸收,米饭松软,口感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通过设置排气凸台或排气筒释 放水蒸汽压力,减少震动,以简单的结构和较低的成本解决了蒸汽过大时钵
体及米层不断抬起造成噪音和米粒振落的问题;2、现有技术锅具做米饭时, 底部有近2碗具有发黄,变硬,焦底的米饭,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底部的水份 可被吸收充分,米饭松软口感好;3、现有炊具类产品煮米饭时,烹调时间 长(如电压力锅、电饭锅、电饭煲、电磁炉的煮饭),本实用新型蒸煮钵节 约时间,经试验证明将原锅具30分钟以上的时间縮短至20分钟左右,烹调 时间减短了将近5 10分钟以上。4、本实用新型蒸煮钵拓宽现有高温炊具的应用,现有炊具锅底的温度最高上升到125 300摄氏度的范围,超过温
度范围,底层米饭会发生变质,于是部分炊具在锅内加覆涂料层,但是涂料 层可能产生治癌物质危害健康,本实用新型蒸煮钵,即便用于压力锅,米饭 层的最高温度也不会超过122度。


图l为己公开专利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放置于锅具中的本实用新型蒸煮钵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放置于锅具中的蒸煮钵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1为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544656 " —种不粘锅钵"(公告日 2003.04.16)的结构示意图,由钵体r、支座2'和均匀分布于钵体底部的多 个小孔3、组成,支座2'高度在1 3厘米之间,将上述锅钵r放入锅内,支 座2、支撑钵体r,使其与锅底隔开一定距离。随着锅底温度的升高,水蒸气 会将整个钵体不断抬起,使米饭散落到锅底。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的一种蒸煮钵,由钵体1上的无数排气孔5和钵体1上方的 排气凸台4组成。排气凸台4是用以排放掉钵体1下面产生的水蒸汽。排气 凸台4可用单个或多个,本实施例在钵体1中央位置设置一个大的,周围再 均匀分布三个个排气凸台4,排气凸台4与钵体1为一体,排气凸台4侧壁
和顶部也均匀分布无数排气孔5,排气凸台4的下部设为喇叭型,更有利于 引导蒸汽。
钵体1与炊具外锅的锅底之间为容纳水的腔体,钵体1放置于炊具外锅 内,钵体l将米层与锅底隔离,米饭不直接接触锅底,则避免米饭生硬,发 黄、烧焦,不利于锅具的清洗等现象,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的蒸煮钵,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 煮钵中央设有排气筒7,排气筒7的筒壁及顶部上开有数个排气孔。排气筒 下部连着对着锅底敞口的圆形凸台4,底部的水蒸汽进入凸台4后流入排气 筒7,蒸汽通过排气筒7筒壁的排气孔进入米层中。
钵体1可以为圆筒状或碗状或与炊具外锅10大致相仿的形状,与锅壁 之间存在间隙以使水蒸气与米饭充分接触。
钵体1包含有一可放置蒸隔的台阶3,炊具外锅内壁数个与钵体台阶3 相匹配的凸点。钵体的台阶3与炊具外锅内壁的凸点相配合将蒸煮钵固定支 撑,也可在钵体1底部增加支脚6,支脚6下方可加耐高温的硅橡胶垫。
台阶3除了支撑钵体1,也可以在其上放置一个蒸隔用于其它食物的烹菡。
v、、、 u
实施例3
图4所示的一种蒸煮钵,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钵体顶部设有提手孔2, 便于取放。
钵体1下方为裙边8,裙边8—周开有多个排气凹槽9。
钵体1放置于炊具外锅10内,其裙边8可支撑在炊具外锅10上,裙边
8与坎具外锅10的锅底成^S^5i^i^i^i^7 排出,可防止蒸汽过大而冲顶蒸煮钵及米层。
权利要求1、蒸煮钵,用于炊具锅内,包括带有数个排气孔的钵体(1),其特征在于钵体(1)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排气凸台(4)或排气筒(7)。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饭隔,其特征在于排气凸台(4)或排气筒(7) 的筒壁及顶部上开有数个排气孔(5)。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煮饭隔,其特征在于排气孔(5)的直径不大于 5mm。
4、 如权利要求l-3之一所述的煮饭隔,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凸台(4) 或排气筒(7)与钵体(1)为一体。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煮饭隔,其特征在于所述钵体下方设支脚(6)。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煮饭隔,其特征在于支脚(6)下方为硅橡胶垫。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煮饭隔,其特征在于钵体(l)下方设有裙边(8), 裙边(8)的周圈设有多个排气凹槽(9)。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煮饭隔,其特征在于所述钵体(1)呈上大下小, 底部和侧壁与炊具外锅具有一定间隙。
9、 如权利要求l-3之一所述的煮饭隔,其特征在于钵体(1)包含有一 可放置蒸隔的台阶(3),钵体(1)固定于炊具外锅内壁数个与钵体台阶(3) 相匹配的凸点。
10、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煮饭隔,其特征在于钵体上部设有多个提手孔 (2)。
专利摘要蒸煮钵,属于烹饪锅具技术领域,用于炊具的锅内,包括带有数个排气孔的钵体(1),所述钵体(1)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排气凸台(4)或排气筒(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煮钵通过设置排气凸台或排气筒释放水蒸汽压力,减少震动,以简单结构,低成本解决蒸汽过大时将蒸饭隔及米层不断抬起造成噪音和米粒振落的问题;而且可有效引导水份被米层吸收充分,米饭松软口感好,同时缩短烹调时间,扩大了炊具锅具的应用范围。
文档编号A47J36/20GK201067345SQ20072010791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31日
发明者蔡才德, 强 马, 黄明春, 黄理水 申请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